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陵灵异事件_十三陵灵异事件
在我国建国初期,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由于整风运动的开展,要破除封建迷信的观念,打破对皇帝的崇拜,在考古学界就体现为打破崇拜,就对皇帝陵墓进行挖掘。
虽然知道我国在当时的考古技术并没有那么成熟,我国的著名学者和考古学家郭沫若还是连同其他学者撰写出一份对十三陵进行考古挖掘的报告书上交给中央,希望得到中央的批准。
对明十三陵挖掘并没有得到业内人士的看好,在一片考古学家的质疑声中,中央还是批准了郭沫若挖掘十三陵的请求。
在两个月后,这支由\"长陵发掘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悄悄地向十三陵所在的地方出发了。
当时,明十三陵还不叫十三陵,它叫长陵。在长陵中埋葬的就是明高祖朱元璋的儿子——永乐皇帝朱棣。在对长岭附近进行一番考察之后,考古委员会决定从朱棣的长子朱高炽的献陵开始挖掘工作。
由于献陵建造的时间比较短,所以在构造上也更为简单,挖掘的难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经过一番考察后发现,献陵的挖掘价值显然不高。几经周折后,考古队把眼光从献陵转移到了定陵——神宗的陵墓。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一系列用科学无法解释的离奇事件。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对于考古该从何处如何开挖,也是如此。在几经考察后,考古队才找到陵墓的入口位置,正准备从入口开挖时,天气突变,一阵邪乎的雨瓢泼而下。
为什么说这场雨邪乎,因为在北京,对于北方的气候连下两个月的雨,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天空始终阴沉沉地黑着,仿佛在预示接下来会发生不好的事情。在这个当口,附近的村子突然传出一个消息,有村民疯了,低沉的气氛笼罩着考古队。
于是附近的村民将矛头对准正在进行考古活动的考古队,认为是他们带来了灾祸,许多村民开始抗议十三陵的考古活动,使考古进程不能正常地推进。考古队不得不重新开始制定考古计划,将挖掘计划改为从定陵开始挖掘。
虽然考古是一件含有科学技术的活动,人们还是对神秘的民间鬼怪传说有一定的敬畏之心,不敢贸然行动。就在这个时候现场来了一位古怪的老者,他身上的衣服也破破烂烂了,他迈着踉踉跄跄的步子,朝着考古队挖掘的定陵走来。
在场的考古人员没有一个人发现他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就好像是凭空出现一样来到了考古现场。
这个老人好像没有看到考古队员紧张而奇怪的眼神,而是一开口就和他们说,如果想要打开墓葬,必须先找一个和神宗八字相合的有缘人。只有这个有缘人才能渡过皇陵中的生死河,这个是他根据族谱推算出来的结论。老人说完也没有立马就离开,而是在一边观察他们接下来的反应。
听完这个神秘老人说的话,顿时每个人的脸上都笼罩上一块阴影。好像是为了响应这个老人说的话,头顶上的黑云中传来一阵阵雷声。
考古队员虽然说都是马克思主义信仰者,面对这种情况还是显得很不安。负责陵墓挖掘的郭沫若思索了一阵之后,认为神邪之论只是无稽之谈,挥手继续让考古队员挖掘。
在郭沫若对考古队员的鼓励挖掘之下,大家伙都有了干劲,继续朝着原来的挖掘行动开工。老人仿佛早就预料到了这个反应,在摇了摇头后走远了。
经过一番挖掘之后,考古队员终于摸到了地宫的入口。在拆掉地宫的第一块砖后 ,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随之而来的还有一股浑水,地宫喷涌出来的浑水透着黑色。人们开始慌了,想到老人刚刚说到的生死河。
