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完笔仙笔怎么处理(笔仙的笔怎么处理)
笔仙、碟仙本意为笔、碟所附之仙子,可经后世之人杜撰,便将仙子硬生生变成了招魂幡似的恐怖、灵异之事,委实不忍直视。
招魂之事,我劝诸君莫沾,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人不配财,必有所失。
类似于笔、碟之仙,还有筷仙、牙仙、镜仙、杯仙……,不要再说牙仙是西方仙子,不然,真是跌了老祖宗的面儿,你以为五千年的历史是捏泥造人玩呢?
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作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不仅思想深邃,连诗书礼易乐春秋皆兼修通达,外加身形俊美,可谓名副其实的魏版周郎,只是邋遢不修篇幅,像极发了酵的酒糟,有些味儿冲。但这哥们,虽为官二代(嵇康的父亲嵇昭,官至治书侍御史),却也是离经叛道的主儿,和我之前说到的段成式倒颇有几分相似——崇上老庄、热衷寻访世外高人,尤其啊,我说尤其,喜欢撸铁,你没看错,就是撸铁,只要一得空闲,就得跑去后山自建的铁铺,撸铁。这日子过得,三点一线找神仙吃仙丹,吟诗作赋弹古筝——撸铁撸铁撸铁,好不惬意!
相传,一日群星璀璨,嵇康夜宿月华亭,久久无法入睡,就似即将发生大事一般,辗转反侧几次后,干脆起坐抚琴,夜深人静琴声格外优雅传神,却不想打动了洛神(洛神宓妃与洛神赋中的甄姬不可混淆,前者为黄河之神河伯之妻,后者为魏文帝曹丕之妻),洛神遂传《广陵散》于嵇康,更与嵇康约定此曲不得教人,后景元四年(263年),四十岁的嵇康在刑场上演奏了一曲《广陵散》,史称“广陵绝唱”,然后从容就戮。
,今天的故事不是谈嵇康弹琴撸铁,而是讲嵇康酒后的一个趣事。
某年仲夏夜长梦多,凉风习习,酒醒后的嵇康,忽听得房中传来声响,静耳倾听,却是一苍老温和之音“老婆子,我们是该解甲归田、马放南山喽……”“谁说不是呢,我们这食酒味饮餐露沾荤腥的,怕是不能返回仙班喽,要是能够系个红绳,挡煞去腥,自然留有一线希望……”“逢魔遇佛皆为度化,雷霆雨露俱是天恩,一切顺其自然便罢……”
竹林七贤,非主流一般的存在,自不会惊骇过度。果不其然,这嵇康听得新奇,酒已醒了大半,还待再听,却不想声音已如气若游丝,不能入耳半分,无奈只能侧身看去,却不想打翻了床边的春凳。
听得春凳倒地,嵇康心中暗叫一声坏事,此时再抬眼望去,却只看得捧灯铜人下,两个三尺鹤发童颜老人,在昏暗的烛光中一闪而逝,只留下一双自己快要用坏的“旧箸”横在灯下,熠熠生辉。
再回想起老者对话,嵇康心下了然,话说君子成人之美,小人夺人所好,遂取来井水,在烛光中反复擦拭“旧箸”,然后用红绳绕头红布包裹至于正厅之上……
至于故事的结局,大家也能猜的七八分,自然是那一对老人,或许说筷仙更为合适,托梦与嵇康道谢,而红布下的“旧箸”已然消失,只留下了红绳静静躺在其中……
民间奇闻想来寄托了老百姓的美好愿望,但历史终究是残酷的——嵇康,后隐居不仕,屡拒为官。因得罪司隶校尉钟会,遭其构陷,而被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在恐怖电影中时常会出现这样一幅场景三、四个人围坐一起,然后两个人拿住笔,当有人提出想问的问题时,笔尖就会在纸上写出一些东西。这时候,大家便知道鬼来了。
,这只是电影中的情节。现实中玩过请笔仙的人,对这个游戏看法不一,有的人觉得笔动真的有笔仙,有的人觉得这就是心理作用。
那么,请笔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个都市怪谈样的笔仙,真的有那么神奇的功能吗?今天,我们便来了解一下请笔仙这件事。
请笔仙的姑娘们
请笔仙的起源和发展
扶乩
请笔仙起源于中国古代一种叫做“扶乩”的道教占卜方法,又称扶箕、抬箕、扶鸾、挥鸾、降笔、请仙、卜紫姑、架乩等等。
