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后长什么样?古代皇后割发代表什么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2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打卡抄书(19)
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位贤德的皇后,她坤厚载物,德合无疆,为后世皇后之楷模。长孙皇后曾编写一本书,名曰《女则》。书中采集古代女子的得失事迹并加以评论。
贞观十年,长孙皇后去世,宫女把这本书送到唐太宗那里。唐太宗看后恸哭,对近臣说“皇后此书,足可垂于后代。”并下令把它印刷发行。

一古代皇后长什么样子

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有哪些?皇后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里是最高统治者皇帝的正配。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中,有着太多的皇后,但能称得上最伟大的皇后为数不多。

一、东汉光烈皇后阴丽华

阴丽华是光武帝刘秀元配,东汉第二任皇后。她在历史上以美貌著称,刘秀还是一个尚未发迹的没落皇族之时,就十分仰慕阴丽华的美貌,曾感叹道“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和阴丽华的爱情故事,更让后世许多人赞叹。她用美德与智慧诠释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谱写出了一个女人近乎完美的人生。作为一个女人,阴丽华是成功的,她美貌与智慧并重,赢得了丈夫自始至终的真情厚爱。

二、文献皇后独孤伽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是汉化的鲜卑人,十四岁嫁给了杨坚起,到五十九岁亡,一直兢兢业业辅助自己的丈夫,堪称贤内助,母仪天下的典范。是她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立国初期,百废待兴,还有一些军事门阀虎视眈眈,面对这一局面,独孤皇后在宫中的支持与协助,对隋文帝迅速稳定了政局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德长孙皇后

文德皇后长孙氏,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妹妹,出身于将门,父亲是将军,曾设计分化突厥,母亲是北齐乐安王郡主,长孙家是一个将门贵族世家,还有个"霹雳堂"的美誉。长孙氏十三岁嫁李世民,在丈夫南征北讨时,孝顺公公婆婆,为丈夫在公公婆婆身边刷存在感,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在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好皇后中,长孙氏绝对是其中非常出众的一位。她是一个绝对有资格称得上“母仪天下”的女人。长孙氏能够与李世民一起沐风栉雨、同生死共进退,所以李世民登基之后对长孙氏更为倚重,时常想和她讨论朝政,长孙氏既不热衷于征服男人,也不热衷于征服世界。她惟独热衷的事情只有一件,辅佐他的男人征服世界!

四、明太祖孝慈高皇后马氏

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氏为皇后。马皇后勤俭持家、 以身作则,平常穿的衣服,洗了又洗,早已破旧不堪,也不愿换新的。亲自织些绸衣料、缎被面什么的,然后以皇家献爱心的名义赐给那些年纪大的孤寡老人。马皇后的所作所为,赢得了丈夫的尊敬与爱护。她生前,朱元璋褒奖她,比历史上的贤后长孙皇后还优秀。

以上是我搜集整理的有关历史上四位最伟大的皇后故事,现分享给各位。那你们认为谁才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后呢?


二古代的皇后长什么样

冠上饰件以龙凤为主,龙用金丝堆累工艺焊接,呈镂空状,富有立体感;凤用翠鸟毛粘贴,色彩经久艳丽。冠上所饰珍珠、宝石及重量各不相等,最多的一顶上有宝石128块,最少的95块;珍珠最多5,449颗,最少的3,426颗,最重者2,905克,最轻者2,165克。冠上嵌饰龙、凤、珠宝花、翠云、翠叶及博鬓,这些部件都是先单独作成,然后插嵌在冠上的插管内,组合成一顶凤冠。 凤冠造型庄重,制作精美,其工艺有花丝、镶嵌、錾雕、点翠、穿系等项。点翠面积大(四顶凤冠上有翠凤23只,翠云翠叶翠花多达数百片),宝石镶嵌多达400余颗,大小珠花及珠宝串饰的制作也不少。的组装更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序,各饰件的放置,几千颗珍珠的穿系,几百颗宝石的镶嵌,诸多饰物于一冠,安排合理。凤冠口衔珠宝串饰,金龙、翠凤、珠光宝气交相辉映,富丽堂皇,非一般工匠所能达到。凤冠上金龙升腾奔跃在翠云之上,翠凤展翅飞翔在珠宝花叶之中。