经过一阵之后,人们发现这种气味对人体并没有伤害。好像仅仅是地宫中的防盗装置用来恐吓人们的,这下大家才放下心来。
随着挖掘工作的进一步深入,陵墓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的眼前。这座定陵果然是皇家陵墓,不仅在气势上磅礴,占地面积也达到了一千二百平方米。更让人们惊讶的是,里面摆的陪葬品数量和珍贵程度让人啧啧称奇。
奇珍异宝应有尽有,遗传许久的字画和过了几百年仍然熠熠生辉的针织品。令人遗憾的是,在打开陵墓的时候,由于没有很好的保护措施,许多陪葬品在接触到氧气的时候就氧化了。受到的损失相当严重,虽然经过后来的修复,仍然难以复原。
似乎是为了惩罚人们没有重视老人的劝告,这个时候一些离奇的事情发生了。当时在回去的途中,考古队就丢失了两副楠木棺材。有不怀好意的村民偷偷带回去了,随后这两家得了棺材的家里接连遭遇死亡事件,没有一个人生还。
不仅仅是捡了棺材的村民,当时的考古队员也受到了神秘的诅咒。他们几乎都遭遇了意外,像是空难,抢劫,甚至痴呆或者暴亡。
于是,关于十三陵里面的生死河的传说也越传越玄乎,当时参与考古活动的所有人都好像受到了老人的诅咒。从此以后,十三陵成为了考古界一个不能碰的阴影,一直延续到了今天。
一十三陵灵异事件真实
有真有假,像网上一些照片大部分是批过的,世界有很多东西是科学解释不了的,如为什么人一上到金字塔最顶就会死,科学给了很多说发,为什么有人能在某艘船上看见以前人的样子,这些说法不同,加拿大的某条公路上每年失踪二十几个女人,为什么?这些信不信由你啦二十三陵灵异事件图片
慈禧,是晚清期间实际的掌权人,她利用垂帘听政完全地架空了光绪皇帝。大权在握的慈禧,可以说是为所欲为,她的生活也过得非常的奢靡,不管是吃的、穿的、玩的全部都是用最好的。比如她每一顿饭要吃130多道菜,每天都要喝牛奶、人奶来进行美容养生。过年过节她还喜欢收礼物,专门收集天下的奇珍异宝。可以说,清王朝历来的掌权者中,从来没有一个人比慈禧更奢侈了。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一做为新帝,次日17点,慈禧紧追光绪的脚步,在仪鸾殿去世。慈禧在世时,是晚清王朝中的风云人物,在她去世之后还是不肯消停,期间曾发生了三件事情,让人感到奇怪,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慈禧出嫔时突然刮大风、电闪雷鸣慈禧因为突然患痢疾,导致上吐下泻长时间不痊愈,引发心脏衰竭而死的。作为大清国曾经最高的掌权者,作为泱泱大国的一国之后,她的葬礼规模自然是非常大的,比光绪帝的还要隆重。单单是为她抬棺柩的就有216人,棺柩内更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作为陪葬品。
在这里说明一下,当权者死了之后,生者有守百日考的说法,这是古代皇宫里的规矩,所以慈禧是死后一年才下葬的。1909年11月9日,预先定下来的“吉时”到点了,这是慈禧太后出殡的最佳时刻。还好,这天天公也比较作美,晴朗的天空并没有下雨的迹象。说来也是奇怪,就在出嫔途中,原本放晴的天气忽然间就刮起了大风,天空一下子变得乌云密布。根据慈禧生前身边的红人李莲英回忆,忽然间刮起了大风吹得那些送葬者连眼睛也睁不开,不一会大风伴随着电闪雷鸣,下起了倾盆大雨。
后来有人将这一“天降异象”归类于天公发怒,暗示着大清王朝很快就会灭亡了。后来果然应验了,就在1912年,末代皇帝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表示着从清军入关开始,统治中原地区长达268年的清王朝就此倒台。清王朝也是中国一个封建王朝,它的倒台也表示着中国从此进入了民国时期。
