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灵异事件_人死后的灵异事件
蒋纬国自幼失怙,以养子身份过继蒋门,但蒋介石却一直将他“视若己出”,慈爱有加,有时甚至胜过对蒋经国的关系与照拂。
蒋纬国1岁至5岁期间,一直寄养在上海一位朱姓和邱姓的亲戚家中,与戴氏家人常有往来。4岁半那年,随蒋介石回家乡奉化溪口,由姚冶诚抚养。后入“奉化县试办幼稚园”就读,至此享受正常的家庭生活。
按蒋氏宗谱排行,经国、纬国这一代为“国”字辈,经国乳名为建丰。纬国过继到蒋门后,蒋介石又给二儿子取乳名建镐。以后,蒋介石还从二子名字中各取一字,命“丰镐房”,作为奉化故里蒋家发祥一房的“房号”。
蒋纬国自幼性格外向,天真、活泼,蒋介石常说“经儿聪明,纬儿可爱”,并给他无微不至的呵护。
因为蒋经国年长蒋纬国6岁,蒋介石一再叮嘱哥哥照顾好弟弟。1921年,蒋介石在一封信中这样交待蒋经国:“并为你弟订《儿童画报》和《儿童世界》各半年。订书方法,只要告诉他邮寄的地方,叫书坊直接送达便行了。不要忘记!”
蒋纬国5岁半那年王太夫人过世,蒋介石携两子赴宁波,安排他们进当地小学就读。这段日子生活颇为困窘,给蒋纬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后来他曾回忆说:“我跟哥哥到宁波,我们没什么钱,也一直找不到理想的房子,没想到有一天竟让我们发现一栋房子好便宜的在出租,就高兴得赶忙租了进去。谁晓得等搬进去住了,才觉得邻居都拿奇怪的眼光直打量我们。原来,那是一间地方传说的凶宅,据说是会闹鬼,长久来都没人敢去租。”
1924年,8岁的蒋纬国同蒋经国一起随父亲来到上海,进入万竹小学读书,跟陈洁如生活在一起。
很少在家的蒋介石常有书信相询。这年10月1日,蒋介石手示经国:“你同纬儿同住甚好,你要时时教导他,做他的一个好榜样。现在上海家中的情形怎样?亦须详详细细地写信来告诉我。至要!至要!”
这期间,还有一件颇值得提一提的趣事。1922年,陈炯明炮轰总统府,这时恰值蒋介石在浙江家居。孙中山脱险后,急电蒋介石前来,电文是:“宁波、江北岸、引仙桥、10号:蒋纬国先生。盼速来。孙文,巧。”
这时蒋纬国年仅6岁,蒋介石竟把他的名字,留作与孙中山通讯时使用的代号,对他的钟爱由此亦可见一斑。
蒋经国、蒋纬国虽然并非亲兄弟,但幼时情谊甚笃,俞济时曾颇有感慨地谈及过二人小时候随其父各地转战的情景:
“1925年以前,蒋介石还只是一位青年将领,两个兄弟有时就带在身边。在外作战有时一切食宿都简陋,蒋介石睡觉时也仅能睡在临时搭的行军床上。哪怕冬天天冷,由于行军床太窄,兄弟二人也只能有一个人跟父亲挤在床上,另一个必须睡在冰冷的地上。每到这个时候,蒋经国都会让弟弟睡在床上,自己睡在地上。以后次数多了蒋介石过意不去,就协议两兄弟轮流睡在床上。有时候,蒋纬国在地上睡了一夜醒来时嘴唇发紫,蒋经国会上去揉揉他的面,拉着他的手教他跳跃暖身。”
1925年,9岁的蒋纬国随陈洁如远赴广州黄埔军校。宋希濂、孙元良等人回忆:“每到傍晚,校长常与陈洁如携手在校园中散步,有时也会牵着天真活泼的纬国一道出游。”
1926年北伐时,蒋经国已赴苏联留学,蒋介石便把次子蒋纬国带在自己身边。
