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被什么人灭的?契丹族建立了什么政策

社会奇闻 2023-03-15 16:38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1922年,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偷偷溜进我国一座辽代古墓,盗走了大量珍贵文物。其中包括150万契丹人一夜之间,凭空消失后的契丹文。
 
那么,拥有150万人口的契丹族人,到底去了哪儿?这还要从头说起。
 
公元907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在黄河以北,创建了“辽国”。之后,契丹人世世代代在此繁衍生息。
 
与其他民族一样,契丹族也创造了自己的文明。,古语有云“创业易,守成难。”
 
契丹族人最终还是未能守住祖先留下来的基业,败在了一位皇帝天祚帝身上。天祚帝登基后,昏庸无道,整日只顾享乐,荒废朝纲。
 
契丹族人都善于骑射,天祚帝也不例外。平日里,他经常带着一只名叫“海东青”的猎鹰,一起外出狩猎。
 
海东青既是一种猛禽,又是一个狩猎的好帮手。它不仅飞行速度快,而且还异常的凶猛。可这种鸟却极为罕见,只生长于东北地区的女真部落。
 
天祚帝为了得到更多的“海东青”,居然以大欺小,厚着脸皮派特使去女真部落索要海东青。当时,女真部落势力不如契丹族,无奈之下,只能将稀有的海东青拱手相让。
 
古人常说“一朝君子一朝臣。”这话是一点都不假,特使带着收集来的“海东青”,在返回契丹的路上,见女真部落的女子个个长得貌美如花,就动了歪心思,对她们轮番进行肆意侮辱。
 
俗语说得好“士可杀不可辱。”这番不地道的操作,让女真部落对契丹人恨之入骨。他们带着对契丹族的仇恨,开始日夜操练,壮大队伍。因为,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虽然,当时女真部落的兵马才有2万,而契丹族的兵马已经多达70万。但为了出这口恶气,女真部落还是决定与契丹族决一死战。
 
这场以少敌多的战役。如果不出所料,女真部落一定会败个一塌糊涂。愚昧的天祚帝也受手下蛊惑,准备亲自征讨女真部落。
 
可两军还未交战,契丹族人就在后方开始了一场叛乱。为了保住皇位,天祚帝只好放弃迎战,回去平息内乱。
 
这场战役,天祚帝明明可以以多胜少,轻松取胜。可却岂料前方打仗,后院着火。真可谓是“内忧外患”。
 
当天祚帝回去“扑火”时,女真部落一鼓作气,杀到契丹族城下。天祚帝被俘,契丹族也就此灭亡。
 
由于之前一直没有历史文献记载,我国考古学家无法确定契丹族的历史真实性。直到比利时传教士克尔文从墓中盗走的契丹文字再现,才证实了契丹族这个民族确实存在过。
 
在我国,一些专研契丹文的考古专家。他们一直数十年的研究契丹文化。为此,他们曾踏遍群山,去寻找契丹族人的后裔。
 
直到1996年的一封信,才揭开了150万契丹人突然凭空消失的“秘密”。
 
寄信人是一位名叫熬拉·丘志德的达斡尔族人。他说“我们的族人很可能是契丹族人的后裔。”
 
考古学家直奔寄信地,见到了信中所说的契丹族人后裔。考古学家发现当地人与契丹族人的生活习惯颇为相似。
 
写信的丘志德对考古学家说“我们族里流传着一个古老的传说,在不远处有着一座类似于长城建筑的边堡,据说是契丹人修建的,而我们都是他们的后裔。”
 
可口说无凭。于是,考古学家从出土的契丹人尸体上提取了DNA,与当地人的DNA进行比对。结果,让人兴奋不已。
 
没错,据数据显示,达斡尔族人就是契丹族人的后裔。至此,也证实了契丹族人并不是在一夜之间,突然消失的民族。原来,他们在灭国后,纷纷逃往各地。
 
每个民族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有些古代文明被后人流传至今,可有些古代文明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代代相传。
 