话说晚清政权确实是有够腐败无能,但在其统治长达268年之中,实现了50多个民族的大统一和发展,在国土疆域上,将内蒙、新疆和西藏纳入了国家版图,为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特别在“康乾盛世”的极盛时期,北至漠北和西伯利亚,东到太平洋,南达南沙群岛,疆域曾达到了1300万平方公里,就算后来因为清廷的腐败无能,丧失了一些地区的主权,但也有1000万左右的领土主权,辗压明朝时期的350万平方公里。
在清朝早中期,农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江南地区出现了多个人口密集的城市,人口一度突破了四亿大关,占了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
慈禧的出嫔日期定在11月9日,而在11月8日这天,负责给慈禧入殓事宜的是李莲英等一众太监和宫女。入殓包括给慈禧擦拭身子、美容化妆、穿寿衣、往棺椁里放置防腐剂、陪葬品等。除此之外,李连英还负责往棺椁里放上香料,这香料是从京城一家叫“王吉香料店”店铺购置的 ,这香料的气味是慈禧生前喜欢的,用它熏过的柩布香气扑鼻,几丈远都能闻到。
一切准备妥当,到了11月9日的十点三分,慈禧太后的送葬队伍由紫禁城只发,到达东直门附近。抬棺的是京城中有名的杠子房好手,他们108个人一组,二组共216人,负责轮流抬着慈禧太后的灵柩前进。按照慈禧生前的遗愿,是葬于菩陀峪定东陵的。菩陀峪定东陵和紫禁城相隔125公里,这么远的距离,出嫔时又不能疾步赶路,慢悠悠的一天可走不了多少路程,步行要几天的时间。
走完了第一天的行程,送葬队伍到达了途中一个驿站,就停下在驿站安歇。李连英在慈禧生前得到了其不少的照拂,加上他又是嫔葬的主事负责人,他就对送葬队伍特别上心。话说上心者必然就眼尖,李连英突然发现地上隐隐约约有鲜红的血迹,仔细一看发现是从慈禧的棺材里滴出来的。这可吓坏了李连英,这可不是不是什么好事呀,要是让有心人知道了,参他一本说他办事不力就不好办了。
于是李连英也不敢声张,只是叫了亲信偷偷掩盖了地上血迹,到了晚上,李莲英以整理棺椁为名,打开棺材一看,竟然发现了20多个七窍流血的死老鼠。李莲英吓得大惊失色,这棺材里怎么会有死老鼠?不会是尸变吧?李连英越想越觉得不对劲,棺材里的陪葬品都是一些老佛爷生前的珍玩,唯一觉得可疑的物品就是用来做薰香的香料了。
于是李连英拿着香料连夜去找一个熟悉化学品的外国人,那外国人仔细看了看,惊道“这是毒鼠香!” 原来如此,原来香料里的主要成份为“毒鼠香”,老鼠闻到香味,便趁人不注意事先钻进了棺椁里面,里面又很“宽敞”各类陪葬品又多,在盖棺的时侯不易被人发现,后来贪嘴的老鼠吃了香料,自然就七窍流血而亡了。李连英当时都差点拨腿就跑了,到头来只是虚惊一场,并不是什么灵异事件。
李连英为慈禧守了百日孝,办妥慈禧的身后事之后,就离开了工作了几十年的清朝皇宫,过上了隐居的生活。不过过了三年之后,李连英死在他的家乡,时年63岁。死因跟慈溪差不多,都是患了痢疾,导致心脏衰竭而亡。
慈禧的尸身不腐之谜慈禧陪葬品有不少奇珍异宝,特别是她慈禧嘴里还含了一颗夜明珠,据说这颗珠子晶莹剔透,到了晚上可以当做照明使用,最主要的就是,可以保持她的尸体百年不会腐烂。众多的传说让一些有心人盯上她的陵墓。据后来的孙姓盗墓者说,在撬开了她的棺材之后,发现她的尸体果然还保持得栩栩如生,就像刚下葬时一样。
其实在她刚去世的时候,李莲英等人肯定对她的尸体做了特殊的处理,而且下葬的时候坟墓也封的非常严实,降低了尸体被氧化的可能性,至于是不是和她嘴里含着的夜明珠有关,至今也是无从考究了,因为珠子连同其它陪葬品全部都不翼而飞了。