美国《时代》周刊曾专文介绍:“这一位青年将军,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轻的革命领袖,也是世界的明日之星……而尤可惊的是他带了儿子出征,他的公子蒋纬国现年10岁,随侍在他身边,和父亲出入硝烟弹雨之中一起革命。”
一时间,蒋纬国的知名度甚至超过了他的哥哥。世界各国收集整理蒋介石的资料时,往住只把蒋纬国列为他的公子,却把蒋经国的名字漏下。到了1928年,各国深入汇集蒋介石资料,方始加入蒋经国之名。
蒋纬国11岁时,蒋介石与陈洁如宣告仳离后,把蒋纬国交给姚冶诚,带到苏州,拜吴忠信、王唯仁夫妇为二爸、干妈。蒋纬国先后就读苏州东吴大学附属小学、中学,过了几年安定的生活。
1931年,16岁的蒋纬国中学毕业,立志从戎。不料因是年暑假间割治扁桃腺流血过多,遵医生所嘱,暂时不能从军。
蒋介石安慰深感失望的蒋纬国说:“既然决定做一个现代的职业军人,不妨先打好理工基础,懂得政治、经济、社会之后再为伍。”这样,蒋纬国就入东吴大学攻读,先在理学院,后入文学院,学习了整整4年。
由于蒋经国长期滞留苏联,蒋介石对在身边的蒋纬国给予了深深的父爱。蒋纬国晚年曾不无留恋地追溯他少年时代与父亲相处的时光:
“从小,父亲就是我最要好的师长最要好的朋友。他只要在家就会教我读书、陪我练字,我们之间无话不谈,他从不曾打过我或大声责骂。我最记得,每当他在前方打仗打得最危急、最激烈时,或当他遭受国内外各方大压力时,他总喜欢把我叫到他身边,以纾解他所承受的压力。”
(图一蒋介石与蒋纬国在黄埔军校合影;图二蒋纬国10岁在宁波留影;图三中原大战时蒋介石与蒋纬国合影)
一蒋介石死前的灵异事件
1936年,为了分化刘湘的势力,蒋介石决定在峨眉山开创训练团,以拉拢当地干部为自己效命。在训练团开营之时,蒋介石在受陈诚邀请前往训话,看到将士充满活力的训练过程,心情愉悦的蒋介石萌生了游历峨眉山的想法。
可是,在蒋介石登山途中却发生了怪事,原本愤怒抢食的猴子,突然对蒋介石拱手作揖。见到寺庙主持后,蒋介石向他询问原由,主持却没有解答,而是拿出签筒表示要为他算一卦。当蒋介石将抽到的签交给主持的时候,主持说出的4个字,让蒋介石吓得脸色惨白,两腿颤颤。
这究竟发生了什么?大师究竟说了哪4个字,让蒋介石有如此反应?而这背后究竟有何隐情呢?
当时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留革命的火种,我军踏上了长征之路。尽管国民党军队使出了浑身解数进行阻拦,我军依旧四渡赤水、踏雪山过草地。
而扼守在西南地区的刘湘军队,也逐渐脱离了蒋介石的掌控,隐隐有自立门户之势。身在南京国民政府的蒋介石逐渐坐不住了,为了巩固西南地区的国民党势力,他决定亲自前往四川坐镇。
为了瓦解刘湘的军队势力,陈诚奉命来到四川组建了峨眉山训练团。蒋介石此次四川之旅,特地来到陈城部队进行视察。看到士兵们训练得如此认真,取得的成效也十分明显,蒋介石心情十分愉悦。
想起峨眉山上风景美如画,似乎还有一位佛教高人,据当地民众所言,这位高人占卜十分灵验。蒋介石十分迷信,听说峨眉山上有世外高人,他决定前往一探究竟。
陈诚担心峨眉山上会有人暗中行刺蒋介石,他苦口婆心地劝告着峨眉山上有很多猴子,很容易攻击游客。蒋介石心心念念着峨眉山上的那位“世外高人”,想让他为自己算一卦,又怎么会将陈诚的话放在心上呢?
