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找到古代埋藏诡异的墓
在中国境内有3座神奇的古墓,一座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合葬墓,一座是秦始皇陵墓,还有一座是成吉思汗陵。这三座古墓究竟有何神奇之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纪录片,解开3座千年古墓的秘密。
古人的丧葬文化远比今天丰富多彩,而且还向后人传递着当时社会的文化与特色。古代帝王的灵陵墓规格宏大,是一般老百姓无法媲美的规格,里面还有无数的陪葬品,比如银器、金器、珠宝、陶器等。
这些金银财宝放到现代都是无价之宝,所以历来有很多盗墓贼想要盗取。而为了防止这些陪葬品被盗,古人想出很多办法预防。在还没有被动过的陵墓中,有三座古墓最具传奇色彩,除了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秦始皇陵之外,还有一座就是成吉思汗陵。
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号称“挖不动的寝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死后埋葬的墓穴,现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乾县县城北部的梁山上,海拔足足有6千米。在所有的唐18陵中,乾陵是保存最好的一座主墓,而且也没有被盗墓贼光顾过。
关于乾陵的选址,民间还流传着一个说法。当时唐高宗李治病逝以后,武则天派袁天罡与李淳风前去选地建陵。袁天罡走遍黄河两岸都没有找到合适位置,最终在关中发现了现在陵墓的位置。据悉,袁天罡当时夜观天象,发现梁山上有一处紫气,且与北斗相交。
于是袁天罡急急忙忙前去寻找位置,当时因为没有合适的设备做标记,所以就在发现地留下一枚铜钱。而李淳风在接到命令后也四处寻找,并且在发现地插了一根发簪。武则天分别派人前去位置进行查看,没想到袁天罡与李淳风所选的位置竟然在同一处,而且李淳风留下的发簪正好插在袁天罡留下的铜钱上。
而为什么说乾陵挖不动呢?在唐朝末年的时候,爆发了有名的黄巢起义,黄巢计划派遣40万大军挖掘乾陵中的宝贝,但奈何只挖了40米深的土沟,根本没法找到乾陵墓门,只能败兴而归。
在古代的时候,也发生过军队挖掘乾陵的事情,唐代所有皇陵都被挖了,只有乾陵没被动过。就是在民国时期,军阀孙殿英也盗了不少古墓,不过为了盗挖乾陵,孙殿英派了士兵用炸弹炸出入口,但墓穴依然没有任何反应。所以,就有了挖不动的乾陵的说法。
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做出很多惊为天人的事情,比如统一文字、废分封立郡县、修建长城等。在民生问题上,秦始皇舍得下血本,在皇陵建筑的问题上,秦始皇自然也乐意花心思。为了建成符合自己身份的陵墓,秦始皇派人足足修建了39年。
秦始皇陵也被叫做不敢挖的陵墓,为什么会这样说呢?一个原因是秦始皇陵内部机关复杂,考古人员如果贸然挖开进入,很容易造成安全问题。一个原因是现在文物保护手段欠缺,如果一味地只在乎皇陵里面的文物,很容易造成出土的文物损坏。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文物受损,这对于中国来讲都是巨大损失。目前我国并不提倡主动挖掘古墓,如果墓穴在完好的情况下,就不允许进行挖掘工作,尤其是对盗墓贼控制力度的加强,对于古墓文物也能够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除了合葬李治与武则天的乾陵、中国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之外,还有一座墓穴至今都没有被找到,这就是成吉思汗的陵墓。成吉思汗是草原的霸主,在位期间平复了战乱,继而将周边的小部落一一收入麾下,建立起庞大的蒙古帝国。