由于慈嬉在晚清掌权时的所作所为,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所以民间关于她的一些传言,多是用来编排她的,不是正史当不得真,只当作饭后的谈资还是可以的。
慈禧在世的时侯就是一个奇珍异宝的收藏家,她把当时中国所能收集的宝物都收藏起来,有一些是放在颐和园,有一些是成了她的陪葬品,无论是哪一些都是为他人做了嫁衣,白白的让这些珍宝流失于他人之手。
三十三陵灵异事件书籍叫什么
《十三陵的传说》 关于火烧定陵,在当地还有一个传说。一日,定陵村北的石碑忽然放光,不久,碑上就出现了一个月亮形的东西。每到夜里,它就把定陵村四周照耀如同白昼。后来,村里来了个老叫花子,穷人见了他便给些吃食,富人则不但不给,还要把他臭骂一顿。几天后,老人换了身干净衣服又来到村里。他在街上摆摊,上面放着几样东西筷子、红枣、梨和大火烧。老人口里喊道“筷,枣,梨,大火烧。筷,枣,梨,大火烧。”也不理会别人的问话。一连3天,天天如此。第4天老人不见了,但碑上的“月亮”却更亮了。村民将两者联系起来,明白老人是让大家“快早离,说话就要大火烧了。”于是穷人们纷纷离去,又过去3天,村里只剩下几户财主不信传言,按兵不动。第4天五更时分,大火果然烧起,定陵和定陵村被焚烧殆尽。穷苦百姓几乎全部脱险,而留下的财主们则统统葬身火海。后来,这一带的百姓们说,那老人是鲁班爷。为解救百姓,施法让石碑放光,又装叫花子试探人心,用那“筷枣梨”的奇怪“买卖”提醒大伙儿及早逃生。《传说》 摘了一段,你也可以到网上看《十三陵游记》,上面也介绍了很多小故事。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四十三陵灵异事件在线收听
“十三陵是明朝十三个皇帝百年之后陵寝安葬之地,此地山清水秀,风水绝佳,堪称上好的吉地……”陆老汉说道这里,“吧嗒”抽了一口手里的大烟袋,目视远方,不知思绪飘到了那里。
这是一个温暖的春日的午后,阳光和煦,微风撩人,远处有花香飘来,深吸一口荡涤魂魄。
此刻,我就坐在陆老汉的对面,双手托腮,眼巴巴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故事。
陆老汉已是一个古稀老人,头发斑白,颌下的山羊胡也泛着银光;皮肤黝黑,脸上的皱纹阡陌交错,这道道沟壑中,不知深藏了多少岁月往事。如果比作酒,这一定是壶陈年老酒,给你的是酒香,醉的只是他自己。
陆老汉又“吧嗒”了一口烟,清了清嗓子,思绪的大幕徐徐拉开……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陆老汉响应知识青年应该到农村去锻炼的国家号召,奔赴遥远的大兴安岭下乡插队,数年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插队青年开始陆续回城。陆老汉也申请到了回城的指标,一早坐上爬犁,赶往县城的火车站,坐火车中转哈尔滨,然后一路南下直达北京。
就在他们驱赶马拉爬犁赶往县城火车站的路上,经过一个大雪坡时,爬犁不知被什么绊了一下,连人带马带爬犁一下就翻到了雪坡之下。时值冬日,穿得多,雪又厚,人无大碍,可马却不巧被爬犁砸断了腿。陆老汉为了赶上火车,只好辞别了送他的老乡,自己背着行李赶往火车站。
路上积雪太厚了,每走一步,雪就没过膝盖,行进十分艰难。此时,有风渐起,随后风力增大,以至于吹的地上的浮雪飞起,雪花弥漫,遮蔽了日头,天顿时黑了下来。陆老汉在东北这几年也见过这样的天气,刮一会也就过去了,并不觉得有什么离奇之处。