,无法否认的是,在历史上,还有许多像“契丹族人”一样消失的民族,他们确实存在过,也为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做出了特有的贡献。
 
参考资料《契丹族消失之谜150万契丹人人间蒸发,一封信件,终于揭开谜团》
 
 作者楠山

一契丹族是现在的什么人

宋朝自始至终都没有统一全中国,他们一直在和北方的金、西夏、辽几个民族陷入交战状态之中,多年来的战争史中一直将这段时期称作为“宋辽金夏时期”。

因为这段时期的凌乱,后代的史学家在围绕“这段时期究竟哪个王朝为正统”争论不已,而当年那个凶悍的契丹,现在也成为了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之一。

至于当时让北宋头痛不已的“契丹”,是现在哪个民族,说出来或许会不信。

剧照

令宋朝格外头疼的契丹民族

按理来说,一个王朝刚刚成立的时候,通常是战斗力和凝聚力最强的时候,可是,宋朝对契丹最头疼的时期,也是这一时期。

宋辽战争前后打了二十六年,从宋太宗时期一直打到了宋真宗元年,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北宋有两次趾高气昂的伐辽之战,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

宋朝在军事上的失利,也同样造就了辽国的膨胀,接下来,辽国有九次大规模攻击宋朝,最终把北宋给收拾得服服帖帖。

在整个战争历史中,宋太宗和宋真宗父子的软弱,到了令人难以信服的程度。

而契丹能够把北宋给收拾住,也确实有一定的历史脉络。

在宋太祖赵匡胤刚刚称帝建宋的时候,辽穆宗都已经在位十年了,不过这个时候不是没有机会,根据历史记载,辽穆宗隔三差五就在酗酒和游猎,并且残暴不已,导致国势急剧衰弱。

到了宋太祖赵匡胤称帝十年之后,北宋也算是到了一个战斗力飙升的时期,此时的辽国却发生了内乱辽穆宗被身边六位服务人员杀死,年仅39岁。

这个时候,北宋在忙自己国家的事情,辽国也是如此。

宋太祖死的时候,辽景宗在位十年,他跟前朝皇帝完全不同,通过励精图治的方式使得辽国的国势得以恢复。

而宋太宗也仅仅只干了两件事其一为迫使浙江钱俶和福建陈洪进政权纳土除国;二是伐灭了北汉这一顽固的辽国傀儡政权。

这些事也直接造成了宋太宗产生了严重的轻敌思想,他也就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动了伐辽之战。

有些事,就连宋太祖都没有做成。

过去,在宋太祖称帝之后,曾三次去讨伐辽国的傀儡政权北汉,最终都没能得手,更不要说征服燕云地区了,而宋太宗虽然没有将征服辽国和统一全中国作为战略目标,可是他目标也不切合实际,就是想要收复燕云地区。

这个战略目标不大,可他打出来的都是无准备之仗。

在辽景宗励精图治之下,当时的辽国被认为是所有割据政权中的第一强国,宋太宗对这个强大的敌人发动进攻,可是却显得非常草率。

历史中也有着明确的记载宋军的将士们在二月就出兵北伐,打了外围,功了太原,经历了几个月的苦战,最终获得了一次“伐北灭汉”的重大胜利,战士们打了好几个月,本身就希望能够得到奖赏,可宋太宗根本没提到过奖赏的事情。

而且,在《续资治通鉴·宋纪十》的记载,宋太宗在有一次视察内库的时候,发现宋太祖留下了大量钱财,还曾发出过感慨“此金帛如山,用何能尽!”

