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鼻子的古代刑罚叫什么?古代关于鼻子的刑罚

社会奇闻 2023-03-15 18:11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一、古代割掉鼻子的刑罚叫什么

魏惠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人,楚怀王非常开心。可是,他原本就已经有了一个妃子,叫郑袖。
一山不容二虎,楚怀王十分担心嫉妒心强的郑袖对美人不利。
结果,这郑袖不仅没有表现出生气的样子,反而不断迎合美人,把好吃好喝好玩的东西全送给她。
 
就像一个贴心大姐姐,关怀那叫无微不至。美人由此也十分信任她了。
 
楚怀王知道后,十分感动,就说
 
“女子靠美色来博取丈夫的欢心,而嫉妒了也是人之常情。郑袖知道我喜得美人,却比我还要爱惜她,这简直就是孝子侍奉双亲,忠臣侍奉君主的做法。”
 
郑袖见楚怀王消除了对自己顾虑,就去对美人说
 
“ 大王很喜欢你呢,可是,你的鼻子不太好看,大王不太喜欢哦。以后你见到大王,应该把鼻子捂住,这样大王会更喜欢你的。”
 
这美人一听,十分感激,照着做了。
 
楚怀王就很奇怪,问郑袖“这新人见到我,为什么总是掩着鼻子呢?”
 
郑袖回答“因为她嫌弃您有口臭。”
 
楚怀王大怒,下令让人把美人的鼻子割掉了。
 
割掉鼻子在古代是一种刑罚,叫劓刑,并且这种刑罚在夏朝初就已经出现,到了商周时期更是广泛运用。
 
,古代的刑罚还有刖刑、膑刑、宫刑等等。
 
例如孙膑就曾受过膑刑,当时庞涓嫉妒孙膑的才华,便把孙膑骗到魏国,然后设计陷害了他。而孙膑原名叫“孙宾”,他是受刑之后才改名叫“孙膑”。
 
古代的刑罚形式多样,有较轻的墨刑(在脸上刺字),也有直接流放、株连九族等令人惊骇的刑罚。
 
走进《刑罚的历史》,回顾古代刑罚的发展和演变,一起去看看那些隔着时空都能令人胆战心惊的刑罚,一起去探索人性中那些善与恶的较量。
 
《刑罚的历史》一书作者是中国政法法学教授罗翔,其著有《刑罚的历史》等作品。
 
2018年罗翔教授曾入选法大首届研究生心目中的优秀导师。2020年,其因在相关专业课程中列举了诸多幽默风趣的案例意外成了一名“网红”教授,甚至被称为“一米九的法律男神”。
 
《人民日报》曾评论道“理性而不失温度,感性而不失高度。这不仅是罗翔老师这样法律传播者的愿望,也是在法治社会中我们应有的态度。”
 
若您对这本有兴趣,想要跟着罗翔教授一起了解更具体的刑罚历史,想进一步探索人性的善与恶,可以点击下方的卡片购买哦!还等什么呢~

刑罚的历史 罗翔教授

二、割鼻子的古代刑罚读音

劓刑主要的目的不是惩罚,而是羞辱。

劓(yì)刑就是割鼻子!这在古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观念中,受到劓刑,比杀了自己还厉害。


劓刑由于不受礼教所耻,只有荒淫无道的帝王或者政权才使用,比之其他残酷刑法更让人反感。汉文帝时期,就将劓刑改为笞刑。从此劓刑一般不见刑罚所用,后世有传的只有靖难之役后,永乐帝将建文帝的铁杆忠臣用了劓刑,割掉了鼻子,此举也让朱棣背负了很多骂名!

劓刑是我国奴隶时代长期存在的墨、劓、剕、宫、大辟等五种法定刑之一。奴隶制时代,人口较少,礼教也并不如后世严格。那时候奴隶犯了错。奴隶主并不会轻易杀了他们,但也会让后人以儆效尤,就采取了割鼻这样的刑法。目的就是让他人第一眼看到而心生警醒。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个故事很有意思。相传古时受到劓刑的人羞于见人,就都逃到了蛮荒,久而久之,那里聚集了一批无鼻之人。蛮荒人觉的奇怪,就问他们为何无鼻,受刑之人就骗蛮荒人这是华夏的最高审美。结果蛮荒人人羡慕,争相效仿之。只有上位者因为要管理监督百姓,无权割鼻,只能天天顶着个鼻子做“丑陋之人”。

故事是故事。但有意思的表达了民众从众的心理。但足以说明劓刑对受刑人尊严和人格的伤害!

君笺雅聊历史,多歧为贵。你的关注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动动手指,关注一下。非常感谢!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