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丁天堂 讲了什么?重返天堂讲了什么
这几个话题有啥联系呢?别着急,让我慢慢道来。
周末和朋友聚餐,有个女孩问我“博士,我看纪录片,说有些人在生死关头,做手术,能看见自己飘起来,看见医生在抢救他,这是真的吗?”
我说“这种现象叫濒死感受,在正式脑科学文献里面有记录,确实有很多人报告这个现象,没有证据证明人死后有灵魂。”
她有问“那你说这个灵魂是什么呢?”
我就开玩笑说“也许我们死后,就是被扔进一个回收站的地方,暂时存在,就看见自己飘着。等过一段时间,我们被清理了,就永久删除了。”
我们就哈哈大笑[允悲][笑哭]。如果我说的这个“回收站模型”真的存在,那就产生了另一个问题
那就是万一你的灵魂有bug,删除不了,几千几万年没被清理,一直在世间游荡咋办?[允悲][跪了]。
这个想法,让我突然理解了但丁的《炼狱》一个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的地方,你被锁住了,孤独的存在。
然后我又想,这种地方,难道是只有死后才存在吗?
不是的,孤独的不知道做什么,没有确定性的时光,仿佛在世间游荡一个灵魂--这种感受,活着也存在。
新冠疫情,让很多人感受到了这个感受也许工作没了,也许隔离在家,也许生意荒芜。
你忙碌的生活,出现了“真空”: 你不知道往哪里走,就像是在但丁的炼狱,不是天堂,不是地狱。就像是一个没被清除的灵魂,留在了死后的回收站一样。
那这个时候,你该做什么?似乎没有什么事情是有帮助的。
前几天,我看见一个男博主写了一篇文章大概意思是说,他后悔提前退休了。
因为除了工作,他不知道干什么。就像飞机起飞上升那几分钟,不能看手机,不能玩电脑,一种孤独的空白他说,你要是提前退休了,每天都是这样。
我对这件事的答案是空白的时期,要享受无限的时间,给你的创作机会。
人只有无聊,才可以解放自己的思想,想出很多以前想不出的稀奇的东西。
如果你把因为疫情,因为退休,或者因为生病的时间,都用来做那些你忙碌的时候幻想的养猪方法我要躺着,我要全天打游戏,我无意识的拿着手机刷。
你就是进了炼狱一个不知道干什么,于是被驱动的孤魂野鬼。
你没有死,已然孤魂野鬼了。
如果你把这些无聊的突然多出来的时间,投入于创作
创作一幅画,像我这样写一篇文章或者思考,看一本书,想一个读后感,做一个你擅长的手工,捡起来你长期想学的一个技能。
你蛰伏起来--这才是渡过低谷的方式。
我有一个同事跟我说过,悔的是公司业务量没有的那段时间,每天无所事事,觉得很痛苦。
哪怕看本书,或者跟人聊聊天也好啊。
在忙碌之间突然的空白里,寻找方向是最难的。如果你把它变成了激发灵感的方式你就能享受这段存在。
我们回到“回收站”那个问题假定濒死感受真的是真的,假定你真的被人忘了删除了,那你该干什么呢?
