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彻怎么样?刘彻名字怎么样
1、刘彻怎么样
说到底,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只不过是一个口号罢了。终武帝一朝也没见他真正有重用几个儒生,只不过是戴顶高帽子,便于统治罢了。终究西汉一朝自高皇帝刘邦到汉武帝刘彻对于儒家法度感兴趣的真的没几个,儒生在汉初的地位也是较为低下的。
但儒家在汉初也是有一定的变化的,儒家可以说是最能够应地制宜,因时制宜的一个政治学派(本题单谈作为政治学派的儒家)。
其实儒家在汉初的地位不高也是有着政治原因的,毕竟儒家起于鲁地,而项羽封为鲁公,先秦时期或者到楚汉时期的儒家还是有着如子路一般的勇气的...而在这样的开局条件下进入西汉王朝的儒家却也在不断地革新自己的思想,变换自己的位置,从而在汉武帝时期恢复了元气(这个也和百家招收弟子的标准不同有关,汉家初期以黄老为尊,但黄老学派在中下层人群之中却不能很好的发展壮大,也和他们的学说有关,而儒家本就有有教无类之说,所以儒家的弟子数量也最大,而汉家举士又以孝廉为主,很正常的儒家弟子在中下层官吏中也就得以占到一席之地了)。
回到题目来说,即使如此,汉武帝所推行的政策和他一生所为也很明了地证明了他不过是把儒家作为一块招牌来打,作为他对于黄老学派的一个制衡措施罢了,他并没有想要将儒家的学说作为汉家治国之论,不过作为制衡之器罢了。
这点从他曾孙宣帝“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句对元帝说的话中真正清晰地体现了出来。汉家制度从来不是儒学,不是纯任德教的,行的不过是外儒内法之策。
而就算汉武帝不提出这个口号,不拿儒家来当做他施行与文景不同政策的挡箭牌,儒家这个拥有极大社会影响力和变革勇气的学派还是会上位,而这上位的过程会更加的现实和残酷(其实在历史中,儒家也是这样做的)就如同宣帝对元帝说完上述的话后,元帝还是不能理解,重用当时已经不断改变求生存的儒家,进而开启了元成哀平的西汉衰弱史,也是不可不哀叹的(自然,这个不能全怪罪于儒家,主要还是一个度的问题,一味的宽仁也是会造就恶果的。)
就好像毛泽东主席评价的一样“前汉自元帝始即每况愈下。汉元帝好儒学,排斥名、法,抛弃了他父亲的一套统治方法,但优柔寡断,是非不分”。 自元帝始,儒家已成气候,所以就算汉武帝不提出独尊儒术的口号,只这一点改变,中国历史该怎么样还会怎么样。
,还是觉得诸葛亮的《答法正书》可以说明一点汉武帝的想法,可惜,也均是人亡政怠的下场。
“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累,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土,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敝,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荣恩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矣。”
2、刘彻这个名字怎么样
《史记》汉武帝是看过的 里面秉笔直书刘邦的无赖 刘彻的缺点 ...这个你知道吧3、刘彻名字怎么样
从个人魅力来看,刘秀应该远胜于刘彻,刘秀是一位仁君,谦虚好学,重信守诺,重视生命,战场上,勇敢果断,在幕后,又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在国家动乱时,力挽狂澜,重建汉室。
而刘彻,好杀戮,视人命如草芥,为达到目的,不惜生命财富,喜好诛人九族,甚至自己外婆家,自己本家也诛杀的差不多,如果不是舅舅死的早,也难逃诛灭,至于其他功勋贵臣,也杀的七零八落,终汉武帝一世,天下虚耗,户口减半。
但从历史功绩上来讲,刘秀应该只能算平庸,远算不得优秀,第一,西汉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土地集中问题,刘秀并没有去解决,刘秀建立东汉只是把王莽新政去除,又把西汉捡起来而已,东汉初建人口少了,问题只是暂时掩盖了,到东汉末年,这个问题又爆发出来了。第二,东汉外戚宦官专权可能是历朝历代之最了,刘秀是脱不了干系的,东汉大部分时间都在内部权利斗争中虚耗,东汉开拓进取方面要远弱于西汉。
汉武帝历史成绩,远不是刘秀能比的,第一,秦始皇统一了中国,但百姓可能还会称自己是齐人,燕人,楚人等,但最终在文化上,思想上,精神上完成统一中国的是汉武帝,从此称汉人,之后两千多年,中国人都在努力追求统一或者维护统一。第二,开疆拓土,反击匈奴,建立了一个铁血强汉,影响深远,直到司马氏作死,这近四百年,边境上再没有出现一个强权可以威胁到中国,犯我强汉,虽远必诛,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对敌人来说这就是法律。
,刘秀的意义在于重建汉室,历史上也是出名的好皇帝,但从历史功绩来看,刘秀只能算平庸,前朝的问题,他一样没有解决,东汉的问题多是西汉的老问题,而且还甚于西汉,历朝历代灭亡的原因都不一样,为何如此,因为后面的王朝总会吸取前朝教训,而东汉并没有,东汉灭亡原因与西汉是一样的。没有刘彻,历史可能不一样,铁血强汉,是刘彻所建的,一定程度上刘彻的历史地位应该仅次于秦始皇,远胜于其他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