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几个儿子怎么死的?朱元璋几个儿子几
这剧虽然放弃尊重历史,写的是意淫的故事,知道尊重一下逻辑。比如张楚楚和朱棣的故事,写两个人注定悲剧的故事,把矛盾集中在一个现代人的价值观爱情观和古人价值观冲突上。这一点是值得表扬的。
女的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只爱一个。男的爱美人更爱江山,就算有深得己心的红颜知己,也不耽误纳妾。有的剧,不管是什么身份都爱的死去活来,就离谱得很。
这部剧细节很真实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朱棣说“我生来就拥有这一切,我凭什么不能有很多女人”。
朱允文也是虽然深爱小丸子,但也会疑心小丸子让他放弃当皇帝是否与朱棣有关。毕竟是在古代,拍出了现与古的思想等的碰撞才是不能少的核心。否则,都只是人工糖精罢了。
一朱元璋几个儿子死在他前面
洪武二十八年三月,67岁的朱元璋得到了一个噩耗,他的次子秦王朱樉在封地西安暴亡。朱元璋一生非常坎坷,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偶,如今老年丧子,按理说他应该非常悲伤,可是对于儿子的死,朱元璋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伤心,甚至还说朱樉罪不容诛,死了是罪有应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朱元璋有26个儿子,死在他前面的有7个,分别是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八子朱梓、九子朱杞、十子朱檀、二十六子朱楠。在这些皇子中,朱元璋最喜欢的是长子朱标,朱标是他亲手培养起来的继承人。洪武二十五年,朱标病死,朱元璋放声痛哭,悲痛不已,但三年后,次子朱樉暴死,朱元璋却表现得很冷淡。
朱元璋在朱樉的祭文中,将朱樉痛骂一通。朱元璋说道,“尔樉年次东宫,首封于秦,自尔之国,并无善称,昵比小人,荒淫酒色,肆虐境内,贻怒于天,屡尝教责,终不醒悟,致殒厥身”,还说朱樉“尔虽身死,余辜显然”,其实就是说朱樉死有余辜、罪有应得,那么朱元璋为何这么说自己的儿子呢?
朱樉出生于1356年,仅比朱标小一岁,洪武三年被封秦王,洪武十一年前往自己的封地西安。朱元璋对朱樉寄予厚望,““委以关西兵事,得专行赏罚。岁秋廵边,大将皆听节制”。朱樉却让朱元璋失望了,他到任后,为非作歹,做了许多不法的事情,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以樉多过失,召还京师,令皇太子巡视关陕”。要不是朱标出面劝解,朱樉就被削去王位了。那么朱樉都做了哪些不法的事情呢?《明史》写的非常简略,朱元璋把这些事都写下来了,他为了教育警示皇子们,将一些皇子的罪行写了下来,取名《御制纪非录》,其中就包括秦王朱樉。
朱元璋给朱樉定下的罪行有二十多条,是诸皇子中最多的,在朱樉的祭文中,朱元璋把这些罪行一一列出。比如说朱樉在母丧期间,略无戚容;违抗圣旨,擅自杀人;侮辱妇女,放纵小人入宫;殴打王府官员;超越等级,建造五爪龙床;织造后服,给偏妃穿;擅自建造郡主府,面积将近皇城一半。
朱樉还欺压百姓,用烂钞去民间买东西,从中获利;虐待手下军民,逼迫他们卖儿卖女;出征西番时,掳掠幼男幼女入宫,阉割幼男,许多人因伤致死。在祭文的,朱元璋说道“观尔所为,古所未有,论以公法,罪不容诛”,如今死了,也是罪有应得!
