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裤子 (古代怎么称呼裤子)
【荆州文物之最】中国最古老的开裆裤马山绵袴
文/张卫平
据说,台湾学者柏杨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汉朝的宫女都是穿开档裤,为的是让皇帝临幸起来方便。
事实是否如此呢?且看荆州的考古发现!
古代贵妇人穿的绣花短裤,居然是开裆的!两千年前,淑女也穿开裆裤!天下第一裤
这条1982年从江陵县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绣花短裤,学名为“战国凤鸟花卉纹绣红棕绢面绵袴”。绵裤由裤腰、裤裆、裤腿和裤脚构成。裤长116厘米。裤腰由4块灰白色绢拼成,腰围95厘米。腰后敞开作开裆形。
短裤的造型,如同现在婴儿穿的开裆裤一样,由腰和腿两部分构成,裤腿作灯笼状,朱红色绢面,下端打有五折,形成小口,腰为灰白绢,前部较为完整,腰后敞开裆形,仅有两条袴腿,裆口不闭合,与当今的套裤比较相近。
出土时,这件绵袴是贴身穿的,外面套着一件裙子。
古时的裤子,只有两只裤腿,无腰无裆。裤子,就是古人说的下裳,是腰部以下所穿的主要服饰。
现今,人们穿着的裤子由裤腰、裤裆和两个裤脚三部分组成,但中国古人所穿的裤子与现在的裤子概念是大不相同的。
古代的裤子种类极为繁多,也有着极为漫长的演变历史。
从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献来看,裤子在古时写作“绔”与“袴”。
从文献中,我们已经知道古时的裤子实际上与现在的完全不一样,只有两只裤腿,无腰无裆,或者说无腰开裆,穿时只套在膝盖以下的小腿上。
所以,古人又称之为“胫衣”。由于只有两条裤管,所以,那时的裤子计数与鞋袜相同,都以“双”来计算。
古人穿这种裤子,其目的不是为了遮羞,而是保护胫部也就是小腿部,特别是冬季的保暖。
这条绣花短裤,是中国年代最早的裤子实物,被誉为“天下第一裤”。目前所见到的最早袴的图形,是在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中发现的铜軏饰上。
马山一号楚墓出土的凤鸟花卉纹绣红棕面绵袴,是目前考古发现东周时期唯一的一件袴的实物,也是“最早的绵袴款式”(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被考古专家誉为“天下第一裤”。
袴面凤鸟花卉纹绣
只不过,非常令人奇怪的是,此后同在楚地相继发掘出土的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和荆州凤凰山的西汉男尸,墓主人的身份均高于马山一号墓墓主,却连一条开裆裤也没有穿。难道说,楚国被秦国灭亡后,楚地的汉人们,“穷”得连裤子都买不起了吗?
答案至今未能揭晓!
开裆裤,断断续续地流行了两千多年,与合裆裤一起,构成了中国独特的裤文化中的炫丽篇章。
马山一号楚墓
[延伸阅读·声音]
中国古服饰研究专家、作家沈从文说这种一体的开裆裤,才是历史上“袴”的典型格式,沿用时间也相当长远。我们从几个南宋墓出土的遗物中,仍可以看到相同的例子。以它来解释《史记·赵世家》“赵氏孤儿”故事的匿儿于有腰的袴中,才有合理的和可能的。这次发现,使我们对两汉以前有关袴的形制,以及历来所作的注释和名称的区别,都得到了一些新鲜明确的知识。
荆州古城城标——金凤腾飞
注资料与图片来源为荆州博物馆编著《荆州重要考古发现》《荆州博物馆馆藏瑰宝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