使用扶乩占卜的时候,通常需要两人,一人施法,一人扮演鸾生或乩身。施法的人请神到鸾生身上,正神上身后便会通过在纸上书写,表达神明对所占卜事情的看法。这种做法和现在的请笔仙相比,有两大区别一是对参与人员需要进行职业技能训练;二是所请对象不同。
所以,在原本的扶乩术中所请的对象,说法是“正神”,而不是笔仙里的鬼怪。
戏
紫姑
古代扶乩占卜的时间为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个时间点是为了纪念一位叫做紫姑的存在。
南朝梁宗懔《 荆楚岁时记》“十五日,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紫姑的传说起源于唐朝,相传武则天时期,寿阳刺史李景见何媚漂亮,就杀死了她的丈夫,把她强纳为妾。何媚的美引起了李景妻子的嫉妒,就在正月十五的时候,便在厕所内杀死了紫姑。
紫姑的故事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便下令把她封为厕神,人们在祭祀她的时候,发现紫姑很有灵性,就有了祭祀紫姑占卜的习俗。
考生请紫姑
在《梦溪笔谈》中,还记载有许多考生通过请紫姑,来求取考题的事情,这也从侧面说明了请紫姑这件事流传之广。
狐狗狸
扶乩之术传到日本之后,又延伸出了新的形式——狐狗狸。
施法者先是在一个封闭的环境内,然后施法请狐仙上身,这个过程中不能有人打扰。请狐仙成功后,就可以提出问题,然后施法者写下答案,再施法送神离开。解答答案的权力掌握在施法者手中,外人通常看不懂对方写的什么。
白狐
古人们是怎么把扶乩发展成请笔仙的
扶乩的原本目的是请正神上身,这就限制住了人物和地点,正神如其名,常理认为一般是高僧和道士在算正规人士。民间在发展过程中,就有了由正神向鬼怪转变的趋向,也就是如今流行的“请笔仙”。
古人们使用扶乩占卜法通常分为五种情况
1、考生问考题。
《 子不语》康熙戊辰会试,举子求乩仙示题,乩仙书‘不知’二字。举子再拜,求曰‘岂有神仙而不知之理?’乩仙乃大书曰‘不知不知又不知。’众人大笑,以仙为无知也,是科题乃‘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三节。
这种临时抱佛脚是不可取的,但似乎从紫姑起,考生便有拜神求题的习惯,令人哭笑不得,过了几百年,这习惯也流传了下来。
全靠你了
2、问姻缘。
这个对于多年单身狗来讲,确实是一件很致命,又很重要的事情。说实话,不仅是古人着急,想必现在的人也很着急。
3、问前程。
这个前程,我们通常都是问自己或者关心的亲朋前程,,扶乩这玩意准不准,就看你信不信。
《阅微草堂笔记》卷四记载姚安公未第时,遇扶乩者,问有无功名。判曰‘前程万里。’又问登第当在何年。判曰‘登第却须候一万年。’
比如,这位兄弟,也不知道是怎么解出来的答案,他若信了,那就是爱你一万年,一万年……
4、政治宣传。
古代宗教信仰氛围浓烈,所以每当谁有什么起兵之类的意图,扶乩这种活动很得他们喜爱。宗教信仰对民心的控制力,可以参考基督教。
5、好奇心。
好奇心害死猫,这句话一点不假。知道有这么一回事,就像在心里种下一颗种子,经受不住好奇心的考验,也就去测试了,至于结果那就不确定了。
占卜
请笔仙的科学解释
了解了笔仙的过往,我们要清楚一件事,笔仙这种东西基本就是心理运动。
请笔仙时,我们觉得笔仙存在的原因其实有两点
1、特定的环境给我们施加了心理暗示,其实存在的不是笔仙,而是环境给我们增加了那种存在着未知生物的假象;
2、人的性格和生物本能的作用,相信笔仙存在而去实验的,他们性格本身就是认可这种神秘文化存在,活动还未开始,就已经相信,实验只是为了自己说服自己。
请笔仙的笔之所以会动,完全就是因为人的生物本能,我们在的身体随时都会发生运动,请笔仙时,笔动完全是心理和生理双重作用。
文/脑洞趣味历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如果喜欢,欢迎点个关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将为您带来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