在经历过7年西征之后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草原,不过有件事情让成吉思汗深受打击,那就是在西征途中,因为西夏国违背了盟约,导致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的高龄,坚持亲自上阵。
在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灭夏途中染病身亡,当时成吉思汗是66岁。当时元朝施行的是秘葬制度,所以关于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里,到现在没有办法获悉。在查阅了元朝的宫廷秘史,也没有看到相关的资料记载。
不过民间也有传言,称成吉思汗的遗体其实在漠北肯特山的某个位置进行下葬。而为了防止他人泄露成吉思汗的下葬地,凡是在送葬路上遇到的人,基本上都被杀完了,所以才导致现在没有成吉思汗陵墓的消息。
关于成吉思汗遗体的存放,有相关史料记载,是按照蒙古族人的传统来存放,是以大树作为基材,掏空内心即可作为棺材使用。而为了防止后人忘记成吉思汗的下葬地,送葬队伍带了一大一小两头骆驼,并当着小骆驼的面杀了大骆驼。每次祭祀的时候只要跟着小骆驼就能找到陵墓所在,这一秘密随着小骆驼的死亡,也就不再有人知道了。
近年来,盗墓小说改编的影视剧热播,有没有勾起你对古代墓葬的兴趣呢?其实,真正的古墓地宫虽然没有机关怪物,但也相当精彩。旅行途中,不妨另辟蹊径,来一次惊悚刺激的古墓探险之旅。
本文挑选了14处有代表性的古墓地宫,带你“摸金”探墓,一边介绍古代墓葬知识,一边感受墓室里的诡异氛围,还有一箩筐价值连城的“明器”和盗墓故事分享给你。
风水寻龙
咱们探墓之前,先来谈谈“寻龙”这件事,《鬼吹灯》系列中,男主胡八一有本《十六字阴阳风水秘术》,依照其中的“风水术残本”,摸金校尉找到了不少神秘墓穴。事实上,古墓的风水学说由来已久,只不过没有小说里那样玄幻。
古人视死如生,对葬地选择特别重视,尤其是皇陵的卜选,被认为是直接攸关国运的大事,历朝历代的陵墓,除了受地理(靠近国都)、政治(皇帝好恶)和礼制(地位尊卑)的制约,风水也是相当关键的要素。
▲理想风水模式图,明清皇陵的选址范本
“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晋人郭璞所著的《葬书》中。按照风水选墓地,有个核心思想,简单来说,就是选在“生气”凝聚的吉祥地。“生气”是一种有质无形的力量,来源于“龙脉之祖”昆仑山,在“龙脉”中传递,一旦来到地面,遇到风会飘散,遇到水会停驻,所以“生气”凝聚的地方,要四面环山,前面和左右有弯曲抱合的水流来聚气,这样的地方,可以让死者安宁,子孙生活富足。按照风水“寻龙觅穴”在魏晋时期开始广泛传播,明清尤为盛行。
古墓地宫
千方百计找到了古墓,面对错综复杂的陵园建筑,还是会感到迷惑,到底如何才能正确找到地宫入口?看中国古代墓葬需了解“陵”、“寝”、“庙”三个概念。陵墓,实际包括地下的陵寝、地上的宗庙及其他附属建筑。
▲古墓常用语
