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太监为什么要割腌
古代的皇帝,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伺候自己,而不用美貌的宫女呢?
2、古代太监为什么没有胡子
古代宫廷全用宫女不是不行,比如太平天国洪秀全的宫里就没有太监,一水的女官,太平天国的女将巾帼不让须眉,没有太监不是一样能办事吗?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用太监呢?把男人阉割又痛苦又危险,何必还用太监呢?原来用太监是因为有许多事情宫女们不能完成,说白了就是有些力气活宫女们无法胜任。
比如上街买菜,古代女人不允许出头露面,宫女局限于洗洗涮涮,缝缝补补之类的针线活。跑跑颠颠,搬运清扫还得由男人完成。
有鉴于此,由于宫里漂亮的女人多,招收正常男人又怕日久生情给皇上戴绿帽,为了保证皇族后代的血统纯正,于是把男人的“鸡鸡”割掉,成了太监进宫伺候皇上一大家子,美其名曰无牵无挂、无儿无女、无情无欲全心全意为皇上服务。
古代的太监由来已久,从商朝就出现了,过去太监叫“宦官”,宦官是负责后宫杂七杂八一些事,不参与政治的一种官。太监过去又叫“中官、内官、内侍、内监等,可见宦官大小是个官。
把“宦官”称为太监是从隋唐开始的。唐代的宦官把持朝政,染指皇权。到唐朝末年,宦官甚至掌控了皇帝的禁卫机构。到了明朝,明太祖朱元璋严禁宦官担任宫里的任何官职,并把禁令悬挂于宫门之上。
到了明成祖朱棣当政时,由于太监在“靖难之役”时,打开南京城门迎进了朱棣立下了大功。太监的地位得到空前的提高,比如太监能够识字,能够参与国家政事,太监郑和七下西洋,东厂、西厂都由太监控制……
到了清朝,太监的数量一度达到了4000多人,最著名的太监有李莲英安德海、小德张等人,太监成了皇帝不可或缺的人了,全用宫女达不到这种效果。
文/秉烛读春秋
3、古代太监为什么要割掉
古代宫廷里有的人为何非要用太监?全用宫女不行吗?(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众所周知,在古代宫廷之中,有一个特殊的人群,他们的权力不大,在各种权力争斗中都至关重要,那就是每日围着主子的太监。太监也是封建制度的悲剧人群,他们既可悲又可恨,在历史上既有辅佐明君的太监,也有干预国政的太监,甚至架空皇帝、弑杀皇帝,更有甚者像嫪毐一样的假太监,淫乱后宫。那么,在有很多美貌宫女的情况下,古代宫廷为什么非要用太监呢?具体情况要从这里说起。
1、历史上的太监起源。太监,也称宦官,通常是指中国古代被阉割后失去性能力而成为不男不女的中性人,他们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是古代封建王朝特有的产物。
“太监”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辽,本来是政府高级职位的名称,并不一定由宦官担任。至明朝时,宫廷内设十二监二十四衙门,提领者被称为掌印太监,俱由宦官出任。低阶宦官名“少监”、“中监”,高阶宦官是“太监”;于是“太监”变成了高级宦官的称谓,后来成了对宦官的统称。
有史记载最早的宦官是齐桓公姜小白时代的竖刁。竖刁,或作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的戒令。据记载,我国先秦和西汉时期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自东汉开始,才全部用阉人。宦官称“太监”,是隋唐以后的事,地位较高的内监就被称为“太监”。
在古代,常人想成为太监必先去势,即割掉生殖器。这称为“净身”,使他们成为“六根不全”的人。这个阉割过程死亡率非常高。一般是选择幼年的男童进行阉割,之后会时常检查,严防死守。由于宫中仆役的生活苦闷寂寞,有些宦官会与宫女、女官结为对食或菜户。对食多为短暂交往,而菜户关系有如夫妻,在明清时期最为普遍。有些甚至比一般夫妻感情更为深厚。
2、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五大霸气太监。虽然太监身体残疾,但神州钟灵毓秀,江山代有人才出,他们身残志坚,也涌现出诸多霸气之人,从而千古留名。
第一个,赵高。(?—前207年)
在秦始皇死前,赵高制造多起秦朝宫廷政变,等到秦始皇南巡途中死前,赵高和李斯发动沙丘政变,成为帝国三巨头之一胡亥、赵高、李斯。
随后,赵高设计除掉李斯,通过“指鹿为马”打击胡亥后,赵高权倾天下,玩弄大秦帝国于手掌之间。可以说,差一点儿,赵高就登基坐上了皇帝,虽过程阴险,但可谓霸气无匹。
第二个,杨思勖(654—740)
杨思勖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太监,有非常强的军事才能,在宫内专管征伐之事,所受到的宠信与高力士相似。在唐玄宗初期,协助平定了宫廷政变,升左监门卫将军。
开元年间,先后平定了安南梅叔鸾、五溪覃行章、邕州粱大海等叛乱,屡立战功。最惊人的是,杨思勖七十岁挂帅,伏边定远,以二万唐军大破四十万蛮兵,为大唐平定了西南蛮夷。
第三个,高力士(684—762)
在大家印象里,高力士不算好人,主要是因为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但实际上,高力士真是个好太监。一生忠心耿耿,与唐玄宗不离不弃,被誉为“千古贤宦第一人”。
高力士从小入宫,深受武则天的赏识。唐玄宗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杀伐也相当果断霸气!
