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宫女性刑_古代宫女职位表大全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3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皇帝刚偷偷“临幸”的小宫女,竟被皇后直接杖毙了!自己喜欢的女人保护不了,隋文帝杨坚越想越憋屈,但又惧怕皇后,只能策马跑到宫外的山谷里,放声大哭。
 
隋文帝的皇后独孤伽罗是鲜卑族人,14岁时嫁给了杨坚。
 
婚后她尽心尽力辅佐杨坚,深受杨坚的宠爱。上朝时,独孤皇后一直送到朝堂外才停步,等杨坚退朝时,两人再一道回宫,同吃同睡,夫妻恩爱。
 
独孤皇后生活节俭,不喜奢华,特爱读书,参与朝政,对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与杨坚并称“二圣”。
 
独孤不但学识、眼光好,在婚姻观上也是相当超前的。她崇尚一夫一妻制,成婚之时便要杨坚发誓,“一辈子除了我不能和别的任何女子生育孩子。”
 
杨坚也谨遵誓言,所有孩子均是独孤皇后所生,这在古代帝王中非常罕见。
 
恩爱归恩爱,身为皇帝的杨坚,在独孤皇后的严控之下,也有心痒痒的时候。
 
这天,独孤皇后染了风寒,不能伴君,只能躺在床上休息。杨坚的机会来了。
 
他在前往仁寿宫的梅花丛中,看到了一名女子轻盈转身,见到他便莲步微动,款款行礼。
 
美女容颜绝色,杨坚顿时心神荡漾。这名女子名叫尉迟贞,正值16岁妙龄。
 
就这样,杨坚情不自禁地宠幸了不胜娇羞的尉迟贞。这是杨坚的第一次“背叛”,他感到了莫大的刺激与兴奋。
 
而他不知道的是,独孤皇后一直派有两个心腹宫女人侦察他的行踪。他宠幸尉迟贞的消息很快就报给了独孤皇后。
 
病床上的独孤咬牙大骂“哀家和这个小贱蹄子,誓不两立!”
 
说完就拖着病体,带着8名宫女找到了尉迟贞。
 
独孤看着跪倒在地的尉迟贞,果真美人一个,更是怒从胆边生,立即向左右喝道“还不动手!”
 
就这样,花容美丽的佳人活生生地给打死了。
 
杨坚赶到时,见到的便是坐在椅子上一脸怒容的独孤皇后,和躺在地下七窍流血、魂飞西天的尉迟贞。
 
他泪流满面,转身离去。
 
独孤看杨坚离去,想着丈夫毕竟是皇帝,便跟着往外走,准备叫回杨坚,安慰他几句。
 
谁知杨坚以为皇后要找他算账,害怕被她拉住,便头也不回地跑出了宫,在宫门口骑上一匹马,一扬鞭,跑到了二十里之外的山谷里才停下,放身大哭。
 
面对跟上来的宰相高颎,他沮丧地说“朕身为天子,也没有自由,连一个自己喜欢的女孩儿也保护不了,要这天下又有什么用?”
 
高颎劝道“皇上差矣,取得天下不容易,守天下更难,如何只为了一名宫女,就看轻了天下?还请圣上赶紧回宫,以免人心慌乱。”
 
就这样,杨坚慢慢平复了情绪,悻悻地回宫了。
 
,要说隋文帝杨坚是“惧内协会”第一人,恐怕也不为过。
 
隋唐政权均是从北魏、北周继承而来,少数民族妇女跟男人一样纵马驰骋,没有“三从四德”的约束。很容易理解隋文帝的这种“惧内”。
 
唐朝继承了隋朝的江山,也继承了这份“惧内”的传统,唐朝惧内的名人比比皆是。
 
比如房玄龄怕老婆就是出了名的。他不敢纳妾,连唐太宗赏赐的美女也不敢接受。唐太宗可怜房玄龄,便亲自出马做工作,道理说了一箩筐,房玄龄老婆就是不松口。
 
唐太宗龙颜大怒,威胁道“你想死还是想活?想活就让房玄龄快活快活,否则就死!”
 
房夫人大义凛然,“爱情要与人分享,我宁愿死!”
 
唐太宗命人送上一杯醋假装毒酒“那你就喝了它!”
 