在所有关于古墓的概念里,“地宫”最为神秘,大家为什么会对“地宫”好奇?主要是因为它揭开了人们对古代的疑惑和对死亡的想象,从地宫中不仅可以窥探墓主人生前的生活,还能“穿越”时光,从商周青铜器的霸气、汉画像石的瑰丽、唐三彩的雍容……见证昔日的文明与盛世。
▲代表性古墓地宫景点分布图
下面就按照历史顺序来一一探墓,文末还有一份整理好的可参观地宫的古墓清单。
文明时代开始,残酷殉葬与黄肠题凑
迄今为止,能够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年代最早的中国古代帝王陵就是殷墟,墓葬等级以墓道条数区分。到西周时,开始以“黄肠题凑”为最高葬制,一直沿用到西汉时期。当时,中国还处在“奴隶制社会”中,王陵的陪葬品丰富,但殉葬制度很残酷。
安阳 | 殷墟
墓主人商代晚期帝王陵和商王族墓
古墓级别帝王陵和贵族墓
地宫看点亚、中、甲字型结构
珍贵文物司母戊鼎、甲骨文等
盗墓往事多次被盗,破坏严重
▲殷墟王陵航拍图
殷墟是商代后期都城遗址,2006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殷墟王陵遗址、宫殿宗庙遗址和洹北商城遗址。王陵遗址区用绿植勾出了商王陵墓的形状,当时的王陵均为“土坑竖穴式木椁墓”,墓葬等级以墓道条数区分图中的四条墓道,东西南北各一条,叫做亚字型墓,等级最高,属于商王;是两条墓道,南北各一条,叫做中字型墓,属于大贵族;为一条墓道,叫做甲字型墓,为贵族墓,比如出土国宝“司母戊鼎”的M260就是甲字型墓。,商代绝大部分墓葬是没有墓道的,比如保存完整的女将军妇好墓。
▲妇好墓墓坑
殷墟的陵墓的形状是上大下小、四周呈斜坡形。最底部还有“腰坑”设计——此坑位于墓主人腰部的位置,用于殉牲或殉人,人们形象的把这种大墓比喻为钻入地下的金字塔。
宝鸡 | 先秦陵园博物馆(秦公一号大墓)
墓主人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景公
古墓级别帝王陵
地宫看点超大中字型墓坑,“黄肠题凑”葬制
珍贵文物刻有铭文的石磬
盗墓往事多达200多个盗洞
宝鸡凤翔这个地方,在春秋战国时代是秦国的国都雍城。秦公一号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发掘的最大古墓,在考古史上有重要的意义它出土了“黄肠题凑”——那个时代最高等级的葬具;有186具殉人,是自西周以来发现殉人最多的墓葬。而且,尽管历代被盗过200多次,仍出土了三千多件文物。
▲秦公一号大墓
你可以站在地面俯视一个可能比自己想象中大的多的墓坑——全长300米,比上面介绍的商王陵还要大上十倍,几十具殉人用的棺木(复制品)整齐地摆放在主墓坑周边,残酷的景象多少会让人感到压抑。在博物馆里还可以参观1:1复制的“黄肠题凑”椁室。
Tips
✦ “黄肠题凑”是什么鬼?
“黄肠题凑”就是皇帝专属的VIP超豪华柏木框,用于放置棺椁和陪葬品。“黄肠”指堆垒的柏木——当时最珍贵的木材,“题凑”指木头头部向内堆放的结构——被安排的整整齐齐。除了先秦时期这座秦公一号大墓,想看更精致的汉代“黄肠题凑”,可以去扬州的汉广陵王墓博物馆和北京大葆台汉墓。
▲双墩一号汉墓的黄肠题凑
秦皇汉帝陪葬坑,藏着地下超级军队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昔日辉煌的秦汉帝国,如今却只能从深埋地下的墓葬中寻找旧日荣光。秦始皇陵是秦代以前陵墓制度的集大成者,汉代虽承袭秦制,但节俭了许多。
西安 |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墓主人秦始皇