看到蒋介石去意已决,陈诚只好硬着头皮去准备。为了确保蒋介石的安全,陈诚特地命人准备了好几顶轿子,让蒋介石坐在其中一顶上,其他几顶轿子用来放置携带的物品。
蒋介石等人很快便来到了洗象池。正当他们在峨眉山的美景之中流连忘返时,一群吱吱乱叫的猴子却突然蹿到了面前,蒋介石旁边的警卫员迅速做出反应,将手中准备的食物抛向了猴群。
图陈诚
瓜果、花生这些寻常事物很快便被猴子们吃光,它们却迟迟不肯离开。陈诚见此情景,为了避免猴群攻击蒋介石,他立刻让侍卫们继续投喂食物。可是轿子中的食物已经给得差不多了,只剩一些水果罐头,他们只好把罐头抛向猴群。
猴子们没有见过这些食物,他们抓了半天也没有打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有几个猴子着急了,把手中的破罐头扔掉,直直地朝蒋介石扑过来。
手中已经没有食物的警卫员赶紧挡到蒋介石面前。可是猴子十分灵敏,有一个身形硕大的猴子钻了个空挡,冲破了警卫员的阻拦。警卫员来不及回身阻拦,蒋介石慌乱之中,竟然把头上的帽子扯下,用以驱赶猴子。
蒋介石的向来注重仪表的蒋介石,此刻竟将光头一下子展露在大家面前,再配上他慌乱的手脚,不免显得有些滑稽。这群猴子看到蒋介石之后,竟然停止了攻击,纷纷向蒋介石拱手作揖,随后跑向密林之中。
看到猴子们的举动,大家都十分惊讶。蒋介石身边的人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滑头”,有几个抖机灵的官员,趁机向蒋介石谄媚,他们说蒋委员长洪福齐天,这些无法无天的猴子见到您也都甘愿俯首称臣。有了带头的人,其他人也连声附和是委员长身上有这世间的浩然正气,逼退了这群泼猴。
本来被猴子吓的冷汗的蒋介石,听到身边人这么说,他很是受用,迅速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便挥挥手,示意轿夫继续前行。
等到他们来到金顶之时,蒋介石远远地便看到了一群僧人在天门石旁等待,为首的那一位身着黄袍。蒋介石心想,这可能就是那位得道高人了吧。为了表示尊重,他立刻下轿,步行走了过去。
这位身着黄袍的僧人正是金顶的主持——传钵。传钵带着蒋介石来到了金顶,蒋介石便迫不及待地将自己遇到猴子的情况告诉了他,希望能够听到传钵的几句开导。
可是传钵听到他说的话,并没有进行评价,而是拿出了签筒,让蒋介石抽签。蒋介石心有所念,从签筒中抽取了一个灵签。他将这只灵签交给传钵,寻求答案。看到灵签上的符号,传钵只说了四个字——“朝不保夕”。
蒋介石听到此言,脸色顿时变得煞白,幸亏一旁的宋美龄和陈诚及时地扶住了他,他才不至于瘫软在地。蒋介石认为“朝不保夕”是说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如同夕阳西下。他立刻向传钵寻求帮助。
传钵听到蒋介石的话,摇了摇头,又说道“朝不保夕并不是说当下。”蒋介石不得其意,继续请求大师能够多提点一下自己。经过软磨硬泡,传钵最终又说了“生不离川,死不离湾”的话。
作为十分迷信宗教的蒋介石,他听到大师的这些话,自然是十分相信。可是自己所求的签并不是什么好签,蒋介石的心中顿时笼罩了一层乌云,再也没有心情继续欣赏峨眉山的美景,只好悻悻而归。
蒋介石此次峨眉山之旅所遭遇的事情,很快便被有心之人拿出来大做文章,吹嘘蒋介石的身世不凡。由于当时有很多人都亲眼目睹了猴子向蒋介石作揖的情景,这件事情变得越来越离奇。
中央通讯社的主任徐怨宇不信这个邪,他几经辗转,找到了当时跟在蒋介石身旁的陈诚,向他求证事情的真伪。陈诚言真意切地告诉徐怨宇,猴子作揖真的是确有此事。
看到陈诚如此坚定,徐怨宇的心中变得十分迷茫了为什么在山中散养的野猴子会突然通了人性?真的是因为蒋介石有什么魔力吗?
