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杨玉环死?长恨歌杨玉环为什么死
当唐玄宗和李瑁第一次见到她的时候都被她的美貌所折服,可见她是如此地天姿国色。
根据古书记载,唐朝是一个以胖为美的时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杨玉环是全国上下最胖的人。
杨玉环大概身高在1.65米,体重约65公斤。可以看出来杨玉环的身材是十分匀称的,并不是出奇地胖。
再从杨玉环的复原图来看,她有着弯弯柳眉、明眸大眼。五官及其端正,在现在也可谓称得上是一个美人,并且有着其独特的韵味。
让寿王和唐太宗如此痴迷,不只是因为杨玉环有世间难得的美貌。想想皇帝后宫佳丽三千,哪一个不是倾国倾城呢?而杨玉环却能够独得唐玄宗的恩宠。
这也是因为杨玉环拥有其它才人所不能拥有的灵气和才能。出生就在官宦人家的杨玉环从来不缺人教,从小能歌善舞。这也是吸引唐玄宗的重要原因,只有杨玉环能给他带来赏心悦目的感觉。
李瑁因何故要将美人拱手相让?
寿王李瑁和杨玉环的相识是在其妹妹咸宜公主在洛阳举行的婚礼上,杨玉环应邀参加咸宜公主的婚礼,而也在这个时候寿王李瑁对杨玉环一见钟情。
其母妃武惠妃则下令将杨玉环嫁给李瑁,当时的杨玉环还不到17岁,这也是杨玉环不平凡人生的开始。
李瑁与杨玉环成婚的5年间感情十分亲密,甚至可以用如胶似漆来形容,在世人看来他们可谓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十分般配,在当时也是羡煞旁人。
而好景不长,武惠妃去世时,唐玄宗李隆基悲痛欲绝,茶不思饭不想,也无心朝事。大臣们对此也心痛不已,想为唐玄宗排忧解难,于是就想让唐玄宗再得一美人,以解其忧思。
放眼当时,杨贵妃能歌善舞且资质天挺,于是大臣们力荐杨玉环。
李隆基见到杨玉环时也觉得杨玉环姿色过人,但奈何杨玉环是自己的儿媳妇,所以无法直接抢夺过来,于是就有了杨玉环成为道姑这一段过往。
李隆基借口要为太后祈福,让杨玉环成为了道姑,之后再将其纳入后宫。
寿王李瑁对于这个横刀割爱的举动难道就不感到愤怒吗?更何况还是自己的父亲。而事实上李瑁确是无力反抗。
李瑁的母妃武惠妃在世时是宫中最得宠的妃子,自然的李瑁也有极大的机会能够成为下一任的天子,随着武惠妃的香消玉殒,李瑁自然地也就失去了竞争皇位的机会。
所以想要重新参与皇位角逐,杨玉环可谓是李瑁的唯一机会,即使是自己心爱的女人,在皇位面前又算得了什么呢?
寿王李瑁想要借助杨玉环来参与夺权机会是割爱的一个原因,而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李隆基不仅是自己的父亲,更是当朝的天子。
若是李瑁不愿意将杨玉环让给掌握生杀大权的李隆基的话,后果也许就是被其随意找个罪名,将其杀害。因为李隆基也不是重亲情的人,杀子对他来说也不是什么罕见之事。
唐玄宗对杨贵妃不是真心喜爱吗?
在苏轼的诗句中写到“飞车跨过山川的大海,风枝露叶如新叶。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是说杨贵妃想吃荔枝,此时已经不是盛产荔枝的世界,只有远在千里的地方才有。
而唐玄宗为了博得杨贵妃的欢心,差人快马将荔枝带到杨贵妃眼前。苏轼作此诗句用杨贵妃来表达一国的兴衰。
但从这个角度世人也可以看出来,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喜爱,无论如何都要让她吃到想吃的东西,满足她的所有愿望。
除此之外,为了能够博得杨玉环的欢心,还差七百多人专门为她制作喜爱的衣服。
上一任皇后去世之后唐玄宗再也没有册封过新的皇后,但杨玉环却享受着皇后一般的一切待遇,唐玄宗也自始至终对其十分宠爱,在当时也被默认为是皇后。
当杨玉环做了不好的事情时,唐玄宗会将她送回娘家,但没过一会唐玄宗就开始想念,更是在其走后茶不思饭不想,但奈何与帝王地位无法直接认错,只得通过身边人联络。
不仅是对杨玉环本人,唐玄宗对于杨玉环的家人也是极好的。杨玉环本是官宦之家,有了自己在宫中独受宠爱的缘故,家中兄长的仕途也变得更加开阔。
从以上的种种举措都可以看出来唐玄宗对杨玉环的喜爱之情。但他是真的喜爱杨玉环的吗?