也许你该飘到图书馆,看完你生前没看完的书。也许你该飘到朋友家,见见你生前想见到的人。
你不知道被删除的那天,到底什么时候到来。
你不焦虑它的到来只要你还存在一天,你就在做你想做的事情。
如果这是你死的方式,那么,这也该是你活的方式[呲牙]。
一但丁天堂讲了什么
或许让很多正常人费解,但丁就是这么将美丽的贝特丽丝装在心里。尽管但丁和她根本没怎么说过话,尽管但丁一生中仅仅和她见了三次面,尽管她24岁即芳魂消散,但她在但丁的眼睛里却成为了永恒,从但丁第一次见到贝特丽丝开始。但丁的心灵旅程就开始了。但丁对贝特丽丝的爱坚定不移,但丁为什么爱她?对8岁女孩的第一感觉就这么影响了这位人类最伟大诗人的一生。贝特丽丝像是上帝安排来丰富但丁灵魂的天使,她在他的脑海中反复出现,但丁每天都会带着对她的思念开始写作,开始入眠,并且在最虚无缥缈的梦中与之相会。
但丁表现的是人类最浪漫的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柏拉图式爱情,最圣洁,最高贵,最无私,最瑰丽,它在感情方面无疑最为完美,它仅仅有一个缺陷——不现实。但丁可以为了贝特丽丝静静守候,静静付出。不奢望走近,也不祈求拥有,即便知道根本不会有结果,也仍然执着不悔。也许这种不求回报注定了一个悲剧的结局。最终,也只能是两条在远处守候的平行线。
也许真正完美的爱情就需要一种虚无,一种飘渺,一种让人无法接近的感觉。因为再动人的爱情遇到现实中的油盐酱醋也会让故事变得庸俗起来。不能想象罗密欧和朱丽叶结婚生子,为了家庭琐事而相互争吵的局面,也不能想象梁山伯与祝英台成为中年夫妇后为了柴米油盐的生活而发愁。既然爱情过于现实就是失去浪漫,那么但丁就做到极致,让自己的爱情彻底的存在自己的意识中,不让它被现实所困扰,不让它被尘世所污染,让它成为世界上最浪漫的爱情,哪怕永远也实现不了。
几年之后,阿尔诺河的“旧桥”上。阿尔诺河是横穿整个佛罗伦萨的河流,上面有各种各样的桥,而“旧桥”无疑是最出名的一座。它是阿尔诺河上唯一一座廊桥,而且这里也有意大利版的“廊桥遗梦”。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上午阳光明媚,阿尔诺河波光粼粼。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桥上经过,她用美丽的眼睛看着阿尔诺河的波纹,她走到桥中,看着桥下的景色,她深呼一口气,感觉身子十分的清爽。然后嘴角带着一股笑意,像天边的一抹彩云,飘然离开了这里。而在她的背后,却有一双深邃的眼睛注视着她。但丁愣在了“旧桥”上。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女孩,虽然她成为了一个妙龄少女,但丁确信,她就是贝特丽丝。他生命中的女神。
佛罗伦萨的阳光照得到处暖洋洋的,贝特丽丝因为这好天气心情出奇的好,但丁就在她的背后。但丁完全可以走到贝特丽丝的面前,体面优雅地亲吻一下贝特丽丝的手,然后对她倾诉自己的相思之情,并且告诉眼前这个如花朵般艳丽的姑娘,自己会娶她,一定会,而且会给她幸福。但丁没有,他选择了一种在世人看来最失败的方式,他看着贝特丽丝的背影,贝特丽丝一步步地离开了他的视线,他毫无动作。
是胆怯?是犹豫?但丁也许曾经而困扰。也许但丁曾经后悔过,如果把他推到“旧桥”上,去面对贝特丽丝,他肯定还会做出同样的举动。贝特丽丝是上帝的天使,人间的女神,自己这张俗世的手就会弄脏她的翅膀。就让她这么继续在但丁的脑海里,在但丁的美梦中吧。
这是但丁与贝特丽丝的第二次见面。
第三次,也就是一次,但丁在贝特丽丝的婚礼上见到了她。一位人间最美丽的新娘,从8岁天真无邪的孩子成为了美丽高贵的少妇,贝特丽丝成为了伯爵夫人。她和伯爵手举酒杯,他们彼此相望,公爵的手紧紧地抓住贝特丽丝的手。贝特丽丝这天的眼中只有伯爵。而但丁这天的眼中像往常一样也之后贝特丽丝。宴会结束,贝特丽丝和伯爵手挽手,幸福地离开,但丁依旧一句话也没说,他只是一杯又一杯的喝干酒杯中的葡萄酒。