对宋太祖的历史和雄心壮志有所了解也知道,这些钱本来就是他留下为收复北汉而存,现在将士们攻下了北汉,可宋太宗却没有格局,觉得大家帮他打天下是应该的。

最要命的是,宋太宗觉得“一鼓作气”最好,也没有让失望的将士们休整和调节情绪。

这一切都是因为,宋太宗将前朝都没完成的“伐辽”看做是吃掉一个小卒那样轻松。

与此,辽景宗这边早已做好了防备,其一是派出了耶律沙等大将领兵前去救援北汉;其二是命令“北院大王等领兵加强对幽州的防备,以备宋军北攻。”

为了幽州的安全,北汉当时遭不住的时候,两次向辽朝求援,可辽景宗为了能保证兵力充足,都没有同意,这一件事都足以看出在这次战争期间,辽景宗的谋略要比宋太宗高出一大截。

而这段时期,也是契丹文明和经济高度发展的阶段,他们的文化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这个在外人眼里凶悍的游牧民族,却对各级官员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其中就包括了“当官就得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这样一来,契丹非贵族的百姓也找到了晋升的渠道,掀起了一阵“读书热”,他们中的不少人,也写出了极为优雅的文章,还有不少人流传有文集传世。

而且,中原的文献不断向契丹输入,有的是买有的是抢,里面的很多都成为了契丹人家中的珍宝,这也反应出契丹人对学习汉文化的渴望。

有了知识水平,契丹人也不再盲目自信,他们也有了共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同样是文明之邦。

,基于这样的认知下,才有了后来的“正统之争”,契丹也觉得自己所创造的国家并不是中原国家眼中的蛮夷,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

,在契丹灭亡的时候,都在全方位和北宋展开争夺。

在那些年的战争中,宋太宗伐辽的目的一直很简单,那就是幽州,也就是现在的北京。

当时,这里是燕云地区的中心城市,若是能夺取了幽州,就能直接控制燕云。

高粱河是永定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幽州外,向东斜穿过城内,流向通州方向。

而这次宋辽高粱河战役的主战场,就是位于幽州东南处。

太平兴国四年,宋太宗驾车来到金台屯,从当地的百姓中挑选出一百多个人来充当“向导”,进入了辽国的境内。

很多被辽国任命的汉族官员看到宋军大旗已至,纷纷向宋军投降,老百姓恭迎王师。

而辽军也确实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两支机动部队部署在幽州城外,一支由“北院大王”耶律希达率领,另一路由“南院大王”耶律斜轸率领。

宋军很快兵分四路攻城,辽军守城的副将耶律学古正在城外指挥,耶律斜轸则在外部和宋军交战。

当年6月,宋太宗移驾城北,向耶律斜轸发动猛击,也取得了小胜,辽军有四百多名汉人出城投降,甚至连范阳县的老百姓都带着酒肉前来犒劳宋军。

可辽军的守城能力也实在太强,宋军攻了很久都没有攻下,宋军只好开始挖地道,结果,三百多名负责挖地道的宋军战士却被生擒。

七月,耶律沙率领辽军抵达幽州,宋太宗立即指挥部队迎战,起初,宋军确实凭借着优势取胜,可宋军已经围困了十多个昼夜,士气非常低落,连续作战能力完全丧失。

耶律休哥率领辽军的精锐骑兵很快赶到,他们手持火把,向宋军实施了反击。

高粱河地区,耶律休哥身受三处枪伤,依旧锐不可当,城内的耶律学古知道援军已到,立即出城迎战,宋军被这突如其来的阵势惊呆,被歼万余人。

最终,宋军很快溃不成军,上至皇帝,下至士兵,完全一副混乱不堪的状态,堂堂宋太宗,竟从百姓手里求得一辆毛驴车,这才拼命向南逃窜。

而耶律休哥的伤势已经让他无法骑马,可他还是命令辽军将士将他抬上车,扶着车去追宋太宗。

真正让北宋走了下坡路的,还是后来宋太宗的一系列措施导致的。

,燕云十六州过去一直都属于中原王朝的辖地,被辽国割走了几十年,从宋太祖时期就想把地给收回来,当地的老百姓也都有着类似的想法,他们都认同中原王朝。

宋太宗攻城的时候,很多百姓仿佛看到了救星,纷纷携带家眷向宋军阵地靠拢,以求得到庇护,结果宋太宗不仅输掉了战争,还对这些逃难的百姓没有任何安置措施,燕云的百姓都非常失望。