可以回顾一下,在唐玄宗少年时十分喜爱赵丽妃,中年尤爱武惠妃,特别是在这一时期因为武惠妃唐玄宗还失去了三个儿子。武惠妃逝去的时候唐玄宗更是悲痛欲绝,久久不能自拔。在晚年时,深得帝心的则是杨贵妃。
从这三者可以看出,唐玄宗对武惠妃的喜爱时间才是最长的。但从时间来看并不准确,毕竟不同阶段唐玄宗的心境自然不同,每个时期的喜爱方式也不同。究竟更爱谁可能唐玄宗自己也不知道。毕竟少年爱追逐,年老善追忆。
至于唐玄宗为何要在马嵬坡时将杨玉环处死,可以两点原因。
,是因为杨国忠被杀之后,没有人再拼尽全力地保护杨玉环。唐玄宗虽然心怜杨玉环,碍于自己是天子,没有办法为了一个妃子而放弃自己的子民。
第二,安禄山对唐玄宗威逼利诱,此时也没有能够保护自己的人。所以必须杀了杨玉环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而杨玉环在马嵬坡香消玉殒。但也有人说杨玉环在马嵬坡并没有死,而是偷偷被转移走了。也许这也是后人为了保留对一代美人杨玉环的美好幻想吧。
一、马嵬坡事件中,杨玉环真的死了吗?
优质答案1
如果按正史的说法,杨玉环在这次事件中是死了的。至于野史中记载杨贵妃找替身死了,自己出家做道士,流落到日本,目前没有什么直接证据。所以我认为杨贵妃是真死了,安史之乱爆发,朝廷军队抵抗不力,唐都长安马上就要攻破,无奈之下,唐玄宗带着杨贵妃西逃,到达马嵬驿,士兵和将领以及文武大臣气愤不已,一是杨国忠的无能,二是杨贵妃红颜祸水,迷惑皇帝,反正古代就这样,一有事情就拿女人当替罪羊,玄宗看到这种形势万不得已赐死杨贵妃。那么多人在,杨贵妃不可能跑的了,再加上那时候兵荒马乱,他一个弱女子,又养尊处优惯了,又能跑到哪去,所以我认为她是做了玄宗的牺牲品。真的死了。我的回答完毕,希望对您有所帮助,谢谢!
优质答案2
无论是传说,还是野史,杨贵妃都已经『死了』,哪怕是杨玉环本人出家了!被清除出权力的中枢,她就已经『死了』!对于杨玉环的『被迫』,这是历史的必然,离开了,走了,就如同『死了』。
二、杨贵妃为什么死在了陕西马嵬坡?
优质答案1
杨贵妃为什么死在了陕西马嵬坡?(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杨贵妃作为“四大美女”之一,众人皆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就是对杨贵妃漂亮容貌的真实写照。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也晓谕古今,杨贵妃与唐玄宗共同生活了十五年,可以说唐玄宗将其全部的感情、爱心都倾注在杨贵妃身上。两人在感情上、志趣上情投意合,食则同席、寝则同榻。
在唐玄宗晚年,由于多方矛盾激化,爆发了安史之乱,唐玄宗携带后宫家眷去蜀地避难,当行至陕西马嵬坡时,发生了马嵬坡之变,唐玄宗违背当初的海誓山盟,下令勒死了心爱的杨贵妃,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天宝三载(744年),安禄山任范阳节度,为了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职位,极力巴结贿赂张利贞和李林甫这几个皇帝的宠臣,希望他们在皇帝面前美言,在两人的进言下,唐玄宗对颇有战功的安禄山非常有好感,并召见安禄山。
安禄山虽为胡人,长得五大三粗,但心思缜密,知道杨贵妃非常受宠,于是在觐见当天,安禄山先拜杨贵妃,再拜皇上,并直言要认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这在现代人看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唐玄宗为笼络安禄山,顺水推舟,替爱妃杨贵妃做主,认下了干儿子安禄山,并给予大量赏赐。
恃宠而骄的杨贵妃还按照唐朝“洗三”的习俗,专门为安禄山洗了一次澡,虽有暧昧嫌疑,但唐玄宗由着杨贵妃胡来,只图爱妃开心而已。就这样,蛮子安禄山摇身一变,成了皇帝和贵妃的干儿子,出入宫闺不受限制,非常受宠,为自己的升官发财目标铺好了路。
俗话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天宝四年(745年),杨玉环被唐玄宗册为贵妃,其穷困潦倒的族兄杨国忠也跟着沾光,再加上一些权臣为巴结杨贵妃,结交杨家,以为援助,便推荐杨国忠入朝为官。