这些疑问直到1943年才得以揭晓。当时徐怨宇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了四川,在工作之余,他抽空前往峨眉山上,找到了洪椿坪寺的和尚,询问当初猴子向蒋介石作揖的事情真相。
最终经过徐怨宇的一番挖掘,终于还原了事情真相。没有什么神灵庇佑,更不是蒋介石的出身离奇。这些猴子原本是在山中散养的,经过长时间游客的投喂,它们早已丧失了自己觅食的本领。每年的旅游淡季,这些猴子经常会挨饿受苦。
寺庙中的和尚看到这些猴子经历了如此苦难,于心不忍,便经常投喂它们食物。这些猴子经常得到和尚们的援助,便时常来到寺庙附近玩耍,久而久之,他们竟然学会了人们向佛祖参拜的模样。每次和尚们喂给他们食物之后,他们都会拱手作揖,向和尚道谢,和尚们都称这些猴子为“猴居士”。
那天蒋介石为了驱赶猴子,情急之下将头上的帽子扯下,猴子们看到他的光头,竟然把它误以为是寺院中的和尚,所以才出现众人看到的“向蒋介石作揖让路”的现象。
徐怨宇终于把这件事情的谜底解开了,面对事实真相,蒋介石却不愿意相信,他依旧做着独裁统治的帝王梦,似乎他也相信自己真的是身世不凡。当初大师说的那一句“生不离川,死不离湾”更是被蒋介石奉为圭臬,伴随了他的一生。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南京地区也被日军攻陷,为了维护国民党的统治秩序,蒋介石决定将国民政府迁往重庆,将这里定为陪都。在抗日战争时期,川黔陕大后方成为了我国反抗日军的重要阵地。
看着日寇即将被驱逐,蒋介石在峨眉山上坐不住了,他想要独裁统治的面目也逐渐显露出来。毛泽东看到了蒋介石在暗地里搞的这些小动作,犀利地指出“抗战即将胜利,这位委员长便想要下山了”。
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选择了与人民背道而驰,维护自己的专制独裁统治。经历了平津、淮海、辽沈三大战役,解放军队伍重创了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面对如此局势,蒋介石最终决定将残余部队撤退到台湾地区。败退到台湾之后,蒋介石凭借着美国的援助,重整部队,与大陆形成了对峙局面。
直到生命的一刻,蒋介石也不曾离开台湾地区。似乎这一切都在应验着大师的那句“生不离川,死不离湾”。难道这一切真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吗?
其实如果认真翻阅孙中山先生的典籍,我们就能发现,那句“生不离川,死不离湾”与孙中山先生所说的“外战不出川,内战不出湾”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白曾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四川凭借着自身的独特地理位置,形成了崎岖的天然屏障,部队驻扎在此地,易守难攻。当时日本军队为了攻陷四川,多次派出飞机进行轰炸,凭借着山地中的诸多防空洞,蒋介石避免了较大的军备损失。
况且长江流经重庆地区,依靠着便利的水运优势,这里成为了重要的交通枢纽。对于蒋介石部队来说,无论是战略物资还是军队调动,驻扎在重庆都是最佳选择。
当时由于国家时局动荡不安,四川地区盘踞了诸多势力,鱼龙混杂。如果能吞并这些地方割据,必然会壮大国民党军队的势力。蒋介石他决定带领军队驻扎在这里,最终熬到了抗日战争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是中国人民团结一心,用血肉和汗水凝结而成的。蒋介石却企图将其据为己有,为了夺权,他不惜重新发动战争,使刚刚经历了战争的中国百姓陷入了水深后热之中。
面对国内的一片讨伐之声,蒋介石却依旧不以为然,他认为大师说过,只要自己一直驻守在四川境内,他的独裁统治便会实现。可是蒋介石并不懂得“水可覆舟”的道理,在人民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下,蒋介石的反动势力最终变得岌岌可危。
图张其昀
眼看即将倒台,蒋介石却始终执迷不悟。为了获得喘息的机会,蒋介石又带领残兵部队逃到了台湾。为什么最终会选择以台湾作为据点呢?这难道也是在应验那句“死不离湾”吗?
