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陵墓里到底有什么
——下面怎么会有这样的石条呢?难道是古墓?
虽然,总听人说,梁山是唐朝乾陵所在,但谁也没有发现乾陵墓葬的蛛丝马迹,于是将信将疑。
俗话说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将,关中的黄土埋皇上。说的就是陕西。
陕西是文物大省,地上地下古迹众多。走不出三步就有一个典故,农民家里的喂猪食槽,都有可能是宫廷遗物。所以,陕西人对文物古迹,多少都有所认识。
他觉得此事非同小可,急忙向咸阳文物局报告。随即,一支考古队来到了这里。经初步勘探,结果让他们大吃一惊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这里,正是乾陵墓道所在。
兹事体大。他们不敢怠慢,迅速向省文物局汇报。雀文物局派考古专家亲临现场一探究竟,进一步确认了。
巨大石条封堵墓门,石条上有孔,孔内有铁栓,环环相扣。在石条的缝隙中,还有熔化后的铁水浇铸。
种种特征,都与历史文献记载相符。回去之后,陕西省文物局赶紧起草详细的发掘计划,发往北京国家文物局,请求发掘乾陵,可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国家文物局回复不准!
为什么?
自然有原因了。
一是前车之鉴。七十年代,在一众历史学家的鼓噪下,对京郊明十三陵之万历定陵展开考古发掘,结果悲剧了三千多件珍贵文物,损毁两千多件,令人痛心。
二是文物保护技术欠缺,无法完美解决出土文物的氧化问题。很多有机质文物出土时光质艳丽,可片刻之间便黯然失色了。而人们却束手无策。
不得已,陕西文物局只能把已经挖开的墓道重新封堵,设立禁采石牌。
乾陵避过一险。
现在,国家不允许主动发掘古墓,除非符合以下情况
1,建设需要。
造桥铺路。在洛阳邙当山,发掘三国曹休墓,就是因为修建连霍高速需要,必须发掘。还有,湖北荆门包山大冢,是修建荆沙铁路需要,才发掘的。还有很多。
2,被盗和地宫坍塌。
目前发掘的古墓,大多属于这个原因。如盱眙江都王刘非墓等。
乾陵在历史上曾遭遇四次被盗未遂。
唐末,节度使朱泚哗变,派兵驻扎乾陵陵区,坐地挖陵,没能成功。随后,唐末黄巢派几十万大军寻找乾陵墓道,也失败而归。到了五代十国,后梁人温韬来到乾陵,可这位被称为盗墓界鼻祖的盗墓大师,却是浪得虚名,乾陵墓门都没摸着,悻悻而归。
民国年间,盗墓之风盛行。陕西驻军、国民党将领孙连仲效仿孙殿英盗清东陵大法,以军演掩人耳目,派工兵在乾陵山上埋设炸药,一番狂轰滥炸,结果铩羽而归。
乾陵巍然屹立!
那么,乾陵到底有何玄机?几十万人都奈何不得呢?
下面,不得不说它的选址与营建了。
中国古代墓葬讲究风水。而唐朝风水之风犹盛。中国现在的风水学说皆源自唐朝。
在唐朝两位风水大师,一个是袁天罡,一个是李淳风。
此二人奉皇家之命,为乾陵选址。二人不敢怠慢,即刻出行。
一日,袁天罡来到咸阳北一地,见山间紫气蒸腾,云蒸霞蔚,大喜此乃风水宝地也。遂埋下一枚铜钱离去。随后,李淳风不期而至,见此处山形地势犹如熟睡的美妇,亦大喜,惊呼真乃万年吉壤也!遂插下一枚定针离去。
而巧合的是,李淳风的定针正好插在袁天罡的方孔铜钱里。乾陵陵址选定,正是咸阳北十二里之梁山。
自此,凿山为陵,又花了二十年大兴土木,建成了规模宏大的乾陵陵区。
公元683年冬,唐高宗李治驾崩于洛阳,起棺葬入乾陵。公元705年冬,武则天殡天,与李治合葬乾陵。乾陵以铁石金汤封闭。
那么,盗墓贼为什么奈何不了乾陵呢?
有以下原因
1,乾陵选址,是精心而为的风水宝地。
2,凿山为陵,不仅规模庞大,且异常坚固。小小的乾陵墓道藏于大山之中,想要找它,无异于大海捞针!