古墓级别帝王陵
地宫看点三个陪葬坑里的地下军团
珍贵文物彩色兵马俑,铜车马
盗墓往事有盗洞,但保存完好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陵尚未挖掘,不知地宫究竟何其壮观,不过已发掘的兵马俑陪葬坑就足以震撼世人。
▲兵马俑一号坑
虽然在印刷品上无数次看到过兵马俑,但当一号坑的军阵映入眼帘,还是会被深深震撼。庞大的秦军士兵斗志昂扬的站在那里,他们有不同的容貌,不同的装备,不同的兵器,威武、有序、气势磅礴,看起来可攻可守,无坚不摧。
▲兵马俑二号坑
兵马俑有三个坑可供参观,一号坑面积最大,是标准拍照打卡处,后面有考古现场;二号坑还未挖掘,露出很多残肢断臂无法修复;三号坑最小,却是秦军阵的指挥中心。除此之外,文物陈列馆有复原后的铜车马,不远处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遗址公园就是始皇安眠处。
西安 | 汉阳陵博物馆
墓主人西汉景帝刘启及皇后
古墓级别帝王陵
地宫看点功能不同的陪葬坑
珍贵文物真人1/3大小的汉兵马俑和各种身份的陶俑
盗墓往事盗洞多达几十个,造成不小的破坏
▲汉阳陵地下博物馆
没错,墓主人汉景帝就是延续“文景之治”的优质帝王,汉阳陵也是90年建设咸阳机场时的偶然发现。可参观的地下博物馆是汉阳陵的陪葬坑,馆内昏黄的灯光营造出考古般的神秘氛围,你可以踩在高科技玻璃地面上看密集排列的武士佣、待宰割的牛羊佣和各类生活器具,就像置身于考古发掘现场。每一个陪葬坑都有不同的功能,从中可窥探景帝生前的宫廷生活。
曲折墓道与无尽珍宝,就在两汉诸侯王陵
汉代流行厚葬,古墓庞大,陪葬品也十分丰富,对于西汉帝王陵和诸侯王的墓葬来说,沿用旧制的“黄肠题凑”墓和葬具“玉衣”是标配,但有些地区缺乏木材,采用砖石结构建造墓室更加容易和方便,于是又出现了新的墓葬形式——横穴式崖洞墓,即在山崖中穿凿巨大的洞穴作为墓室,内部形制和结构完全模仿地面房屋建造。这样一来,墓内空间增大,就有了更为复杂的地宫建筑。
徐州 | 楚王汉墓群及徐州博物馆
墓主人西汉楚国的楚王
古墓级别诸侯王墓
地宫看点开山为穴的崖洞墓,有复杂的墓道
珍贵文物金缕玉衣、汉兵马俑、汉画像石
盗墓往事历代屡次被盗
西汉时期,徐州是其诸侯国楚国所在地,因徐州多山的地形,西汉楚王陵大多凿山为墓。狮子山、龟山、北洞山汉墓中复杂幽暗的地宫能让你好好过上一把古墓瘾。
▲狮子山楚王陵金缕玉衣,现存徐州博物馆
狮子山楚王陵曾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王陵地宫中,68米长的甬道一直通向楚王的主墓室,沿途共有6间侧室,用于放置不同的陪葬品。挖掘时,有四组十六块巨大的塞石呈“田”字堵住了甬道,而一组塞石早在古代就被盗墓者凿上“牛鼻眼”用绳索脱出。
▲龟山汉墓入口
龟山汉墓是第六代楚王刘注及夫人的合葬陵,为徐州地区唯一确定墓主人身份的楚王墓,地宫配置更高由两条墓道、两条甬道,15间墓室组成,工程浩大,几乎把山体掏空。龟山汉墓构造精密,56米长的甬道两壁平整光滑,景区设置的一道红色激光从尽头贴壁射出,让你直观感受西汉时期高超的开凿水平——最大偏差只有5毫米,精度达到了万分之一。楚王与夫人的主墓室由一个“开门寻夫”的壶门相通,地宫中有配套的车马库、厨房、浴室、乐舞厅、武器库,还有完整而科学的排水系统。
▲北洞山汉墓结构图
如果你意犹未尽,远在徐州郊外的北洞山汉墓还有汉墓中结构最复杂的绝杀墓道!整个地宫有500多平方米,主体墓室有8间,通过东侧楼梯可下到附属的11间墓室,这里能满足盗墓小说迷的所有想象,而且游客稀少。
商丘 | 芒砀山梁王墓群
