南极采集雪坑样品记
在正处极昼的南极,我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废寝忘食”,于19日至20日趁着“白夜”完结一次雪坑样品收集。
19日,本次南极科考队泰山队和昆仑队持续向南极内陆内地跋涉。当地时间下午5点(北京时间晚上8点),在间隔中山站约140公里处的南纬70度35分、东经76度52分安营。安营后,科考队员各自繁忙,机械师为雪地车加油并查看雪橇物资和科研设备绑扎状况,厨师开端挖雪烧水煮饭,沿途需求收集样品的队员为现场采样做准备。
南极内陆是冰雪的国际,本次科考队陆基首席科学家康世昌带领小分队安营后,开端了初次雪坑样品的收集。此次科考期间,他们要收集很多的冰雪样品,经过新目标、新手法,来知道人类的工农业活动对悠远的南极大陆的影响。
在机械师协助下,安营后不到一小时,营地上风向约50米处呈现了一个3米深的雪坑。康世昌带着科考队员范晓鹏和鲁思宇准备好雪坑采样用具。晚上8点,他们开端观测雪坑的物理特性,随后样品收集正式开端。
“南极的雪分外洁净,采样要求十分严厉,有必要戴着洁净手套、穿戴白色的洁净服。”康世昌说。
在南极的“白夜”下,记者屡次来到现场调查雪坑样品收集。午夜12点,温度已挨近零下20摄氏度,在呼呼的大风中,体感温度更低。康世昌踩着梯子在雪壁上收集样品,手麻痹了在胸口暖一暖,脸冻僵了捂一捂,持续采样。
雪壁下,范晓鹏的帽子和胡子上挂着冰霜,鲁思宇在对样品进行编号时,手冻得连笔都难以抓住。
20日清晨两点,3名采样人员带着北风回到日子舱歇息,此刻刚刚完结1米间隔的样品收集。歇息了约20分钟后,他们再次回到取样现场。
“跟青藏高原比较,这儿愈加酷寒。”在青藏高原收集过20多年雪坑样品,并在珠峰屡次采样的康世昌说。
记者注意到,19日黄昏时,太阳在西边照着。午夜后,太阳倾向东南。20日早晨,太阳在东方呈现。这就是极昼期间的南极,没有日夜之分,能够通宵干活。早上7点,3米雪坑样品收集总算完结。
谈及采样的含义,康世昌说,尽管南极十分偏僻,但人类的影响现已有所闪现,在南极也检测出了人类排放的工农业污染物。在人类活动很少的南极半岛,我国科学家在土壤、沉积物、苔藓、水体中检测出了常用于农药的有机污染物。科学家想在东南极冰盖采样,检测重金属和其他有机污染物是否存在。
“剖析同位素目标时,需求很多的样品。与冰芯比较,雪坑能收集很多样品,样品愈加丰厚。白日要赶路,‘白夜’干活尽管辛苦,但取到了想要的样品,辛苦也就不算什么了。”
康世昌说,本次内陆科考方案还将再做3次雪坑样品的收集,一起钻取浅冰芯和表层雪样。接下来的3次雪坑样品将在间隔中山站500公里、800公里的跋涉途中和1200多公里的昆仑站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