贝特丽丝一生,或许根本不知道但丁其人,或许不知道自己成为了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也许在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她对但丁说过“先生你好”;在第二次见面的时候她给了但丁一个春天般的微笑;在第三次见面的时候敬作为嘉宾的但丁一杯葡萄酒。但丁在她生命当中仅仅是过客的形象,她的生活中不需要也不知道但丁其人。
但丁需要她。我不知道在她出嫁以后,但丁将是如何的痛苦,如何的自责,但这是他自己选的道路,他选择了世界上最浪漫的恋爱方式,那么他自己就要承担。
贝特丽丝24岁的时候离开人世了。贝特丽丝的丈夫是如何地悲痛伤心无从了解,贝特丽丝的最疯狂的暗恋者——但丁,他开始了一生中最为惨痛的心路历程。贝特丽丝带走了但丁的希望,带走了但丁全部的感情,如果她不死,也许但丁还会在佛罗伦萨街中心的小巷遇到她,在伯爵办的舞会上注视她,在她卧室的窗台下仰望她……现在一切希望全部破灭了。
但丁开始作诗,开始在诗中表达自己对贝特丽丝的爱,于是但丁的第一部诗集《新生》诞生了。
夜的最初三小时已逝去
每颗星星都照耀着我们
我的爱情来的多么突然
至今想起仍震撼我心魂
我觉得爱神正酣畅,此刻她
手里捧着我的心,臂弯里
还睡着我轻纱笼罩的情人
他唤醒她,她颤抖着驯服地
从他手上吃下我燃烧的心
我望着爱神离开,满脸泪痕
于是,贝特丽丝成为但丁真正的天使,在梦中,她带领这但丁游历了天堂,但丁将她留在了天堂最圣洁的地方。当但丁一觉醒来,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长篇诗作《神曲》的雏形已经形成了。
他们的相逢仅仅有三次,但丁不了解贝特丽丝,不知道她爱哭还是爱笑,喜欢读诗还是喜欢女红,喜欢白色还是喜欢红色,贝特丽丝在但丁的心中仅仅是一个美丽的泡影,而就是这美丽的泡影给半生被放逐的但丁带来了情感上的归宿。
柏拉图式爱情是一种完美的爱情观。感情的事没有谁对谁错。正如歌里唱的那样“不在乎天长地久,只愿曾经拥有”。在你的意念里,这个世界上存在一个生动而又完美的他(她),他(她)对你而言是毫无瑕疵、唯一永恒的。也许他(她)不会出现在现实,但永远存活在你的心底。
为了但丁的贝特丽丝,也为了任何人心中的那个他(她
二但丁在天堂看见了什么
【2021年是中世纪诗人、哲学家但丁逝世700年,意大利以3月25日为“但丁日”,纪念这位“意大利语之父”】
但丁的现代性正在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展示出来。他知道见到形体而不能相拥的痛苦,伸出手触到一片空虚的落寞,他把我们可能会有的情绪都温柔地收集起来,在《神曲》14233行的十一音节的三韵句里,密密织就了最绚烂的尘世图景,等待在某个时刻被重新发现而闪耀。
卢卡.西诺列利为意大利奥维多大教堂圣布瑞佐礼拜堂所作壁画上的但丁
前往佛罗伦萨,你会见证诗人的诞生;前往拉文纳,你会遇见不死的灵魂;前往博洛尼亚,你会聆听到《神曲》的奥秘;前往罗马,你会思慕维吉尔的光明。前往意大利,你会遇见一个为祖国而生的但丁;前往但丁,你会遇见一个因《神曲》而生的意大利。
今年是但丁逝世700年。对于但丁,恩格斯曾有一句著名的评价“他是中世纪的一位诗人,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是世界历史分期的象征。,在但丁的故乡意大利,他是一个始终活在当下的“精神”,人们悼念他的亡灵,更会一起吟唱他的《神曲》。与其说但丁是属于世界历史的,不如说但丁把意大利人在古罗马之后带进了世界历史。意大利孕育了但丁,但丁则创造了意大利语来回报他的祖国。