3,墓门坚固,固若金汤。以条石、铁栓、铁水浇铸,环环相扣。
动它不得,也属自然了。
那么,乾陵里到底有什么?为何能让几十万人趋之若鹜呢?
要知道,乾陵可是中国唯一一座二帝合葬之墓。且处于盛唐,国库充盈,地宫陪葬品自然堆积如山了。
乾陵除了历史遭遇过四次被盗外,还遇到三次险情。一是前文说过的开山采石那次。还有两次都与郭沫若有关。郭沫若对乾陵情有独钟,两次想要发掘乾陵,但都被周总理拒绝了。
因为,前车之鉴。
那郭沫若意欲何为?难道也喜欢地宫中的冰冷宝器吗?不是了。
其目的有二
一是他想寻找一代女皇武则天的真人画像,一睹芳容。
二是他想找到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
郭沫苦作为书法家,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兰亭序》真迹,此生无憾了。但据史书记载,《兰亭序》被温韬从昭陵地宫中盗走了,此后便踪迹全无。郭老认为此乃无稽之谈。他认为《兰亭序》应该在乾陵地宫中。
乾陵沧桑,多灾多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乾陵地宫藏宝终有重见天日的一天,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1、秦始皇陵里面都是什么?
秦始皇坟墓里拥有半个地球的财富,现在我国科学家还没有想到如何进入秦始皇陵又能使里面的国宝和文物不受到损坏。
《史记》中说“秦始皇陵里堆满了数不胜数的绝世珍宝!”
司马迁的原话“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再扩展来看始皇初继位,穿治骊山……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从上面这一段记载中,可以看出相当多的信息点
1、
秦始皇刚刚登基,便开始命人挖掘骊山,大兴土木,为的就是给他建陵墓。
2、宫里数不胜数的奇珍异宝,几乎把秦皇陵墓堆满。
3、秦始皇为了防止盗墓者闯入,命工匠制作弩箭机关,一旦贸然走近布满机关的墓道,就会被射成刺猬。
4、用水银铺成江河大海,用各种夜明珠点缀成漫天星辰,陵墓上方即是妆点成苍穹,陵墓下方即是模拟出山川地理,其中云雾飘渺,长生之火不灭,宛如仙宫一般。
(《神话》剧照,其实还原的很壮观,第一张图金喜善头顶上方的“北斗七星”,就是秦始皇陵墓中用夜明珠点缀成的星辰。图2中两人下方的江河湖海,就是用水银浇灌而成。)
如此带有传说色彩的记载,恐怕大家很多人都听说过,尤其是秦始皇用来点缀成“星辰”的夜明珠,每一颗据说都价值连城,是人间罕见的珍稀宝物。
5、用“人鱼膏”制作成灯烛,保证陵内之火永不熄灭。
实际上“人鱼膏”,就是用鲸鱼熬制而成的灯油,秦朝时人们将鲸鱼视作灵物,于是称为“人鱼”。
《三秦记》载“始皇冢……燃鲸鱼膏为灯。”
以此推断,秦始皇为了能使墓中灯火通明,且永不熄灭,便用鲸鱼脑熬制成灯油,点为烛火,长久不熄。
——————
关注作者钱品聚,了解更多历史文化趣闻,谢谢。
2、武则天为何愿意死后葬于乾陵?乾陵有何奇闻异事?