回去之后,宋太宗只好查处失律之职,贬了不少官,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甚至,正统史书《宋史》对于宋太宗的评价并不高,客观来说,宋太宗也不是暴君。

不过,自从宋太宗之后,宋朝对于辽也就再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了,从当时来看,协议保住了一百多年的和平时光。

在宋太宗失败之后,这也是历史的必然北宋已被拖入了同辽、西夏两面作战的困难境地当中,各地还经常会发生叛乱的事情,这也是北宋朝廷最为需要注意的地方。

,辽国这边的很多将士也和北宋打了小半辈子了,的几场战役中,他们也不希望拼个鱼死网破,再加上萧太后是个很有视野的女中豪杰,知道入主中原的难度,也提前选择了放弃。

契丹也让北宋头疼了很多年,不过,双方只好一直保持着相持状态。

契丹的变迁

从辽兴宗即位以后,辽朝就渐渐走了下坡路。

那个时代,奸佞当道,百姓困苦,军队也渐渐衰弱了下来,可辽兴宗并没有顾虑到这些问题,依旧多次征讨西夏,这些都迫使了契丹百姓怨声载道。

后来的辽道宗时期,辽国更加衰败,再到天祚帝即位,辽国已经是无力回天。

天祚帝为了解决女真的威胁,下令亲征,结果被女真军队击败,完颜阿古打建立了金朝。

后来,金朝抓住了辽国内部叛乱的机会,进攻了辽国,辽军也不战自败。

辽朝一共有210年的历史,历经了9位帝王。

此后,契丹人也一哄而散,去了很多地方,不过契丹的贵族耶律大石在西北召集起残部,控制了蒙古高原等广大地区,并且建立了西辽。

西辽一共存在了87年,被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灭掉,结束了一段历史。

在西辽灭亡后,契丹族似乎就从历史上消失了。

实则不然,其中有一部分契丹人在贵族的带领下,在克尔曼地区建立了受制于蒙古大汗的尔契曼王朝,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后西辽”,这部分契丹人可能融合进了蒙古、中亚地区人民的血液中。

还有很多没有搬家的契丹人,则在辽朝灭国后成为金朝的臣民,他们也有不少改了姓氏,也有迁往东北和北部地区的。

再到后来,蒙古族渐渐向元朝转变的过程中,契丹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原因很简单女真人灭亡了他们的国家。

,不少契丹人选择跟着蒙古人南征北战,足迹遍布了整个中国,他们有的被安排在各地驻防,还有一些因为表现英勇而当了官,并在当地定居下来。

接下来的几百年历史中,民族间又在不断融合,这也就造成了契丹人看起来好像消失了的假象。

其实,现在的内蒙古赤峰、通辽,还有吉林一带都有不少契丹人的后裔。

很多当代人在了解到契丹人的时候,都和许多武侠小说联系到一起,比如金庸先生的著作中,就有不少提到了契丹的内容。

一直到了2004年,相关专家利用DNA技术,解开了契丹族的消失之谜。

中国社会科学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的专家也得出了结论达斡尔族和契丹族有着最近的血缘关系。

这也就等于承认了,现在的达斡尔族就是契丹族的后裔。

至此,结论就已经很明确了元代蒙古人建立蒙古大帝国的时候,由于连年征战,其中不少契丹人带着各种想法加入了蒙古军大队,就这样分散到了全国各地。

有的保持着较大的族群,比如达斡尔族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留存了下来;还有的小部分分散的部群,则被当地人同化了,后者最难寻找。