“戴着橄榄叶花冠,蒙着白面纱,披着绿斗篷,里面穿着烈火般的红色的长袍。”但丁这样描写他的挚爱贝雅特丽齐的衣着。意大利统一时期的人民赋予了这段话以更重要的意义让她身上的绿白红三色成为意大利国旗。本象征基督教信望爱三德的绿白红也有了新的解释绿色如祖国的草木,白色如高山上的积雪,红色如火山的岩浆,更是我们血管里流淌着的鲜血和爱国热情。一袭红衣的但丁也成为了意大利爱国主义的象征。
但丁在意大利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大概相当于中国的鲁迅。意大利的孩子们都在语文课上学习过但丁,路人都能说上几句他的作品梗概。,但丁主题的文创产品在意大利遍地开花也就不足为怪了。今年,趁着700年纪念,梦龙推出了地狱、炼狱、天堂主题的冰激凌,教育品牌Treani出品了同题笔记本套装。这是真正的举国欢庆——屈原给了我们粽子,但丁给了我们冰激凌。漫步意大利,你会觉得但丁与这个国家始终同在。在冰激凌之外,有市政厅组织《神曲》朗诵,有高中的征文,大学的讲座,为想接触但丁的任何年龄段、任何阶层的民众打开一个个窗口。
与但丁的相遇,从来都不迟。博洛尼亚大学教授、但丁学家朱塞佩·勒达这样描述他与但丁缘分的开始他高中时是个理科生,对文学没什么兴趣。直到有一天,在意大利语文课上,但丁的一句诗钻进了他的耳朵——“东方天空蓝宝石般甜蜜的颜色”。但丁对他心灵的撞击就此开始。但丁这样定位《神曲》的写作目的“要使生活于世上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使他们到达幸福的境地。”《神曲》从最开始就是面向大众的俗语文学,它的标题和文体也显明了这一点原名意为“喜剧”,指开局悲惨(身处地狱)而结局幸福(到达天堂)的故事,与“高华的悲剧”相对,喜剧在用词上更为平实,用语也不是高贵典雅的拉丁语,而是在意大利方兴未艾,却没有一部经典作品使之规范化的俗语。《神曲》就是这部作品,这也是但丁被称为“意大利语之父”的原因。
拉文纳是但丁的埋骨之地,且因为背靠但丁曾经就读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而成为意大利乃至世界但丁研究的一个中心。这座安静肃穆的中世纪小城,处处都是诗人的痕迹路牌以拉文纳著名的马赛克镶嵌画形式呈现,当年,但丁正是在琳琅满目的镶嵌画的启迪下,描绘出《神曲》天堂篇里的光辉绚丽。Dante2021是拉文纳街头的文化符号。诗人被画成骑自行车的现代形象,或是身着经典的红衣桂冠,但脸上扣了一个大大的潜水用的氧气面罩。人们在这些海报和涂鸦前“打卡”,在社交网络上分享与诗人在街头巷尾的相遇。但丁墓附近的草坪,有一块不起眼的石碑,写着“在这块石碑下,但丁的遗骨曾妥善地休息”。每天下午5点,一位但丁爱好者会在墓前朗诵《神曲》的一章。《神曲》共一百章,第一章为全诗开头,除此之外地狱、炼狱、天堂各有33章。在这一百天的朗读里,我们好像和但丁一起走完这艰险而漫长的道路。读完一章时,正是3月25日,意大利政府去年定下的“但丁日”。
有些学者认为,在1300年的3月25日,但丁开始了他的地狱之旅。在这一天,我们不禁幻想七百多年前的但丁这时候正在干什么呢?一个熟读《神曲》的但丁爱好者可以娓娓道来,但丁在3月25日的这个星期,每一天都游历了地狱、炼狱、天堂的哪些地方,但即便是对《神曲》内容一无所知的人,也可以把自己的生活与但丁的游记联系起来。但丁这样描绘他迷失于幽暗森林的那个夜晚“昨夜,明月团圞,你想必记得很清它曾一度使你不致因那幽暗的森林而受惊。”一个明月皎皎而揽衣徘徊的日子,是无论何时何地的人类都能共赏的。