其实面临兵败之际,蒋介石心中十分彷徨,之所以最终选择了台湾,是因为当时中国文化大学的创办人张其昀的一个建议。张其昀提醒蒋介石,台湾物产富饶,况且与大陆相隔不远,是国民党休养生息的好地方。
听了张其昀的话,蒋介石深感有理。况且当时大陆的诸多地方也都已经被解放了,根本没有国民党的栖身之地,退守台湾成了蒋介石唯一的选择。
无论是定都重庆,还是最终败退台湾,都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国民党反动派为了趋利避害,经过慎重考虑的结果,所谓的“生不离川,死不离湾”也只是对于时局的一种合理分析,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宗教玄学色彩。
图张其昀(右一)与蒋介石
之所以蒋介石失败,是因为他没有顺从历史发展趋势,与人心背道而驰。历史证明,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党,才会为人民所接受!
二蒋介石死时灵异事件
呵呵,人均所得是大陆的两倍半,人均购买力是大陆的三倍,人民守法,司法公正,道路整洁,治疗排名世界前茅。。什么玩意?比大陆好的玩意!!三蒋介石死亡灵异事件
晚上无聊空虚寂寞冷………………登录美服暴雪战网……………………看那边的世界尽头旅店挺好玩的~~想建个战网号玩玩~~然后,然后……一切资料填全后~~点击同意~~尼玛啊,悲剧了,该邮箱已被注册…………N年没用过的邮箱啊…………魂淡啊,谁注册我的邮箱啊………………四蒋介石的灵异事件
这里就要提到1948年7月晋中战役中,侵华日军独立第14旅少将旅团长元泉馨,被徐向前指挥的解放军华北军区第1兵团击毙的故事了。
1948年7月,晋中战役总攻打响,可是解放军突然发现对面冲出一支精锐部队,这支部队赫然是清一色的日军!
战役结束后,解放军打扫战场时发现一个日本少将旅团长的尸体。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3年时间,日本鬼子居然死灰复燃,阴魂不散,活跃在解放战争战场上。
听起来是不是匪夷所思?
事实上,侵华日军在中国被彻底歼灭是在1949年4月,太原解放时期。
也就是说,侵华日军在抗战失败后几乎全程参与了解放战争!
这诡异的一幕,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属罕见。
这是怎么回事呢?
01、死灰复燃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通过广播发表《终战诏书》,宣布日本向反法西斯同盟军无条件投降。
9月9日9时,日本驻中国侵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代表日本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正式向中国缴械投降,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冈村宁次代表日军向何应钦投降
当时冈村宁次不甘接受败局,私下向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递话
“华中长江以及华北尚有30万日军,建议暂不缴械,可助国军围剿共军。”
蒋介石听罢,甚是心动,但迫于国际国内的压力,最终还是拒绝。
可他耍了个滑头,秘密聘用冈村宁次充当军事顾问。
这个岗村宁次在延安公布的日本战犯名单中,可是首要战争罪犯,蒋介石居然庇佑他,最重岗村宁次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9月13日,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代表国民政府在太原举行受降仪式。
日军第1军司令澄田睐四郎(中将)、日本华北派遣军参谋长高桥坦中将)、第一军参谋长山冈道武代表第二战区境内侵华日军第1军,114师团,第3、第10、第14独立旅团,第5独立骑兵团共6万日军无条件投降。
投降仪式结束后,三人私下向阎锡山建议,希望他能接收日军,对付我军。
阎锡山听说说有所意动,他对心腹部下说
“为了存在,我们非有一个非常的办法不可。现在我们兵力不够,应付不了共产党。招兵又有困难,即使招来10万中国兵,也不如1万日本人。”
阎锡山于是与日军一拍即合,暗中接收日军15000余人。
这些日军先后称为特务团、铁路护路总队、铁路工程队,后被改编为一个保安队和6个护路大队。
经暗中选拔,共有6600名日军被阎锡山改头换面,成为国民党军队。