对大臣们而言,朱元璋是令人生畏的皇帝;对皇子们而言,朱元璋绝对是一位严厉的父亲。虽然朱元璋用心良苦,但貌似他的教育方式有问题,在他的皇子中,还是有不少为非作歹的人。
参考资料1.《明史》;2.《明太祖钦录》;3.《御制纪非录》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
二朱元璋生前几个儿子死了
4子朱棣,燕王(明成祖)。三朱元璋几个儿子几个女儿
据《明史》记载,朱元璋一生共有后妃二十一人,育有二十六子十六女。马皇后生有五子二女,朱标就是其中的老大,也是朱元璋的嫡长子。
但《南京太常寺志》却认为,朱标不是马皇后所生,而是朱元璋的淑妃李氏所生。据相关文献及后人考证,马皇后只生过两个女儿。
即便如此,这也改变不了朱标长子的身份。在朱元璋心中,朱标就是马皇后所生,就是老朱家的嫡长子。朱标在九岁时,被立为世子,成为朱元璋法定接班人。
朱元璋登基称帝的当年,朱标就被册立为太子,成为大明帝国的继承人,这时的朱标十三岁。在二十四年的太子生涯中,朱元璋从未有过换人的想法。
那么,朱元璋为何在众多儿子中,独宠朱标呢?原因有三。
,朱标的出生,让朱元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朱元璋少年时代的经历是悲惨的,尤其是亲人的相继离世,使朱元璋的内心受到莫大的创伤。朱元璋在十五岁那年,父母和大哥相继被瘟疫夺去生命。
在朱元璋起兵时,二哥、三哥也相继去世,二哥之子朱旺也早已死。在朱元璋登基时,他的同辈只剩下姐夫李贞,晚辈中有侄子朱文正和外甥李文忠。
这样的悲惨遭遇,让朱元璋倍感孤独。朱元璋在起兵的第三年,长子朱标诞生,这让朱元璋瞬间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当时的朱元璋正在攻打集庆。
得知儿子降生,朱元璋欣喜若狂,当即在山上刻石写下“到此山者,不患无嗣”,激动之情可见一斑。长子朱标的降生,对朱元璋来说意义非凡。
二十七的朱元璋,已经被亲情抛弃了十二年,他的内心是孤独的,马皇后给了他些许慰藉。朱标的出生,可以说是给了朱元璋新生,从此不再孤独。
朱标的这个作用是其他儿子无法替代的,朱元璋将自己的奋斗目标全部寄托于朱标的身上。从朱元璋的刻字可以看出,他从此后继有人了。
,朱标的嫡长子身份,是封建社会家族的希望。嫡长子是宗法继承制中的核心内容,其地位与重要性是不可替代的。嫡长子就是将来家族与王朝的继承者,这一制度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及社会秩序。
嫡庶有别的思想,在古代封建社会中根深蒂固,无人会对这一原则提出质疑。嫡长子的出现,避免了其他人对财产与皇位的争夺,嫡的重要性大于贤。
朱元璋也不例外,嫡长子朱标对他意味着什么,他非常清楚。朱标是大明的唯一合法的继承人,无论他是否贤明。在封建社会中,每个家庭皆是如此。
朱元璋只能将全部心血倾注到朱标的身上,他若忽视朱标的存在,便意味着他要挑战两千多年的统治秩序。自掘坟墓的行为,朱元璋是绝对干不出的。
从朱元璋对朱标的倾力培养来看,符合古代嫡长子应有的待遇,这也是朱元璋喜爱朱标的根本原因。
,朱标的班底与性格,不会对朱元璋造成威胁。朱元璋对朱标的掌控,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朱标生于战乱之际,从小跟朱元璋过着戎马倥惚的生活。朱标天生仁孝敦厚,与朱元璋形成优势互补。
朱标从小就对朱元璋言听计从,在他的心中父亲俨然就是一个大英雄。朱标的性格,决定了不会拉帮结派,他的师资队伍都是朱元璋亲自选配的。
对于皇权大于一切的封建社会来说,朱元璋对朱标是非常放心的,不用担心自己的统治受到挑战。朱元璋心里清楚,可马上打天下,不可马上治天下。
而朱标正是治天下的合适人选,将来会是一个不错的守成之君。虽然朱元璋嘴上说朱标不类他,但他对朱标的以文治国和宽厚仁孝是非常满意的。
朱标二十多年的太子生涯,从来没有让朱元璋感到皇权受到威胁,相反朱元璋还会主动放权给朱标。由此可见,朱元璋与朱标间的相互信任是牢固的。
这也是朱元璋从未有过更换太子想法的原因,也是他喜爱朱标的原因之一。以至于在朱标病逝后,朱元璋悲痛欲绝,执意将朱允炆立为皇太孙。
爱屋及乌,便是如此。
只可惜,朱标无福享受这份殊荣,他的病逝对朱元璋打击甚大,爱之深,痛之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