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编三绝成语故事来历(成语韦编三绝说的是哪

生活常识 2023-03-09 15:31www.188915.com生活常识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来源(成语韦编三绝故事讲的是哪个名人)

本文目录清单

1.韦编三绝的成语故事2.成语韦编三绝的起源?3.韦编三绝的故事。4.韦编三绝的起源是什么?古代典故。韦编三绝成语故事

魏编三绝成语故事

韦编三绝(拼音:éibiānsānjué)这是一个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最早出现在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中·[3]孔子世家。

魏编三绝是指孔子勤读《易经》,导致编织竹简的皮绳多次脱韦,熟牛皮。魏编:古代用竹简写书,用熟牛皮串联竹简。三:指多次。绝:断;后来用来比喻勤奋努力学习。这个成语通常在句子里作为谓语;褒义。

孔子很小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的家庭很穷,不能像富裕的孩子那样接受良好的教育,但他喜欢学习,所以他通过自学获得知识。他从15岁起就开始努力学习。因为没有人教他,他遇到了学习问题,并咨询了所有知识渊博的人。

他咨询过当官的人和普通人;我咨询过白发苍苍的老人和头上辫子的孩子。孔子致力于学习。虽然没有固定的老师,但他在30岁时成为了当地著名的学者。

成语韦编三绝的起源?

韦编三绝

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魏编三绝。

解释

魏编用熟牛皮绳将竹简编连接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祝好。

韦编三绝的故事简短

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写在竹简上。一本书要用很多竹简,必须用熟牛皮(韦)绳把这些竹简连在一起才能读。通常卷起来放在一起,看的时候打开。《周易》文字艰苦,内容晦涩,孔子一遍又一遍地读。这样,他就把竹简的牛皮绳磨碎了很多次(韦三绝)。

韦编三绝[ éi biān sān jué ]

1. 【解释】魏编用熟牛皮绳将竹简编连接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 【来源】《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魏编三绝。

3. 示例我们提倡~的阅读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大量创新人才的涌现。

4.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5. 【近义词】:悬梁刺股 ,三绝韦编 ,牛角挂书

6. 【反义词】偶一为之

拓展资料

刘先生读书有魏编三绝的精神,所以他对每一本书的内容都了如指掌。

2.这对任何公司都有很大的好处。《从优秀到卓越》将成为未来经理和首席执行官魏编三绝的宝典。

3.老师总是告诉我们,如果读魏三绝,书的内容很熟悉,无论考什么题目,都不会打败我们。

4.要遵循孔子魏编三绝的好学精神,不要虚应故事,不要求解。

5.以《红楼梦》为例,从课堂书架上的连环画册开始,再读原著,再读脂批,几乎魏编三绝。

韦编三绝的起源

韦编三绝的起源如下

孔子晚年喜易花了很多精力一遍又一遍地读《周易》,并附注了很多内容。我不知道他打开它读了多少遍。一般认为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磨碎了好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用。这是阅读努力的比喻。

即使读到这一点,孔子还是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完全掌握《周易》的文与质。

韦编三绝解释

这是指孔子勤读《易经》,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后来用来比喻读书勤奋,治学刻苦。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魏编三绝。

孔子晚年喜欢读《周易》……;经常读《易经》,导致编联竹简的皮绳多次断裂。

示例我们提倡魏编三绝的阅读精神,更提倡学以致用,期待创新人才的涌现。

魏编三绝的故事是什么?古代典故。

【成语】

韦编三绝

【拼音】

éi

biān

sān

jué

【解释】

魏编用熟牛皮绳将竹简编连接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的书,主要以竹子为材料,将竹子破成竹签,称为竹简,用火烘干后写在上面。竹简有一定的长度和宽度,一根竹简只能写一行字,多几十个,少八九个。一本书要用很多竹简,这些竹简必须用牢固的绳子和其他东西阅读。像《易》这样的书,是由很多竹简编连接起来的,所以重量相当大。

孔丘花了很多精力把《易》全部读了一遍,基本了解了它的内容。很快我又读了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点。然后,他读了第三遍,对精神和本质有了透彻的了解。之后,为了深入研究这本书,向弟子解释,他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就这样,我读了几遍夹子,把串联竹简的牛皮带磨碎了好几次,不得不换上新的再用。

即使读到这一点,孔子也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能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

韦编三绝成语故事来历(成语韦编三绝说的是哪位名人的故事),转载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