陆老汉继续深一脚浅一脚的踽踽独行,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前面出现了灯火亮光,心里不觉一喜,终于看到县城的灯火了,这下总算快到了,于是向着亮光加快了脚步。可走到近前才发现这是一处高大的宅院,院门高挂红灯,院内灯火辉煌,人来人往,川流不息。陆老汉走上前去询问这是哪里?有路人告诉他这是丰屯的高府。陆老汉又问这么热闹所谓何事?路人答这是高府在给女儿举办婚事。陆老汉连忙恭喜,又问道,请问县城的火车站怎么走,在哪个方向?路人刚要回答,只见门口走出一位老人,身着华服,举止谦恭,见到陆老汉后深施一礼,说“有贵客至,还请进门喝碗水酒,以表老夫地主之谊。”陆老汉连忙致谢道“先恭喜老人家了,我就不打扰了,我这急着去火车站赶火车。”老人闻言说“不急,时间尚早,喝碗水酒,一会我让家人送你去车站,耽误不了你的火车。”说完便做出一个请的手势。旁边的众人也说“是呀,难得碰到这么好的事情,不讨碗喜酒,怎么能行!”陆老汉不得已在众人的你推我劝之下走进了院内。
院内已经摆上了酒席,珍果佳肴罗列桌上。陆老汉也走累了,刚要坐到一个桌子旁休息一下。老人便又说道“佳客至此怎么能坐在下坐,随我去上坐。”说完一把拉住陆老汉的手腕,牵引他来到院中靠前的最大的一个桌子前面坐下,这个桌子上面珍果佳肴最为丰富。陆老汉刚刚坐下,就听门外一阵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顶花轿被四个身穿青衣,膀大腰圆,腰系红绸的大汉抬了进来,众人皆喊“新女婿到了!”自古花轿都是抬女人,怎么这个花轿却是抬的男人?陆老汉觉得稀奇,不自觉地站起身来看个究竟。
只见花轿停放在了院中,四个大汉垂手站在花轿的四周,腰间红绸随风飘起,煞是好看。这时堂屋内一阵喧哗,几个婆子和丫鬟模样的人簇拥着一个身着红色婚衣的女子走了出来。女子云鬓高盘,唇红齿白,容貌娇美,胸前戴一串绿色项链,晶莹璀璨,放着光辉。众人走到花轿前,先由婆子掀开轿帘子,把一个中间带花的红绸递到轿中的新女婿手中,新女婿抓住红绸起身下轿,然后女子牵引他走进厅堂。陆老汉想看看这位下轿的新女婿长相如何,却没想到,下轿的新女婿头上却盖着红色的盖头。陆老汉摇了摇头,心说这里的风俗太奇特了,女儿娶女婿,是把娶媳妇的流程颠倒过来了。旁边的老人见陆老汉摇头,手捻颌下的长须微笑道“佳客因何摇头?”陆老汉心说不好,让人家看到了,连忙拱了拱手不好意思的说道“我见这里风俗奇特,从未见过,还望老人家见谅!”老人依然微笑着说道“佳客客气了,这是我们本地的风俗,女子把女婿娶到家中,就是按照儿子娶媳妇的规矩而来,都是重在一个‘娶’字上面。”陆老汉应道“这我全明白了。”老人又道“佳客稍后,新人要拜天地父母,我去去就来。”陆老汉应道“老人家请便。”
这时鼓乐喧天,新娘拉着新郎走上大堂,先是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拜堂成亲依然沿用的是古代的旧礼。陆老汉撇了撇嘴心说,这里依旧老封建,现在年轻人结婚都是一切从简,向着主席像鞠三个躬也就礼成了,那里还有这么繁琐!
这时老人又回到座位上,大家也都入席就坐了。老人站起来说“感谢各位宾朋来参加小女的婚礼,大家吃好喝好,畅饮起来,我先敬大家一杯!”于是端起桌上的酒杯,一饮而尽。大家也都端起酒杯说着恭喜的话语干了酒杯。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陆老汉见天色不早了,连忙起身说“多谢老人家的酒菜款待,我这出来的急未带什么礼物,这只英雄牌钢笔就送给贵府小姐做个礼物吧!”说完就从上衣口袋中抽出钢笔送到老人的手里,并说“希望贵小姐多多学习文化知识,好为国家多做贡献。这天也不早了,我就先告辞了,我得赶火车去了,不然就耽误行程了。”老人谢过陆老汉说“既然佳客有事那就不多留你了,我叫家人送你。”陆老汉说“那就先谢过了。”老人吩咐一个家人套上马爬犁送陆老汉去车站。陆老汉挥手作别。
家人赶着马爬犁一路风驰电掣,转过一个山坳,突然勒住了马缰绳,刹住了雪爬犁。陆老汉坐在爬犁上正憧憬着回到北京的美事,突然见家人紧急刹车,连忙问道“怎么了,怎么不走了?”家人指了指前面的路,只见前面的路被一棵歪倒的大树挡住了去路。马爬犁肯定是过不去了,看来自己只能徒步前行了,真是倒霉呀!陆老汉向家人问清了如何去车站的路后便扛上行李上路了。