武则天,生于公元624年,卒于公元705年,享年81岁,在位15年,废唐立周,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得到承认的女皇帝。一生也是充满传奇色彩,政治手段高明,权力达到巅峰,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杀死自己的亲生孩子,残忍至极。武则天死后葬于乾县乾陵,与唐高宗李治合葬。
为什么武则天会选择葬于乾陵呢?古人讲究风水学。,乾陵位于陕西省乾县城北的梁山上。梁山三峰耸立,北峰最高,南二峰较低,形成南北对峙之势,被称为“奶头山”。北峰为头,南峰为山,像极了一位躯体仰卧大地的女性,且山脚下水流沿山而过,风水极好,是帝王贵族墓穴的宝地。
,选择与李治合葬,也能避免被李氏后人掘坟墓。武则天拥有绝顶的聪慧,且心狠手辣。对于刚刚进宫的她,位卑且势弱,依靠自己的聪慧,一步步坐上了后宫宝座。不但在勾心斗角、嫔妃如云的后宫之中得到皇帝的宠幸,还独揽大权,改朝换代,终成一代女皇。,她用酷刑来巩固自己的地位,还杀害自己的孩子,对李氏后人迫害,为世人所不耻。武则天肯定害怕自己死后被李氏子孙掘坟墓,所以,即使在位期间一直居住洛阳,也要和高宗李治合葬,这样一来,李氏后人也不会背负冒犯先帝之罪,掘其坟墓,使她死后受辱。
武则天,一位智慧与美貌并重的女性,书写了中国的历史。在自己死后,选择乾陵与高宗合葬,也是她智慧的展现。
唐高宗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后边的二十年几乎不理朝政,全部交由武则天皇后裁夺。武则天在三十六岁前,也为李治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尽管有说武则天杀死女儿与儿子等等。但起码可以说明李治与武则天开始时还是很恩爱的。
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洛阳。《旧唐书》记载李治的遗诏:
一是七日而殡。二是皇太子继位于柩前。三是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四是“军国大事知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或兼取天后进止”。李治的遗诏里的第四条,无疑是武则天后来掌握唐朝政权,以及自己做皇帝的基本保障。
武则天虽然掌握了权利,丈夫李治在临死前交代:“天地神祗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旧唐书》。
武则天还是念及与高宗李治毕竟是夫妻一场,李治说要陵园节俭,却想回长安。于是,武则天下旨决定在长安为高宗李治修陵墓。
为李治修陵墓的事传出后,当时还是进士的著名诗人陈子昂激情直谏,说关中旱灾,李治“灵驾西行不便”,言辞激烈。武则天没有恼怒他,而且亲自接见了他,说欣赏陈子昂的文采,提拔他的官职。
传说,唐高宗李治的乾陵,是武则天派星相术士袁天罡。与太史令李淳风一起去勘察地形的,结果两人选址一致。
公元690年,六十七岁的武则天正式称帝。698年武则天身体每况日下,她同意群臣的意见,迎庐陵王李显回京。704年,八十岁的武则天因病避居迎仙宫。
张谏之,敬晖,恒彦范等五位重臣,与太子李显带御林军冲进迎仙宫,诛杀面首张易之兄弟。武则天无奈将国政交太子李显监国,不久禅位给了李治。这次政变史称“神龙政变”。
一年后,武则天在逝世前公布了她的遗制,她遗制里说,她要“附庙”,“归陵”,就是要主动归附李家的宗庙,与丈夫高宗李治合葬,并主动去掉自己的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几天后,这位这一代女皇去世,终年八十三岁。被谥号“则天大圣皇后”,祔葬于唐高宗乾陵。
我们知道,武则天是高宗的皇后,这是她成功的一大步!她得到最高权力就是因为这个高宗的宠信,以及高宗身体不行。武则天当皇帝以后,十五年,神龙元年(705年)正月,八十二岁的武则天病了,而且病的很厉害,眼看就不行了,没多久,有人传麟台监张易之跟他的弟弟司仆卿张宗昌要谋反。太子就带着御林军闯到宫内杀了张氏兄弟。太子开始监国。武则天一看大势已去,自己又病的不行了,干脆把皇位给你,宣布传位于太子,自己退位了。就是唐睿宗,对***妈武则天还可以了,自己当了皇上以后,给***妈武则天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这就是武则天的由来。到了这年十一月,武则天弥留之际,写下自己的政治遗嘱,安排了一下身后事,遗嘱中说把自己的牌位放到高宗庙里,我是他老婆,自己不立庙。把自己埋在高宗一起,这个皇帝的称号去了,以后叫则天大圣皇后。终究是高宗的老婆,李氏的媳妇。当天,死在仙居殿。第二年五月,葬在乾陵。
……冬十一月壬寅则天将大渐,遗制祔庙,归陵,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是日,崩于上阳宫之仙居殿,……。二年五月庚申,祔葬乾陵。……
就有两点了,第一个武则天下台不是正常下台,是太子打着张氏兄弟谋反,逼宫下的台。第二个,她被逼下台以后,将权力迅速放掉,移交给睿宗,保证政权平稳过度,让自己能安稳的过世。不然可能不是那么好的政治待遇了,要是中间出了乱子,武则天可能会死于非命。她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武则天去帝号,合葬在乾陵是自己的意愿,也是也是对她一生的一个!对她来说也是最好的归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