第四个,郑和(1371—1433)
郑和是朱棣时期的大太监,人们熟知他七次下西洋,但很少人知道,郑和其实参加过靖难之役,出生入死,转战南北,经历数次重大战役,具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深得朱棣信任。
正因为郑和是有功之臣,郑和本人素质和条件值得朱棣将西洋舰队总兵官职托付给他。在郑和下西洋过程中,解决了很多挑战和艰辛,并有过多次军事行动,都体现了郑和霸气一面。
第五个,魏忠贤(1568—1627)
魏忠贤是明朝末期宦官。天启皇帝时期,出任司礼秉笔太监,极受宠信,被称为“九千九百岁”,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
不管魏忠贤做了多少好事坏事,但从“霸气”这个成就上看,魏忠贤绝对是太监中的战斗机。几乎可以说,魏忠贤就是当时大明的“实际掌控者”,胆敢有挑战的,一个字杀!
3、古代宫廷为什么非要用太监?一是为保持皇族的贞洁。我们知道历朝历代皇帝有三宫六院,在选择宫女伺候后宫主子的,由于女人的体力是有限的,宫女并不能事事都能面面俱到,有一些活必须依靠男性来完成,但后宫嫔妃佳丽很多,皇帝一个人忙不过来,不能做到雨露均沾,又怕他们出轨,为了使自己的妻妾嫔妃保持对他的忠贞不二,因而非要用太监。
二是太监没有子嗣,后继无人,即使有些太监权利很大,但从根本上来说,不会威胁到皇帝的统治。而且太监身体上的残缺致使他们不能有子嗣,无人养老送终,无人承欢膝下,一辈子只能依靠讨好皇帝,依赖着皇恩荫蔽而生存,,使用太监更加放心。历史上有狐假虎威、权倾滔天的太监,但从没有一个太监当皇帝的。
三是虽然每天有很多大臣、妃子围着皇帝转,但大多都有所企图,对于皇帝而言,皇帝时刻要保证自己的地位不受侵犯,没有可信任的人。很多太监则从小就和皇帝在一起长大,皇帝更容易把他们当作心腹,大多太监都能保守秘密,皇帝对身边的太监会更加信任,所以,他们要用太监为自己服务。
四是宫女是女人,而女人先天条件体力就没有男人的体力好,而有些工作是需要有体力的人来完成的,而太监事介于男人与女人之间的中性人,既有体力,又能让人放心。所以,太监就成了必不可少的不二人选。
五是后宫佳丽三千,嫔妃们更希望皇帝身边的是男性而不是貌美的宫女,这样更容易巩固她们的地位。如果说让宫女去侍奉皇帝,选入宫的宫女基本上都是美貌女人,天天在皇帝身边,如果哪天皇帝一时兴起会把宫女占为己有,或者宫女主动献媚皇帝,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晋升为嫔妃,这对皇后与嫔妃更是一种威胁。而太监永远是太监,可以建立长久的信任。所以,使用太监更加放心。
六是皇帝的特殊需要。对于皇帝本身来说,貌美的宫女固然可亲,根深蒂固的思想,男性的能力就是要大于女性,皇帝为了了解掌握下属和对手的一言一行,需要有人搜集情报、秘密处理人和事时,宫女很难办成,他们更愿意交给太监去完成。所以,他们更愿意使用太监。
所以,综合以上种种原因,太监虽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畸形发展的产物,但确实是比宫女更合适贴身伺候皇宫的主子们。不过,随着满清王朝的覆灭和封建社会的土崩瓦解,新中国的建立,人人平等,中国历史上这一畸形发展的产物也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