天色依然昏沉,大风没有丝毫要停止的迹象,陆老汉不禁骂了一声自己笨蛋,也骂了一声老天爷太不给情面了。没有办法,他只能向着家人指点的路线缓步前行,雪依旧很厚,走在上面“噗呲咯吱”的作响。不知走了多久,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前面有了灯火,心想这下终于要到县城了。走到灯火处,面前是一座高大的宅院,院门红灯高挂,地上有鞭炮燃放过的纸屑。陆老汉不禁又骂了自己一句笨蛋,这是又走回了高府。
高府的庭院已经没有了刚才的喧闹,许是宴席都散了。陆老汉无奈只得敲门再问去县城车站的路。院门开了一条缝,一个脑袋从里面探了出来,见是陆老汉连忙开门走出来问道“您不是去车站了吗,怎么又回来了?”开门人正是送自己去车站的家人。陆老汉脸生惭愧地说道“我自己太笨了,许是走错了路,这又走回来了,还得向你问一下去车站的路。”家人说“那就先请进屋里少坐,我去禀报老爷,问问还有什么其他的路可通爬犁经过。”陆老汉道了一声谢就跟着家人进了院。
“老爷、老爷,您看谁来了?”还未走的堂屋的门口,家人就朝屋内大喊了起来。
屋门打开,老人一见是陆老汉连忙迎了出来,说“佳客再至,真是蓬荜生辉呀!”
陆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我真是太笨了,走错了路,这又来烦请老人家给指条路了。”老人把陆老汉让进了屋,落座后有家人端上了茶,陆老汉实在渴坏了,也不用主人让茶,便端起茶杯,也不嫌水烫,吹了吹连喝了几口。老人微笑的看着他,摇了摇头,说“今天天色太晚了,恐怕到了县城你也赶不上今天的火车了,今天就先住在我这里吧,明日一早我安排家人从别路送你去车站,你看如何?”陆老汉环顾了堂屋一下,堂屋内已经燃上了蜡烛。陆老汉也就答应了。
老人命家人给陆老汉弄些吃食,并安排他在旁边的厢房住下了。陆老汉走了一天的路,也实在是累了,吃了些饭,倒头便睡了。睡梦中听到雷声大作,霹雳作响,不禁喃喃自语,大冬天的打什么雷,一定是自己听错了,便又昏昏睡去。这一夜,陆老汉睡的很香甜,睡梦中他梦到一个女子钻进了自己的被窝里偎在他的胸膛,他把女子抱的紧紧的,紧紧的……
此时有风刮过,“哐当“一声,他从睡梦中惊醒,睁眼一看,天色已经大亮了,一扇破旧的门窗被风刮落到了地上。他环顾四周,漂亮的厢房已经不见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座破旧的庙宇,佛龛已被推倒了,脑袋和身体已经被砸得粉碎,而自己就睡在佛龛前面缺角的石桌上。
陆老汉猛地坐起来,揉了揉眼睛,他怕自己看错了,可眼前的景象依然如故。他起身跑出庙宇,眼前一片雪白,除了这座破旧的庙宇,别无他物。他努力回想着昨天的事情,他不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一阵风吹过,卷起地上的浮雪,吹进了他的脖领子里,阵阵寒意刺激他打了一个冷颤。他突然想到自己是要赶火车回北京的,其它的事情等以后再慢慢弄明白吧。他返回庙宇内,拿起行礼,刚要向外走,发现在他睡觉的石桌上有一条绿色的项链,项链晶莹璀璨,发着幽幽的光辉。他抓起来塞进自己的口袋里,背起行李,寻路而去。没走多久就碰到了一个路人,路人说这离县城不远了,转过那个路口就是了。陆老汉沿着路人指引的方向转过那个路口,前面就是通往县城的宽大马路。
陆老汉又“吧嗒”了一口烟,烟雾缭绕,幻化成不同的形状,然后随风散去。我双手托腮,听的入了神。我仿佛随着他的故事已经走进了大兴安岭那块神秘的地方,去找寻着我自己想要的答案……
待续……
所有文字为
图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