而且,契丹族也保持着“通婚制”,所以纯粹意义上的契丹族已经不存在了,这也就是契丹人给人的印象已经是“消失”了的原因。

参考

曾瑞龙.以北汉问题为核心的宋辽军事冲突[J].暨南史学

朱增泉.宋辽战争[J].神剑


二契丹族在现在的什么地方

后人还有,但不叫契丹族了,据史家研究有三种下落第一,居住在契丹祖地的契丹人渐渐忘记了自己的族源,与其他民族融合在一起。
第二,西辽灭亡后,大部分漠北契丹人向西迁移到了伊朗克尔曼地区,被完全伊斯兰化。
第三,金、蒙战争爆发后,部分“誓不食金粟”的契丹人投靠了蒙古,并在随蒙古军队东征西讨,扩散到了全国各地。
元代蒙古人建立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时,连年征战,频繁徵兵,能征善战的契丹族人被征招殆尽,他们被分散到各地,有的保持著较大的族群如达斡尔人作为民族存续了下来,有的被当地人同化了。建立过219年辽王朝的契丹民族,就这样消失了
东北居住的达斡尔族有许多传说、习俗、语言等,与史料上记载的契丹有渊源。其中,至今保持着“同姓可为友,异姓可为婚”的婚俗。同姓间不管疏远了多少代,绝不通婚。

三契丹族建立了什么朝代

契丹族本是游牧民族,后吸收农耕技术,为了保持民族性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分开管理,主张因俗而治,开创出两院制的政治体制。并且创造契丹文字,保存自己的文化。,吸收渤海国、五代、北宋、西夏以及西域各国的文化,有效地促进辽国政治、经济和文化各个方面发展。

四契丹族首领叫什么

吐谷浑,既曾经是一个人名,也是一个古国的名称。这个曾经在公元四世纪西晋时期建立的政权地处黄河上游,祈连山以南,青海湖以西。吐谷浑强盛时地域非常辽阔。这个西方古国,它却来自于辽东。

下图吐谷浑墓出土的骑射金饰片

公元四世纪,西晋时强大的鲜卑占据了北方匈奴曾经占有的北方草原地区。鲜卑的势力越过阿尔泰山到达了巴尔喀什湖以及乌鲁木齐,再往西就是乌孙的地盘了。鲜卑也有几个部,和乌孙相邻的是西部鲜卑,势力大的还有拓跋鲜卑、宇文鲜卑。在鲜卑势力的范围的边缘地带,东南角,宇文鲜卑以南,辽河西岸,居住着慕容鲜卑。西晋时慕容鲜卑的酋长,名字叫涉归。涉归有两个儿子,长子叫吐谷浑,次子叫若洛廆。涉归生前将两个儿子分为两部,在他死后,其长子吐谷浑就率部西迁至阴山,又借道至陇。吐谷浑之孙以祖父名字“吐谷浑”为族名,玄孙时在青海祈连山、黄河上游建国称王。

也就是说吐谷浑是鲜卑慕容氏,鲜卑则是东胡的一支。吐谷浑在唐代被吐蕃所灭。

吐蕃地处西陲,也就是现在的青藏高原。《旧唐书吐蕃传》说,“吐蕃,在长安之西八千里,本汉西羌之地也。”按照《新唐书吐蕃》的记载也认为,“吐蕃本西羌属,盖百有五十种,散处河、湟、江、岷间,有发羌、唐旄等,然未始与中国通。”从《旧唐书》来看,吐蕃属于羌人的一支。

按照现在的考古遗址发现四千年前的青藏高原已经过着稳定的定居农耕畜牧生活,并且手工业发达。四千年前的青藏高原的原始社会已经有了发达的经济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吐蕃是青藏高原上第一个有确切记载的政权,吐蕃的建立者就是古代的藏族人。松藏干布就是吐蕃历史上著名的领导者,称为“赞普”。

吐蕃政权存在两百年而土崩瓦解,分化成多个小政权而分散于青藏高原。

契丹,发源于北方大兴安岭的游牧民族,最早源起于西拉木伦河及老哈河之间。文献中称之为东胡,或直指为鲜卑宇文部的一个分支,也有一种观点认为是“匈奴别种”。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比960年建立的北宋立国还要早。辽太宗时期,契丹改国号为辽,北宋与辽相伴相生,甚至一度约为兄弟,尤其是在仁宗赵祯和道宗耶律洪基时期,两国数十年不识干戈。辽国受到北宋影响,被中原文化浸染,所修文物也是彬彬不异于中华。

下图契丹耶律羽之墓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