1947年6月,6个护路大队称为暂编第十总队,后期又改称绥靖公署教导总队(总队是师级编制,是国军的正式番号)。
阎锡山
阎锡山数典忘祖,为虎作伥,不仅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也违反了反法西斯盟军对投降日军处理的规定。
阎锡山不得已遣返过一批日军,加上作战消耗, 到1948年,阎锡山手里的日军还剩3000人左右。
就这样,侵华日军死灰复燃,重新在中国战场肆意逞凶。
02、借尸还魂更令人发指的是,由于阎锡山对日军军官的军事素质赞誉有加,这些日军部队,阎锡山全部让日本军官来指挥。
当时,日军第1军从司令官到师、旅主官,基本都留了下来,山冈道武、澄田睐四郎先后主持阎锡山的绥靖公署总顾问室,每天进出绥署作战组,参与军事筹划。
其他各级军官则大量担任阎锡山部队各兵种的教官,各部队师以下军官全要经过日本顾问的轮训,如阎锡山的王牌亲训师,就是留驻日军训练出来的。
而在作战部队里,元泉馨任第七集团野战军副司令,今村方策任十总队总队长,岩田清一则担任绥署的炮兵指挥官。
这些日军将全部都登记在南京国防部铨叙厅的军官名录上 。
为了掩人耳目,他们都起了中国名字,元泉馨改名元全福,岩田清一改名于福国,今村方策改名晋树德……
阎锡山任命的部分日军骨干,其中河本大作就是皇姑屯事件谋划者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就是元泉馨。
元泉馨,日本爱媛县人,1915年5月25日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二十七期骑兵科。
1940年8月15日,元泉馨任日军华北派遣军第17师团参谋长,率部在河南省进行疯狂的“大扫荡”。
1943年,元泉馨晋升为日本陆军少将。
1945年3月1日,元泉馨任日军独立第14旅团旅团长,率部在山西长治与八路军作战。
元泉馨是一个丧心病狂的家伙,在中国可谓是血债累累,无恶不作。
为了对付八路军,他甚至不惜撒布毒药、细菌及化学武器,给八路军和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损伤。
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犯、刽子手,双手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
日本投降后,他拒绝向八路军投降,主动投靠阎锡山,后任第七集团军中将副司令、太原绥靖公署中将副司令。
元泉馨投靠阎锡山后,直接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战役就是上党战役。
1945年8月,阎锡山部向晋冀鲁豫解放区控制的长治地区进攻。
9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军区坚决发起反击,共歼灭阎锡山13个师1个挺进纵队3.5万余人,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被击毙,第19军军长史泽波被俘。
当时,元泉馨和史泽波困在长治城,他很狡猾,逃到了太谷县。
或许是这次经历,让阎锡山更加器重他。
03、自作聪明1948年5月,此时解放军已经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解放军攻克临汾,全部解放晋南地区。
而后,华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第1兵团司令员、政委徐向前率解放军又以摧枯拉朽之势,开赴晋中。
此时,阎锡山所能控制的地区只有以太原为核心的晋中地区,以及晋西北的大同。
太原,城高池深,易守难攻,兵工业发达,是一座坚城,但太原缺乏粮食,而晋中土地肥沃,是供应太原的粮食主产区。
,阎锡山绝不容有失,为保住晋中,他集结13万人,加强以太原为中心、以同蒲铁路(大同―风陵渡)忻县(今忻州)至灵石段为骨干的晋中防御体系,在各城镇要点和交通要道修筑大量碉堡群,并封锁了晋中四周山口。
晋中战役形势图
6月11日,徐向前指挥第1兵团发动了晋中战役。
徐向前命吕梁军区部队进至孝义、汾阳间的高阳镇地区佯动;
太岳军区部队则沿同蒲铁路北上,于12日攻占灵石,而后进攻平遥、介休。
各地战报如雪花般扑向太原,阎锡山惊慌失措,搞不清解放军作战方向,连忙召集各部将领,举行军事会议。
这时,元泉馨自作聪明,主动献计,先派兵增援孝义,再打退平遥、介休方向的解放军。
此计一出,与会将领默不出声,都担心阎锡山会让自己去送死。
到底派谁去呢?
