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喝的氧"又来了!是老技术重振旗鼓
社会奇闻 2023-03-03 17:55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原标题“可以喝的氧”又来了!是老技术重振旗鼓,还是新东家借机炒作?一个2002年成形的思路、2009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在10年后却再掀波澜。在2019年的国庆假期被陕西都市快报报道后,又被腾讯、澎湃、观察者等网站转载。“可以喝的氧”究竟是“东山再起”的技术,还是企业“借鸡生蛋”的炒作?这篇被全体网民“检阅”的稿件,为什么会收到“考验读者智商”的评论?记者就此对其涉及的专利、技术和相关论文进行了调查。
澎湃新闻页面截图
从知识产权部门的检索结果中,徐礼鲜作为单独发明人的相关技术确实获得了专利。如《一种含有高氧的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一种含有高氧的水浴溶液的制备方法》等,与所谓“喝的氧”或者“氧饮料”相关。前者的专利说明中写道
而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奥托·沃伯格(Otto Heinrich Warburg)的确发现癌细胞中氧含量降低(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沃伯格效应Warburg effect)。“癌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环境下,也倾向于利用无氧糖酵解而不是线粒体有氧呼吸产生能量(ATP),这么做有一大原因是癌细胞需要把摄取的糖尽可能转变成增殖所需的物质,而不是白白变成ATP烧掉。” 基础医学研究的相关专家表示,“不是因为缺氧引起了癌症,而是癌症本身导致了癌细胞内缺氧”、“加氧治疗癌症是不成功的”这两个结论已经被证实。“这两点早有定论,现在依然还有无数人拿这个点骗钱。”
也就是说,高氧水对于健康人的保健功能并没有权威专家或者试验的证实,相反的,氧气的摄取并不会帮助癌症的治疗。
获得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的《特殊环境缺氧防治新技术及应用》由于不属于通用项目类别,无法获得更详细的获奖资料。
记者在进行专利检索时意外发现,徐礼鲜为发明人的名为《一种含有高氧的保健饮料的制备方法》的专利,在2019年7月发生了专利权的转移,专利权被从浙江一家企业转移给另一家企业,“可以喝的氧”旋即在国庆期间被集中传播,引发公众关注,这一时间上的巧合不知是否与商业营销行为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