好家伙,房夫人二话不说,一饮而尽。据说,“吃醋”就是这么来的。
 
唐太宗彻底蔫了,对房玄龄说“你家的事不好管,你老婆这样的,我也怕。”
 
再说一件趣事,你就知道唐朝的人有多么怕老婆。
 
唐高宗时,大臣杨弘武未按程序提拔了一名官员,高宗让杨弘武给个说法,杨弘武说的是“我老婆性格刚烈,她要我必须提拔此人,我如果不这么做,回家就会有麻烦。”
 
众所周知,唐高宗当时对武媚娘也是言听计从,见他说得这么坦白,笑了笑,没再继续追究。
 
还有更离谱的,杨贵妃的哥哥杨国忠怕老婆怕的连是非都分不清了。
 
有一次,杨国忠到江浙一带出差,据说妻子在家里很想念他,于是梦里和他男欢女爱,生出了一个男孩。
 
杨国忠回家后,妻子说了她做梦的事,杨国忠不但没反驳,还说道“这是我们夫妻太相爱了,感情深厚啊,老天爷才特地赐给了我们一个儿子。”
 
话说,这杨国忠的头上绿油油一片,还能说出如此一番话,不知是太惧内,还是心态超好。
 
唐朝男人到底有多怕老婆?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建议和我《一起去看唐风华韵》,了解更多关于唐朝的吃、穿、称呼、各种风俗,以及男人怕老婆的那些事,从细微处全方位地感受大唐风光。

一古代宫女等级

正三品掌事嬷嬷(管理所有宫里大事,负责分发俸禄,分配宫女等)
从三品御前尚义(皇帝贴身宫女)
正四品礼教司仪(教导正七品以下小主和宫女)
从四品风仪女官(太后,太妃,皇后或侧皇后贴身宫女)(每个主子1名)
正五品尊等宫女(从六品『含』以上妃嫔的贴身侍女。)(每个主子1名)
从五品各宫主管(每个宫里的主管宫女,可监督其他宫女)(每个宫1名)
正六品御花圃,佛堂等其他宫殿里的主管宫女
从六品浣衣局主管(管教犯错的宫女)
正七品冷宫主管(分配冷宫里的食物,衣裳)
从七品一等宫女(端茶倒水等轻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八品二等宫女(做饭煎药等不轻不重的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从八品三等宫女(烧煤守夜等重活)(娘娘2名,小主1名,秀女无)
正九品打扫道路和每晚巡视的宫女
从九品冷宫宫女(1位妃嫔1名)

二古代选宫女

  挑选秀女,是为皇帝做妃嫔或为亲王、王子指婚,所以必须体形健美、品行端正。要经过层层挑选,保证无误。凡届挑选秀女之期,由户部行文各旗都统,将应阅女子年岁等,由参领、佐领、骁骑校、领催及族长,逐一具结呈报都统,然后汇咨户部,户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选看秀女后,户部马上再行文各旗都统,各旗造具秀女清册。

三古代宫女打板

如果她主子或者其他有点权力的娘娘啦什么的看她不顺眼.
犯了“奖罚不明”的错误!
如果对你有帮助,望采纳。

四古代宫女怎么净身

谁告诉你宫女要净身的?去扇他两耳刮子。太监净身是怕他们给皇帝戴绿帽子。而宫女也是要随时准备被皇帝“宠幸”的,怎么能给净身了?倒是对应阉割男犯人的“宫刑”,也有对付女犯人的破坏生殖能力的刑罚,称为“幽闭”,是一种用木锤打击女犯下腹部,造成生殖器官损伤破坏生殖能力的刑罚。(明·王兆云《碣石剩谈》“用木槌击妇人胸腹,即有一物坠而掩闭其牝户(pìn hù),只能便溺,而人道永废矣”)


五古代宫女入宫的条件

很多朋友都觉得,古代嫔妃住在皇宫里,衣食住行一切所需均由国家买单,所以嫔妃们根本无需为钱财发愁,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古代后宫中,嫔妃按照品级领取相应的俸禄,用这笔钱采办衣服、首饰、脂粉及炭薪。由于皇帝的后宫女人无数,所以每年拨付给她们的俸禄丝毫不少于外廷的大臣。根据《国朝宫史》的记载,“有明之季,脂粉钱岁至四十万两,内用薪炭,巧立名色,靡费更甚”。 光是后宫嫔妃的脂粉钱,每年就要用掉白银四十万两,可想而知其他的开销有多巨大。