从上至下,分别为16世纪意大利画家费德里科·祖卡里(Federico Zuari)为《神曲》所作插图的《地狱》《炼狱》《天堂》篇场景。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正在线上展出祖卡里的88幅《神曲》素描
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流传着这样一则但丁趣事但丁砸了街头铁匠干活的家伙事儿,因为铁匠伴着打铁声,把但丁的诗吟唱得七扭八歪,根本不顾它原来的韵律。面对生气的铁匠,但丁振振有词诗歌是我赖以维生的手艺,你把我的诗歌唱砸成这样,如同我弄砸你的打铁工具。但丁在《神曲》中称普罗旺斯诗人阿尔诺·丹尼艾尔是“(使用母语)最好的工匠”,这个称号后来被艾略特献给庞德,又被但丁学家们献给但丁自己——用《神曲》的某一行诗命名作品、研讨会等等是但丁学家们的习惯,也是让但丁爱好者们会心一笑的快乐。“最好的工匠”成为一位著名但丁学家论《神曲》中但丁和其他诗人一书的标题,《神曲·地狱篇》末“顺着隐秘的道路”一句则成为3月25日线上纪念活动的主题。这条路是但丁和维吉尔走出地狱的路,而这句诗的下一句是“回到光明的世界去”。道阻且长但心怀希望,这句诗正可用来刚刚过去的一年。但丁从来不在被顶礼膜拜的神坛上,他是会在我们生命的处处闪现的朋友。而这句于今恰到好处的诗,也是但丁“活着”的证明。
说起来,但丁非常善于“玩梗”。但丁在与他亲爱的导师、古罗马最伟大的诗人维吉尔对话时,会把维吉尔的拉丁诗句译成他的俗语,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也期望老师能领会他的心情“我认出了旧时爱情火焰的征象。”这爱情的火焰,曾让维吉尔《埃涅阿斯纪》中的狄多殒身,让但丁心折,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感慨。但丁这是在用“新瓶装旧酒”,试图用崭新的俗语文学承载古希腊以降的文化传统,让希腊罗马经典与基督教的语境调和,焕发新的生命。古罗马历经了天堂、炼狱到地狱的倒转,而意大利从但丁开始,一步步从古罗马的断壁残垣中复兴与重生,一步步从地狱返回人间,返回世界历史的殿堂。
但丁曾经渴望的那个意大利祖国,只有到克罗齐的时代才得以统一,但克罗齐却哀叹,彼时的意大利已经忘却了属于但丁的诗性与维柯的智慧,遑论意大利血脉中的罗马精神。这位近代意大利最杰出的哲人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他直接点出,一切没有与现实发生联系的历史都不是真历史,唯有超越时间的存在,才称得上是历史。但丁与克罗齐都是不只与时代同流,而更愿意与古人对话的,因为只有这样,方能察觉出所处历史时段的真正本性与时代精神。
但丁是一名虔诚的公教徒,但他的《神曲》却让尘世的阳光照进信仰的天堂,更让人性的光芒在罗马城上方映射成人道的天城。被强光照得睁开眼的欧洲人,重又找回了来自希腊与罗马的精神。可以说,罗马城与公教会是但丁灵魂的父与母,他被环地中海文明孕育,为意大利民族接生。没有但丁的意大利,将会是罗马的拙劣仿制品;拥有《神曲》的亚平宁,才是拥有民族史诗的文明国度。
但丁的现代性正在许多出人意料的地方展示出来。《神曲》之所以为经典,正是因为对它的解读不局限于文本书写的当下,各式各样的社会现实都能赋予它新的意义。《神曲》中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落但丁在炼狱里,遇到了他的朋友卡塞拉的灵魂。他试图伸手拥抱他的朋友,“我三次都把两手绕到他背后去搂抱他,每次两手都落空回到我胸前”。灵魂拥有空虚的形体,无法与但丁——尚在人世而游历阴间的活人——拥抱。在疫情尚未停歇的今天,我们想必都厌倦了在屏幕里向亲爱的师友问好,在线上讲座结束时习惯性地鼓掌却没有听到一片掌声而惊讶失落。但丁正在等着拥抱我们。他知道见到形体而不能相拥的痛苦,伸出手触到一片空虚的落寞,他把我们可能会有的情绪都温柔地收集起来,在《神曲》14233行的十一音节的三韵句里,密密织就了最绚烂的尘世图景,等待在某个时刻被重新发现而闪耀。哪怕没有实体,我们依然确认彼此的存在,这正是但丁在《神曲》中所表达的生死奥义。此时此刻,当我们拥抱但丁,就是慰藉彼此的灵魂,用光明告祭亡灵,用晨星标识姓名。