墓主人西汉梁孝王刘武一家三口
古墓级别诸侯王墓
地宫看点开山为穴的崖洞墓,地宫有回廊、冰室和高级厕所
珍贵文物金缕玉衣、《四神云气图》壁画
盗墓往事古代已被盗空,90年代开山采石炸山时被发现
芒砀山位于商丘永城以北33公里处,在这里发现的西汉梁国王陵墓群,分布着西汉9位梁王及王后嫔妃共20余座陵墓。开山为穴的地宫结构复杂,这里的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多条地宫在山中开凿,宛如地下宫殿群。
▲梁孝王墓的墓室
三座古墓地宫可供参观,分别是梁孝王墓、梁孝王皇后墓和儿子梁共王墓,绝对让你大开眼界。梁孝王墓开凿于保安山山腰处,从墓道口到墓室的回廊石壁约100米,整座地宫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以及10余间墓室组成。不远处的梁孝王王后墓比王的地宫还要宏大,全长210米,结构也更加复杂。由此可见,梁孝王可能是个“爱妻狂人”。
▲梁孝王王后墓平面、剖面图
与徐州汉墓不同的是,梁王地宫内开凿有巨大的回廊,墓内空间曾用三千多块塞石封堵,塞石上多有刻字,表明墓室的形制正是依照地上现实殿堂建筑所设计。除了令人惊叹的墓道,王后墓中雕刻精美的坐便厕室和贮藏冰块的冰室;梁共王墓墓顶还有历经两千多年仍色彩艳丽壁画《四神云气图》,被誉为“敦煌前之敦煌”。
河北 | 满城汉墓及河北省博物院
墓主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妻子窦绾
古墓级别诸侯王墓
地宫看点开山为穴的崖洞墓
珍贵文物金缕玉衣、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等
盗墓往事未被盗,考古发掘
▲满城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现存河北省博物院
还记得在《三国演义》中,刘备自称是“中山靖王”之后,如今保定的满城汉墓里面就葬有一位真·中山靖王。位于满城陵山山崖上的刘胜墓和妻子窦绾墓相距约100米,墓葬形制相似,由墓道、甬道和多间墓室组成,内部修建了排水系统,刘胜墓的后室也有回廊相绕。墓道口以土坯封门,两道土坯墙被浇铸铁汁,铸成铁墙,如此隐秘的保存了两千多年,直到建国后才被发现。两墓的随葬品豪华奢侈,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都是家喻户晓的珍宝。,满城汉墓的地宫比徐州和商丘的汉墓简单,不过,那些搞得复杂的地宫容易被发现,在古代就已盗空,反而这种简单点的免遭历史的浩劫。
广州 |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
墓主人西汉南越王赵昧
古墓级别诸侯王墓
地宫看点规模较小的崖洞墓
珍贵文物丝缕玉衣、金印和玉佩
盗墓往事未被盗,考古发掘
▲广州南越王墓
广州南越王墓就在中山堂附近,可以说是相当市中心的位置,深埋于此两千多年,直到1983年城市搞基建才被发现。出土时,南越王身穿丝缕玉衣,墓室里有犀角角形玉杯、龙凤重环玉佩、“文帝行玺”金印等不少珍贵陪葬品。如今在墓室原址上修建了博物馆,可以看到千年地宫和出土文物。地宫不大,墓道仅长10米,有7间石室,保存完整。
长沙 | 马王堆汉墓及湖南省博物馆
墓主人西汉长沙国丞相利苍一家
古墓级别诸侯王墓
地宫看点典型的木椁墓
珍贵文物精美的丝织品、帛画、千年女尸辛追夫人
盗墓往事未被盗,考古发掘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T字形帛画,描绘了死后升仙的场景