元泉馨建议阎锡山派出亲训师增援孝义。
亲训师是阎锡山最精锐的部队,阎锡山向来将其视为看家护院的本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轻易出动。
可他耐不住元泉馨的反复劝说,最终一咬牙,一跺脚,决定孤注一掷,令亲训师增援孝义。
当亲训师奔赴孝义后,解放军已经主动撤退。
亲训师师长陈震东感觉不妙,电报阎锡山,请示下一步活动。
这时,元泉馨自信满满,认为解放军是怕了亲训师。
但阎锡山可没这自信,急令亲训师返回太原。
,亲训师出来了,就别想回去了。
6月21日,亲训师被解放军包围在了介休县的张兰镇。
6月24日,张兰镇一战,亲训师近乎全军覆没。
阎锡山犹如剜心一般,痛苦万分,阎锡山麾下将领胆战心惊。
而元泉馨自知理亏,为了将功赎罪,主动提议到前线指挥战斗。
此时,元泉馨指挥的第十总队已经成为阎锡山最精锐的部队。
阎锡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这个日本人身上。
04、穷途末路6月28日,元泉馨和阎锡山部野战军总司令赵承绶率第十总队抵达祁县。
元泉馨令第33军从祁县南下,接应从平遥撤退的第34军,而后进攻洪善。
他自己则和赵承绶坐镇太谷,企图与解放军展开决战。
元泉馨相信,此战第十总队必能击败解放军,从而扭转晋中战役不利形势。
,一战下来,元泉馨大败,只好撤退到太谷。
7月2日,太谷被解放军团团包围,元泉馨已经成为瓮中之鳖。
元泉馨自知大事不妙,赶紧找来第十总队队长今村方策,让他发扬所谓的“大日本皇军武士道精神”,率第十总队为大军杀出一条突破口。
,当今村方策率部突破后,绝望地发现突破口又被解放军堵住了。
他不敢久留,率部分兵员逃回太原,把第十总队大部和元泉馨留在了太谷。
气得元泉馨破口大骂,却又无可奈何。
他只好指挥部队发起轮番进攻,企图突出重围,可是激战至7月5日,依旧没能突破解放军防线。
7月6日夜,元泉馨终于突破成功,仓皇逃窜至大常镇一带。
徐向前元帅
,这是徐向前为他设下了埋伏,就是要让他钻进口袋阵。
7月10日,徐向前见时机成熟,下令发起总攻。
第十总队不愧是日军精锐,尽管已经处于绝对的下风,可他们一个个坚决不降,还利用街道房舍与解放军展开了惨烈巷战,逐屋搏杀,寸土争夺,甚至还组成几支百人小队,向解放军发起反冲锋。
面对负隅顽抗、对我军造成巨大杀伤的日军,徐向前下了命令
“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消灭他们!”
显然,困兽之斗的日军已经成为强弩之末。
7月12日,第十总队大部被歼,第十总队的五个团长被打死三个(其中就包括1945年诈降八路军,导致沁县八路军损失惨重的布川直平);
还有第三团团长住冈义被俘;
唯一一个团长(兼任)就是已经逃回太原的今村方策。
第十总队大部被歼后,元泉馨和赵承绶再无半点侥幸之心,赶紧带着残敌逃往西苑村。
解放军穷追不舍,于7月16日,歼灭敌第47师。
元泉馨和赵承绶只好逃往小常村,可是注定这个杀人恶魔无法逃出徐向前布下的天罗地网。
徐向前早已经打定主意,这次一定要让元泉馨接受中国人民的制裁!
7月16日中午,元泉馨在一次战斗中受伤。
不久,阎锡山派出4架飞机和4个团盘旋在小常村上空,为小常村残部打开一个缺口。
元泉馨欣喜过望,以为是阎锡山来救他的。
,元泉馨失望了,阎锡山想救的是赵承绶,而不是元泉馨。
赵承绶根本就不管已经受伤成为累赘的元泉馨,独自率部逃跑,其余各部也根本不理会这个脾气暴躁、嚣张不可一世的日本太上皇。
05、报应不爽元泉馨彻底绝望了,为了不当俘虏,命令随行的副官水野向自己开枪,水野用手枪向其头部连击二发,元泉馨当即身亡,这个杀人恶魔终于迎来了早就属于他的结局!