三天堂背后讲了什么
腾格尔的天堂是写给他的女儿,腾格尔老年得女,后来小女儿不幸夭折了,所以他写这首歌送给他女儿的。腾格尔这位草原硬汉的背后藏着一颗柔软的慈父之心,就在腾格尔走红后没多久,爱女噶吉尔忽然身患重病,爱女心切的腾格尔立马放下一切工作,用两年陪女儿与病魔抗争,遗憾的是2010年仅6岁的可爱女儿仍不幸病逝。
腾格尔传唱度最广的《天堂》创作于1997年,但它真正火起来是在2000年。中间三年无人问津,腾格尔自己都觉得很奇怪,没想到这首歌会火。《天堂》火了后,人们开始分析这首歌创作背后的故事,是游子远离家乡,对家乡的一种思念。
但在腾格尔的讲述中,这些都是别人强加而来的,“采访的时候,对方就先说这首歌是不是这个意思。那我就说,是呗。但写歌的时候,其实想法特别单纯,就是想写一首好听的歌,根本没想那么深,就几句话,特直白。”
四天堂谋杀案讲了什么
Murder case 如果能帮到你,麻烦亲的鼠标移过去帮忙点一下好评哦~~谢谢!五重返天堂讲了什么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
我是爱生活研究院,我个人认为这是一部缅怀电影历史以及个人的情感历程的怀旧之作,眺望未来的影片,在剧情设定方面也没有过多的大起大落,反而是进行了让人感到舒服的娓娓道来,从平淡的生活中寻发人们的感情触发点。
影片的两条时间线索一条是现实中的萨尔瓦多的生活流程,表此刻影片中是短短的几天;另一条是回忆中的历史变迁、人物成长的时间流程,表此刻影片中是几十年。这两条线索交错进行,而又以后者为主。这部电影看似平常,泛着生命价值的成长史,该片讲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后来多多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
在意大利南部小镇姜卡尔多,童年的小多多不仅喜欢看电影,还喜欢看放映师艾弗达“剪”电影在40年代的意大利小镇上,电影在放映之前都要经由牧师检查,把认为观众不宜的镜头(比如接吻戏)严格地剪掉之后,才可以放映。所以,观众每当发现接吻镜头又被删去了的时候,就会全场起哄、甚至吐口水;而放到煽情的段落,观众们又会集体嚎啕大哭,电影院里总是热闹非凡。
多多渐渐长大,他爱上了银行家的女儿艾莲娜。初恋的纯洁情愫美如天堂,一对小情侣的海誓山盟被艾莲娜父亲的阻挠给隔断了,多多去服兵役,而艾莲娜去念大学。在艾弗多的劝说下,伤心的多多从此离开小镇,追寻自己生命中的梦想。
三十年后,成名的多多回来向他的老朋友做的告别。艾费多留给他一份礼物,原来是当初被镇上的检查员勒令剪掉的吻戏胶片。看着这些镜头,多多突然发现自己已经理解了生命中的一切。
《天堂电影院》讲述的不仅仅是电影发展的历史,也不仅仅是多多的情感历程,它要告诉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经历成长。从天真无邪走向浪漫理想,再历经理想实现或者破灭,从童年走向青年、中年,直到老年,从离开家人到重返故乡,我们都在漂泊中寻找停靠,停靠过后又开始漂泊。有希望的产生,也有希望被打破,不变的只是这简单、反复的循环。希望我的观点对您们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