入朝为官后,杨国忠便凭借贵妃和杨氏诸姐妹得宠的条件,小心翼翼地侍奉唐玄宗,投其所好。在朝廷,千方百计巴结权臣。不久,便担任了监察御史,很快又迁升为度支员外郎,兼侍御史。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便身兼15余职,成为朝廷的重臣。因贵妃的缘故,他越来越受到唐玄宗的宠幸,最终当上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并且也不把太子李亨放在眼里。
本应忠君报国的杨国忠执政期间,祸乱朝政,结党营私,贪污腐化,打压忠臣,蛊惑皇帝,争权夺利,为所欲为。搞得是民生怨道,官不聊生,并因争宠而与安禄山产生了矛盾。
杨国忠与安禄山都是天宝年间的新贵,同样受着唐玄宗的宠爱。,杨国忠的发迹比安禄山晚得多。当杨国忠尚未担任高官要职时,安禄山早就是平卢节度使,并身兼数职,并于天宝九载(750年)又被封为东平郡王。杨国忠虽有外戚关系,但迟至天宝七载(748年)始迁给事中,兼御史中丞等职。
安禄山在朝中根本不把杨国忠放在眼里,杨国忠接替宰相后,看到不能制服安禄山,便经常向玄宗说安禄山有谋反的野心和迹象,可玄宗认为这是将相不和,不予理睬。就在唐玄宗曾要提拔安禄山当宰相时,杨国忠劝阻道“安禄山虽有军功,但他目不识丁,怎能当宰相。如果发下制书,恐怕四夷皆轻视朝廷。”玄宗只好任安禄山为左仆射。
至此,安禄山与杨国忠的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以至于后来一触即发。加之杨国忠任宰相后,官吏贪渎,政治腐败,民怨沸腾,终于使安禄山发动了以讨伐杨国忠为名,行夺取皇位之实的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天宝十五载(756年)六月,安禄山率叛军攻陷潼关,直逼长安,长安危在旦夕,唐玄宗决定逃往四川避难。于是,唐玄宗置宫外的皇妃、公主及皇孙弃而不顾,只与杨贵妃姊妹、皇子、皇妃、公主、皇孙、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陈玄礼及亲信宦官、宫人从延秋门出发逃难。
当走到马嵬驿(今陕西兴平县)时,将士们又累又饿,加之天气炎热,心中怨恨愤怒,拒绝继续前进。此时,龙武大将军陈玄礼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于是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杨国忠的政敌太子李亨、宦官李辅国和陈玄礼一致认为,除去杨国忠的时机已成熟,并由陈玄礼出面对将士进行煽动,说这场叛乱全是由杨国忠引起的,杀了杨国忠就可止息叛乱。
就在这时,有吐蕃使节二十余人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回答,士卒们就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有人用箭射击,射中了杨国忠坐骑的马鞍。杨国忠急忙逃命,逃至马嵬驿西门内,被士兵追上杀死,并肢解了他的尸体,把头颅挂在矛上插于西门外示众。
众人出过气之后,忽想到还有杨国忠的妹妹杨贵妃陪侍在唐玄宗身边,生怕杨贵妃给唐玄宗吹枕边风,皇帝找个理由杀了自己。于是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来个一了百了。在禁军统领陈玄礼的带领下,逼谏唐玄宗赐死杨贵妃,省得秋后算帐。
陈玄礼对唐玄宗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唐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逼不得已的情况下,唐玄宗命令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陈玄礼等人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马嵬坡之变”。
马嵬驿之变,表面上看来是一场士兵哗变,实质上是由太子李亨和宦官李辅国、高力士等人策划的一场争权斗争。
太子李亨自天宝五载(746年)遭李林甫和杨国忠的打击后,极为孤立;杨国忠任宰相后,又连遭倾轧;安禄山叛乱时,玄宗本想让太子李亨接替皇位,由于杨国忠及其姐妹的反对而未成事实;后又放弃长安逃往四川,此时如果不借机除掉杨国忠和杨贵妃,一旦到了蜀地,李亨在杨国忠势力的控制下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太子李亨主谋,联合陈玄礼、高力士借机除掉了杨国忠,为自己登基皇位做好充分准备。
,老皇帝唐玄宗一直有传位给李亨的想法,此时李亨拿走皇位就行了,为什么非要逼迫唐玄宗处死杨贵妃呢?