不过,扔下元泉馨突围的赵承绶也没能逃回太原,当天就被俘虏。
战斗结束后,解放军战士打扰战场时发现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看他衣服像是个高官。
解放军战士扯开他的上衣,发现里面缝着一块白布,白布上写着
“大日本皇军独立第14旅少将旅团长、太原绥靖公署中将副总司令元泉馨”
解放军战士这才知道,这是一条大鱼!
后来据统计,元泉馨是毙命在中国的一个侵华日军将领!
整个晋中之战,解放军击毙184名日本军官,1150余士兵。
,元泉馨虽然已经授首,第十总队还在太原呢。
徐向前绝不容许这帮日本人继续在中国的土地拿着枪,对付中国人,他们的结局只有两个,死或者俘!
10月5日晋中战役后,徐向前指挥第1兵团,发动了太原战役。
阎锡山在太原城布置了三条防线
第一条,是主峰罕山;
第二条,是低于主峰的城东四大要塞牛驼寨、淖马、小窑头、山头,
第三条,就是太原城垣。
太原第二条防御线
第十总队及太原剩余日军就被澄田睐四郎、今村方策部署在牛驼寨。
11月12日,浴血奋战的解放军终于拿下日军把守的牛驼寨。
第十总队残余退进城区,全部被编成炮兵。
由今村方策和岩田清一指挥,继续与解放军对抗 。
1949年4月24日,彭德怀指挥第18、19、20兵团,十兵团和四野炮一师等部顺利解放太原。
今村方策带着不足400人的残余日军,向解放军投降。
今村方策被俘后服毒自杀,岩田清一病死于战俘管理所。
至此,太原和大同地区的被俘700日军成为一支被解放军俘虏的侵华日军。
遗憾的是第1军参谋长山冈道武,第114师团师团长三浦三郎,独立步兵第10旅团旅团长坂津直俊,在1948年10月前已随遣返人员回了日本 ,而第1军司令官澄田睐四郎则在太原解放前和阎锡山一起逃出了太原。
太原战役俘虏的部分日军骨干
、正如《万里长城永不倒》歌词所唱的那样,“这里是全国皆兵,历来强盗要侵入,最终必送命”!
骄横无比、穷凶极恶的日寇在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子弟兵面前,终归是要下地狱的,这就是强盗侵略中华的最终宿命,没有任何人能逃脱!
阎锡山
而盲目迷信日军作战能力的阎锡山企图任用民族仇敌,就想与人民解放军为敌,注定是一场幻想。
正所谓,任凭你机关算尽,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阎锡山数典忘祖之举,必将使自己永远钉在了耻辱柱上!
五惊动蒋介石的灵异事件
主演李居明倪淑君钟淑慧大迷信1993(1993)故事梗概
由李居明大师主持的《大迷信1993》,今次带你一睹轰动全球的借尸还魂事件,并急飞台南亲自访问当年目击证人,传被蒋介石认许的灵案终于展现银幕。
在此之前,李氏访问了一位曾经能知过去未来的“仙姑”,并发现她竟是十二年前香港温莎狐仙灵案的狐仙家属。她虽是当地商界名人,仍愿意向观众披露当年来港救狐的全部过程,并以当日救狐的用具在镜头前示范,更带摄影队亲临温莎狐仙今天修行之藏身地。
李氏其后一连串的奇遇甚多,包括参加轿仙通灵盛会,在“醒来吧雷梦娜”歌后李亚萍家中附上她身的药师佛医脚与及目睹四面佛下凡献舞;及在邪恶隧道内请灵体吃饭;访问日本巨星丹波哲朗时了解到其“死过翻生”的经历;捡骨专家细诉僵尸弹起复活的秘密。,东华义庄;青少年玩碟仙招惹灵魂附体的现象,令人毛骨悚然。,李氏冒闯韩国施法禁地,报导神婆金桂花徒手开刀治绝症的不可思议事迹,场面令人大开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