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怎么能活200岁?怎么能活1000岁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2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慧星能改变人的生命存活期限吗?我们这一代人的个体生命存活时间能否达到二百岁?

一怎么能活1000岁

公元682元,药王孙思邈去世,百姓一边哀悼药王离世,世间从此少了妙手回春之人,一边又为药王的实际年龄吵翻天,毕竟,药王活得太久,以至于让百姓忘记他的出生年月日。

有人说药王孙思邈不是活到141岁,而是125岁,也有的说,人不可能活太久,顶多也就是101岁。

世人如何吵,我不理,我以百度为主。

其实药王活多大年龄,应该不是重要的,重要的应该是,古往今来,从事医学的不只有他一人,能够妙手回春的医者也不是只有他,为什么他的影响力这么大?

我们先列出孙思邈的影响力,到底有哪些?

孙思邈的长寿,目前无人能活到141岁,即使退一步到125岁,也很少。

,孙思邈的医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所以被称药王。

还有就是,世人对于孙思邈医术的评价,除了来自民间的评价,还有许多名人对他的评价,可以说这些人都是孙思邈的超级粉丝。在这些粉丝中,还有一个重量级的粉丝,那就是皇帝,唐太宗李世民。

唐太宗多次召见孙思邈,许以高官厚禄豪宅。,这些都被孙思邈拒绝了。

那么,药王孙思邈是怎样做到长寿、成为药王,拥有众多粉丝的呢?

每个人的理想,很多时候与本身的境遇有关。

出生于公元541年的孙思邈,不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而是含有着药勺降生的。可以说他的病,就是胎带出来的。

有病就得治。,孙家生活条件太差,那时也没有医保和捐款救助的事情。

孙思邈的父亲为了给他治病,可以说是砸锅卖铁,只要能治病就行。

可偏偏天不遂人愿,家里已经是一贫如洗了,孙思邈的病还没有好。有几次,孙思邈差点夭折。

当同年龄的小伙伴们,可以上房爬树掏鸟窝时,孙思邈却只能守着药罐子度日,身上飘着草药香。

也许应了那句话,天无绝人之路。有位采药人,知道孙思邈的病后,采了几种草药送给他,结果,喝了采药人的中药,孙思邈的病奇迹般地好了。

从小就受到疾病之苦,而后又饱尝求医难的孙思邈,从此立志学医,像那位采药人一样,用医术无私地救助他人。

为了实现自己的志向,孙思邈离家拜师学艺,而他的师傅看他认真好学,一方面让他读医书,一方面诊病时也带着他,让他学习诊病开处方。

孙思邈聪明好学,进步很快。青年时期,孙思邈就相当有名气了。

据说,隋朝晚期的隋文帝,想把他召进宫里当国子博士,但孙思邈“称疾不起”,就是装病不去。

后来,随着孙思邈的名气越来越大,等到唐太宗李世民当皇帝时,也召他入宫,但孙思邈拒绝了。高宗继位时,召见孙思邈为谏议大夫,也被拒绝了。

不慕名利,只想救助普通民众,没有俗世所扰,才让孙思邈活得无拘无束。心情好,才是真的好,否则每天勾心斗角,争名夺利,看人眼色过日子,才是真的不爽。

虽然年少成名,孙思邈不骄不躁,对于医治病人一直是亲力亲为。

有一次,外地有位病人被抬进门来。原来,病人好久不能排尿,小肚子胀得鼓鼓的。病人痛苦地呻吟着,已经危在旦夕。

孙思邈通过用药和按摩,结果都没有效果。唯一的方法就是帮助病人导尿,但那时没有导尿管。

聪明的孙思邈,把葱叶掐去顶端,然后顺入尿道用嘴吹气,终于帮助病人把尿排出来。用葱叶导尿在医学史上是先例,比法国人用橡皮管导尿,早了一千多年。

有许多医学专例,都是属于孙思邈的,但那时没有专利之说。

比如夜盲症,也是孙思邈第一个发现,并且治好的。在洪洞地区的百姓,白天视力正常,到了晚上,什么也看不到。

孙思邈就亲自去洪洞地区查看,通过研究发现,患病的病人家庭都比较穷,就推断是因为营养不良。而如何救治呢?孙思邈想到医书上有“肝开窍于目”的说法,就让百姓多吃些动物肝脏,结果治好了夜盲症。

这样的事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最著名的,应该是孙思邈为初唐四杰之一的文学家卢照邻治病了。

卢照邻得的是恶疾,也就是麻风病。这种病也传染,许多医者都会拒绝。卢照邻得此病也很悲观,甚至给自己改号为“幽忧子”。

孙思邈不仅亲自给他诊治,还开导卢照邻“人体生病就像自然界经常发生变化一样,乃是常数,不值得过分悲伤抑郁。”

为了打消卢照邻的顾虑,孙思邈又诚恳地对他说“天地有可消之灾,形体有可愈之疾”。这份安慰再加上满碗的心灵鸡汤,让卢照邻放下负担接受治疗。

妥妥的医者仁心。

后来,病愈的卢照邻不仅发文感谢孙思邈,还拜他为师,并称赞孙思邈“道合古今、学殚数术”。就是说,可以和历史上最有学问、最有道德的名流相媲。

从治病人的亲历亲为,就不难看出,孙思邈被称为药王,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每个病例他都经手,有了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医书,才能让后世之人学习。

身为医者治病,病治好了肯定是要受到病人喜欢和爱戴的,孙思邈也不例外。

只是,对于孙思邈来说,最初的理想是学医,而学医的初衷是采药人治好了他的病,而他也学着去治病救人,并不把名利放在第一位。

医者收红包,古来有之。小到百姓,被治好了肯定要感谢,除了给诊金之外,也许会送只小鸡或者其它特产啥的,孙思邈从来不收。

如果说,百姓生活苦,不收也在情理之中,那么皇帝给的,不收白不收,但他也没收。

曾经,孙思邈通过“悬丝诊脉”,治好了长孙皇后的病。

唐太宗李世民很高兴,要留孙思邈做官,被拒绝了。然后又赏赐了“冲天冠”一顶、“赫黄袍”一件,金牌一面,良马和黄金绸缎等等。

孙思邈留下衣服、冠和金牌,其它的都没有收。

不为名利所累,一直是孙思邈的做人原则,他不喜欢这些,他只喜欢治病救人,然后根据各种病例写医书。

对于医术研究和多年临床经验,让孙思邈对内科、外科、儿科、五官以及针灸等等很都精通,他有二十四项研究成果,比如第一个创立“阿是穴”,第一个用“胎盘粉”治病等等,可以说是开创了医学史的先河,只可惜,那时没有诺贝尔奖,也没有申请专利之说。

,孙思邈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

孙思邈的《千金翼方》和《千金要方》,可以说是惊世之作,而他协助朝廷完成的《唐新本草》,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

从药罐不离身,再到药王称号,孙思邈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如果说治病救人赢得了百姓爱戴,那么,孙思邈的医术和高尚人格,也同样赢得最高统治者的青睐和赞赏。

唐太宗李世民对孙思邈的评价,可以说是最有说服力的“故知有道者,羡门、广成岂虚言哉。凿开经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和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

这评价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孙思邈做到了不以物喜,不慕名利,不计得失,心胸豁达,为人善良,这就是最好的养生法。

千年养生第一人,活到141岁,成为药王的孙思邈,可以说是很通透的一个人。如此,才活出不一样的人生,为后世人所敬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