所以说,只有在国力强盛的时期,皇帝才养得起那么多后妃。例如,李隆基的后宫中有四万名美女,这说明唐玄宗时期国力强盛,皇帝的条件足以养活这么多宫女。事实上,哪怕是李隆基,也会对与日俱增的后宫开销感到无比沉重。要知道,那可是四万个要吃饭的嘴巴,想要喂饱这些女人绝非易事。

那么,李隆基是怎么养活那么多女人的呢?

主要还是靠国家的财政收支,是建立属于皇帝个人的“小金库”,让由太监、近臣组成的“内朝”跑到民间搜刮民脂民膏。类似的情况,在中唐、晚唐时期时有发生,不少皇帝都干过这种肮脏勾当。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隆基为了筹钱养活后宫里的女人们,费尽心机,宇文融替他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开元中,有御史宇文融献策,括籍外剩田”,也就是说,让大臣去检查未收录到户籍中的土地,从中抽取税收。仅此一项,每年李隆基就能获得数百万贯的飞来横财。

当时有个姓王的大臣征税有方,替李隆基收这笔钱,每年能有上百亿的进账。其实,所谓“籍外剩田”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这笔钱还不是老百姓的血汗钱?说白了这钱还是从农民手里剥削来的。从老百姓身上薅下来的羊毛用于何处?史料记载“供人主宴私赏赐之用”,所谓“人主”自然是李隆基。看样子,这笔钱全让他用来“私赏”了,估计是花到后宫里了。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根据王朝的“经济实力”不同,各个朝代嫔妃能享受到的俸禄也有巨大差距,并不是每个朝代的嫔妃都能享受到唐、明两朝嫔妃的优厚待遇。例如,光武帝刘秀上台时,天下初定百废待兴,嫔妃们能拿到的年俸少得可怜。

《东汉会要》记载,东汉时期仅有皇后及贵人能够获得正式的名号,而美人、宫女、彩女等等级较低的宫妃,根本没有正式的名分。有名号的宫妃,每年能领到几十斛稻谷,至于那些没有名分的宫妃,仅在逢年过节时能得到一点赏赐。

由此可见,宫嫔的待遇是与国力相挂钩的,如果国力衰败,不但后宫的规模会缩小,连宫嫔享受到的福利也会减少,毕竟皇帝也无法负担得起。

宋朝时的宫嫔比较幸福,她们能享受到的待遇也很高。

宋仁宗时期,一个普普通通的宫女,每个月也能领到一万两千贯的俸禄。不过,到了宝元年间,西北边境战况吃紧,受到宋夏战争的影响,国库急剧缩水,宋仁宗只能开始从后宫中抠钱。《宋史》记载,每年各地运到京城的粮食约为六百万石,其中四百万用于军饷开支,剩下的二百万石则全被“闲人”用掉了。“闲人”指的是谁?想来就是后宫中的嫔妃。

在某些朝代,还会出现皇帝赖账的情况,厚着脸皮向宫女们开出空头支票。到国难当头之际,宫嫔们还需自掏腰包支援国家,进行募捐。由此可见,给皇帝当老婆绝不是什么轻松的事。还是宋仁宗,在宋夏战争进行到白热化时,下达了“减皇后至宗室妇郊祠半赐,著为式;皇后、嫔御进奉乾元节回赐物皆减半,宗室、外命妇回赐权罢”的命令,还让皇后带头捐出五个月的俸禄,充入军费。

有时,遇到国家出现经济危机,皇帝还会找个借口,例如后宫之中阴盛阳衰等,将宫嫔们遣散回家。唐文宗时期,“出宫女千人”;唐宪宗更是夸张,一次性将后宫清空,往宫外送了二百车宫女,让她们出宫后自谋生路。

,在古代进宫的女人绝不是获得了“铁饭碗”,她们在宫中的生活如何,还要看国家的经济水平怎么样。若是遇到了年景不佳的时期,宫嫔们一样得过苦日子。

参考资料

【《宋史》、《国朝宫史》、《东汉会要》】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