相比于前面介绍崖洞墓,马王堆汉墓是南方地区典型的木椁墓,虽然没有花哨的墓道,不过布局更紧凑,而且密封性极好,相当于“真空”保存了两千多年,而且从未被盗,简直是个奇迹。
▲复原的马王堆墓室
马王堆遗址在长沙市东郊马王堆医院里面,共有三座墓坑,一、二号墓坑已填塞,对外开放的只是三号墓坑和墓坑上的展览室。丝绸、漆器、竹简等珍贵的出土文物和那具著名的千年女尸都在湖南省博物馆展出,如果不是特别执着的要看墓坑,完全可以只去博物馆,现在的新馆还有复原的墓室,观展效果相当不错。
传统美学传承,欣赏砖石壁画墓
西汉中期以后,画像砖/石墓、壁画墓得以流行,墓室中的砖石壁画或记录墓主人的丰功伟绩,或体现灵魂升仙的愿望,或展现日常琐碎的生活。汉代石刻线条朴拙厚重,魏晋时期变得细腻有了文人气,唐朝壁画更加多彩雍容,发展到鼎盛。走进这一时期的古墓地宫,犹如在古典艺术画廊漫步。
洛阳 | 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北魏宣武帝景陵)
墓主人北魏宣武帝元恪等
古墓级别北魏帝王陵和各个朝代的官僚墓
地宫看点历代地宫形制汇集
珍贵文物画像石、砖画、壁画
盗墓往事屡次被盗已成空
洛阳邙山一带自古就是帝王陵聚集区,有大型的封土墓近千座,早在宋金时期就被盗一空。著名的盗墓工具洛阳铲,就是在盗墓盛行的时代发明出来的。洛阳古代艺术博物馆(也叫“古墓博物馆”)就建在此处,当地人索性把附近历朝历代的古墓都迁移过来,在地下展区按墓葬形制复原展出,就像开了个“地宫展览会”,让你一次看个够。
▲北魏宣武帝景陵
博物馆分为历代典型墓葬、北魏帝王陵和壁画馆三大展区。历代墓葬区搬迁复原上自西汉,下迄宋金时期的代表性墓葬25座,画像石墓、砖画墓、壁画墓统统都有。北魏宣武帝景陵的地宫的墓道很长,入口有一对鲜卑石人像,墓道尽头是方形的墓室,棺床置于墓室西部,相比盛世的帝王陵来说显得有些简陋。壁画馆保存了不少壁画真迹,涵盖壁画及修复壁画的技艺介绍,能增长不少知识。
▲汉画像石
这里是盗墓小说迷的经典打卡地,造型各异的墓室,需要猫腰钻入的地宫,颜色诡异的声控灯都自带阴森恐怖感,如果一个人走下墓道,还是有点害怕的。
嘉峪关 | 新城魏晋壁画砖墓
墓主人魏晋时代贵族
古墓级别贵族墓
地宫看点彩色砖画
珍贵文物《驿使图》等
盗墓往事多次被盗已成空
▲《驿使图》是中国邮政的标志图像
新城魏晋砖壁画墓距离嘉峪关市区约18公里,曾是魏晋时期的墓群,不过多数已被盗,只留下墓室的砖壁画。现在对外开放的只有6号墓,你可以参观一个小型博物馆和三间地下墓室,分别代表着主人的庭院、客厅和卧室。台湾学者蒋勋在讲解《中国美术史》的魏晋部分时,曾专门提到过这座砖画墓,这些砖画只用黑红两色绘制,笔触线条流畅写意,记载了当时的畜牧农耕、出行宴乐,再现了魏晋时期豪门士大夫的起居生活,有一种朴素耐看的美。
西安 | 乾陵墓群之太子、公主墓
墓主人懿德太子李重润、永泰公主李仙蕙和章怀太子李贤
古墓级别贵族墓
地宫看点唐代墓道结构与壁画
珍贵文物《太子出行仪仗图》、《仕女图》、《打马球图》等
盗墓往事曾被盗,仍有不少文物出土
▲懿德太子墓中的《太子出行仪仗图》
乾陵是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合葬陵,很幸运从未被盗,但周边的陪葬墓却屡次被盗,目前有三座地宫开放参观,分别是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和章怀太子墓。这三位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地宫最大的看点就是墙壁上保留的唐代壁画了(是复制品,真品收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