一是杨国忠一直反对太子李亨当皇帝,如不消灭杨家之人,斩草除根,太子很难登基皇位。太子本身对唐玄宗和杨家极度恐惧和不满。恐惧的是,唐玄宗为了爱妃可以冤杀皇子,所以太子李亨在当太子的时候面对杨贵妃是非常小心翼翼的。而这种恐惧久而久之就是不满,堂堂大唐帝国太子,却不得不向权臣宠妃低头,活得真窝囊。所以借助马嵬坡之变的时机,太子李亨必须抓住机会,处死杨国忠和杨贵妃,消灭杨家势力,若是杨贵妃活下来,有朝一日寻他报仇岂不是自留烦恼。
二是以杨贵妃和杨国忠为首的杨家势力得罪人太多,引起共愤。杨贵妃主宫内,为杨家把持后廷,杨国忠又借助妹妹的恩宠而官至宰相,把持外廷,内外廷都被杨家所把持,操控朝政,打压其他权势,原来的利益群体被排挤出去,杨家得罪的人太多,其权势也被人眼红,所有这一切,都与杨贵妃是分不开的。所以,在马嵬坡之变中,所有陪同唐玄宗避难的利益群体集体发难,逼迫唐玄宗杀死杨贵妃。
三是安禄山起兵的借口便是讨伐杨国忠。因为安禄山兵力强大,打的朝廷丢弃京城被迫西幸,天下人深受其害,而杨国忠又是杨贵妃的哥哥,杀了杨国忠,如不杀死杨贵妃,将会后患无穷。再加上民间传说安禄山与杨贵妃的关系暧昧,很不一般,所以,必须想法处死杨贵妃。
四是朝廷内部政治势力的大洗牌,杨贵妃是牺牲品。由于唐玄宗独宠杨贵妃,荒废朝政,但又不传位给太子李亨,却宠信杨国忠,损害了以太子为首的政治集团的利益。为此,他们借马嵬坡之变,必须逼迫老皇帝唐玄宗表态,退出皇位,传位给太子李亨。但碍于皇家威严,为避弑父夺位嫌疑,太子一方通过逼迫唐玄宗杀宠妃杨贵妃的举动,来表达争取皇位的决心。逼死了杨贵妃也算是杀鸡骇猴,让唐玄宗产生无力感,不得不传位给太子李亨,从而对朝廷的政治势力大洗牌,所以,杨贵妃不得不死。
不管怎么说,倾国倾城的杨贵妃因唐玄宗而流传百世,也因唐玄宗而香消玉殒。可怜一代红颜,虽为皇帝宠幸,但也不得不沦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优质答案2
杨贵妃之所以死在了长安城西面四十公里处的马嵬坡,是因为公元756年7月15日,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等人发动了马嵬兵变,杀死了杨国忠和他的夫人儿子后,进而要求李隆基赐死了杨玉环。
这事,我先由李隆基说起。这个相貌堂堂的人物天生就是一个虎狼之君,710年与姑姑太平公主联手发动了“唐隆政变”,收拾了武则天退位以后的残局,给大唐的那段时光带来了丝缕华彩。712年当上皇帝后,任用贤相,发展生产,恢复国力,稳固局面,开创了提振历史精气神的“开元盛世”。
人经得住艰难,却经不住日常。把这句话用在李隆基身上也许是道理的。好日子来了,李隆基却慢慢丢掉了从前的锐气,出现了居功懈怠的倾向。737年,武惠妃因病死亡,李隆基似乎换了一个模样,无数的后宫佳丽没一个能入他的眼。听人说武惠妃的儿子媳妇——寿王李瑁的妃子杨玉环貌美如花,天下无双,李隆基便顾不得人伦,把她弄进宫中。果然,通音律、善歌舞的杨玉环拨动了李隆基的心弦。他一头扎进了温柔之乡。
美色既是李隆基的强心剂,又是他的软骨药。“一骑红尘妃子笑”,李隆基使劲宠着杨玉环,杨家一门鸡犬升天,杨国忠平步青云,成为国之宰相,权力无边。他的专权造成了朝政混乱,大唐江山风雨欲来。
安史之乱暴发,安禄山、史思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破洛阳、攻长安。李隆基慌忙西逃到了马嵬坡。将士积怨日盛,陈玄礼等对随行的杨氏兄妹深恶痛绝,于是反了。他们先杀了杨国忠等,然后逼使李隆基下令赐死了杨贵妃。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玉环香消玉殒,在马嵬坡留下了一方青冢,也留下了“天长地久会有时,此恨绵绵无绝期”的千古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