三古代皇后一般都是什么出身的

汉朝开国皇后吕雉,马皇后是郭兴养女,郭兴属于割据势力
看历史,刘邦开始,那些说皇帝出生时有多么多么的神奇事情发生的,多半这人是平民出身
开过皇后很多都是啊 像吕后啊马皇后啊 很多很多

四古代皇后的印章叫什么

古代印章按照印面内容,可以分为官印与私印两类官印是由中央机构制作颁发给各级文物官僚的、与官僚阶级相当的印章。下图是一方典型的战国时期的官印,印面文字是“杻里司寇”,“司寇”是古代掌管刑律刑罚的官,相当于现在的公检法首长。“杻里”是个地名,这方战国古鉨是当初杻里的一位法律负责人的印章,由国家统一颁发,所以就是官印。

官印的使用有一个严格规定,不能终身使用。一个官僚社会身份的变化,不外三种,一是职务的或升或降;二是因退休、辞职不再担任职务;三是死于任上。无论哪种情况,国家颁发的印章在离任时都必须原件交回。​

​,国家允许官员死后自制一方带有生前职官的印章作为殉葬。所以,凡是文职官员的官印几乎是官僚死后制作的殉葬品;武将的官印,绝大多数与文官一样,也属于死后制作的随葬品,极少数中下级军官的印章是国家颁发的正式官印。武将纵横疆场系在腰间的印章可能随时脱落,也可能战死沙场就地掩埋。所以,国家的武将官印都掩埋在土层里,不可能从墓葬出土。

对于古代官印的收藏,无论是后刻的殉葬印,还是国家颁发的原印,需要慎重区别,其中收藏价值差距很大。

古代官印按照持印者身份,可以分为这样几种一是御印,也就是秦以后历代皇帝、皇后使用的印章,有金、银、玉三种材质。御印是古代印章收藏的最高级别,对于一般古代印章收藏者来说,几乎没有收藏的可能;二是王印,也就是汉代以后被皇帝册封的最高爵位者使用的印章。《正字通》有这样的记载

“王,天子伯叔兄弟分封于外者,曰‘王’。”

可见,被皇帝封为“王”的人,往往是在首都以外各地的同姓至亲,也就是“海外天子”。有一方“淮阳王玺”玉印,就是典型的王印。王印的存世量非常稀有,传世品也就常见的那么几方,是古代印章收藏的极品;三是中央颁发给少数民族地区首领的印章;四是各级官僚职官印章,存世数量较多。

官印产生和使用的最早时期,应该追溯到春秋晚期或战国早期,因为春秋、战国是我们后人的历史划分结果,尚不具备备明显的印章时代特征,所以,学术上通常把东周时期的印章,统称为“战国鉨印”。

战国官印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官印,它也是青铜器系列中最小的青铜器之一。战国官印的发现,有可能为我们对东周时期的社会、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个真实的历史样貌。

战国官印有几点特征

1.战国的普通官印在材质上以青铜质为主,用玉,很少使用银、玛瑙等其它稀有材料。迄今为止,尚未发现金印。

2.战国青铜印多为简单的鼻钮。常规尺寸约在2.5~3厘米,印台呈坡状,高度1~3厘米不等。

3.战国官印的印面文字分为朱文、白文两种。所有的朱文,不管文字的笔道粗细,都是铸造出来的;而白文绝大多数是凿印,也就是先铸好青铜印坯子,再剔凿出文字。白文的印面比朱文印面稍大。印面多加有边栏,或在中间加一竖界格。

上图就是战国时期的“府大”青铜印,不仅四周加了边围,而且两字中间也加了界格,战国古鉨的时代特征很明显。

4.战国时期的印面多为白文。无论官印、私印,一个字都用“鉨”字,而几乎不见用“印”字。只有秦鉨用“印”。

​内容整编自张国维《 古代印章浅谈(上)》,收藏投资导刊2019年10月刊。感谢《收藏投资导刊》及


五古代皇后对皇上自称什么

皇后对皇上自称为“妾”。
“臣妾”是一种统称,指作为臣民的众男女,《尚书传》说“役人贱者,男曰臣女曰妾。正统史书的后妃传中,皇后都是自称“妾”而不是称“臣妾”。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