▲永泰公主墓中的《仕女图》
据说懿德太子墓的墓道与未发掘的乾陵墓道几乎相同,可见其规格等级之高。进入墓室,有天井、过洞、便房、前后甬道和前后墓室,象征着生前所住的殿堂和庭院。墓道两侧和墓顶有大量的壁画,依稀可见《太子出行仪仗图》。永泰公主墓的壁画要保存的好一点,墙壁上有《仕女图》,后墓室墓顶画还有《天象图》。章怀太子墓室不大,墓道上有《打马球图》、《狩猎出行图》等,平日里来参观的人很少,显得有些破败。
明清帝王陵,地上地下都宏大壮观
明清皇陵是封建帝陵的荣光,形成了地上地下完备的体系。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三大块,一是神道,二是地上宫殿,三是地宫。皇陵的选择极重视“风水”,地宫也非常气派。
北京 | 明十三陵之定陵
墓主人明神宗朱翊钧
古墓级别帝王陵
地宫看点穹窿顶大石室,“九重法宫”布局
珍贵文物金冠、凤冠、夜明珠和明三彩等
盗墓往事未被盗,考古发掘
▲定陵
定陵是万历皇帝和他两位皇后的合葬墓,十三陵中唯一被发掘的地下宫殿。万历在位48年,比起那些没继位几年就去世匆匆下葬的皇帝来说,他的陵墓建的很周全,也是除了长陵外的第二大明皇陵。
▲定陵地宫
定陵地宫前、中、后、左、右五方位的殿室格局,按照九宫格分布,故称“九重法宫”。内部空间相当宽敞,内有7座沉重的汉白玉石门,设计巧妙,开闭灵活。中殿内有3个汉白玉石座,摆放皇帝和皇后的五供和长明灯。后殿正中央放有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棺椁,棺旁放着装满陪葬品的26个红漆木箱。这座地宫深而潮湿,联想到有些诡异的发掘故事,让人感觉压抑,还好平日里有不少人来参观。
河北 | 清东陵之裕陵和清西陵之崇陵
墓主人清乾陵、光绪
古墓级别帝王陵
地宫看点传统的拱券式石结构,石雕精彩
珍贵文物财宝被盗后下落不明
盗墓往事在民国时期被盗
▲清西陵的泰陵
清帝陵的形制布局和明十三陵类似,主要分布在三个地方,沈阳的盛京三陵葬着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河北遵化的清东陵葬着顺治、康熙和乾隆;河北易县的清西陵葬着雍正、嘉庆、道光和光绪。1928年,清东陵的乾隆陵和慈禧陵就被现实版的“卸岭力士”——军阀孙殿英所盗。
▲裕陵地宫
▲裕陵地宫示意图
目前有四座曾被盗过的地宫可供参观,分别是清东陵的乾隆裕陵、慈禧定东陵、裕妃园寝和清西陵的崇陵。乾隆帝的裕陵地宫是一座地下佛堂,由一条墓道、四道石门和三个主要堂券组成,不仅空间大,在汉白玉的石门、墙壁上,精雕细刻了各种梵文满文佛经和佛像浮雕,非常值得一看。慈禧定东陵的地宫比不上帝王的等级规模,看点主要在地上建筑。光绪帝的崇陵建于乱世,规模已小了很多,地宫中还有盗贼留下的痕迹。
全国不完全古墓地宫清单
除了上面这些古墓景点,国内还有不少有历史意义的地宫可供参观,请把这份“盗墓笔记”收好。
▲全国不完全古墓地宫清单
主要参考文献刘毅《中国古代陵墓》、张雪峰《中国墓葬史》、《中华遗产》杂志“风水”和“十三陵”专辑。
对中国古代墓葬感兴趣的朋友,欢迎来评论区一起讨论哦~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由Travel菌原创,欢迎关注,带你一起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