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世祖怎么死的?
何谓“祖宗”
沈德斌
汉阴《沈氏家训》第一则中“祖宗往矣,所恃以有子孙者,以其有时食之荐,拜祭之勤耳”。“祖宗”,现在是一个词语,其实,祖是祖,宗是宗,含义不同。那么,什么是“祖”什么是“宗”呢?
“祖宗”这个词,大家都能脱口而出,如“我的老祖宗”,“我的小祖宗”。逢年过节,大祭小祭总会给祖宗们添上一碗供饭。祖宗是祖先?是宗族?还是礼教纲常的代名词?今天,我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祖宗”的来源
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中记载了示+且=祖,祖表示父之父。大+示=宗,宗代表大示。甲骨文五世排序如下。
后来当族系发展变多了,便把一族之内的第一代,叫做“祖”,后世都称作“宗”,而本人叫做“示”。祖宗一词的广泛使用是在先秦时代,周朝的时候将奴隶制邦联管辖变成了宗法制的分封诸侯管辖,除了有军功的异姓封国。周天子,“姬”姓,嫡长子继承制,选中天子之后,其他的兄弟都被派往封国,就此而言,这一代都是祖,天子继承王位的儿子是宗,孙子是宗,其后都是宗。其他封国的兄弟第一代是祖,后世供奉他的都是宗,,活着的都是“示”或者“小示”。
我们沈姓的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个儿子季载,被周武王分封在聃国。所以,我们沈家的老祖先又叫作“聃季载”。
现在的“祖宗”说,是周礼和儒家学说的融汇贯通。
儒家学说宣扬“克己复礼”,大行孝道。这复的礼就是周礼。,后来所谓的“祖宗礼法”,其实是儒家学说和宗法制的融合。
拿唐朝来说,李渊是唐高祖,李世民是唐太宗,李治是唐高宗,其后都称宗。因为都是父死子继,除了武则天时代,睿宗,少帝,中宗的混乱,没有加以区别。
明朝的开国皇帝是朱元璋,即明太祖,他的孙子朱允炆没有庙号,朱元璋的儿子朱棣是承认这个皇帝的。朱棣的庙号是明成祖,而不是宗,他的皇位是从侄子哪里抢来的,不是直接继承父亲朱元璋,在朱家族谱上,单独立项,所以也称祖。
可能有人会问,为什么清朝前期都是父死子继,却有三祖一宗?“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世祖”福临,“圣祖”玄烨。这是因为努尔哈赤的政权是“后金”,是后金之祖,而皇太极是继承的后金政权,所以称宗。福临(顺治)才是大清王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皇帝,称世祖。至于玄烨(康熙)因为在位时间最长,功绩标榜,被称为“圣祖”。
那么,现在祭拜礼上的“祖宗”作何解释呢?
我们老百姓不比皇室,有祖有宗有庙号。对我们的先人,一般都称“公”和“孺人”,或者“考”和“妣”。其实祖宗从字面上来理解,就是神主牌位,祭拜祖宗,就是祭拜神龛灵位。祖宗更体现在族谱的记载规律上,分完家之后,你就是祖,分家之前,沿着族谱往上数,小支有小祖宗,大支有老祖宗。先祖后宗,祖少而宗多。
至于我们在小说中看到,“我操你八代祖宗”或者“十八代祖宗”,那就比较复杂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做深入的研究。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每一个字每一个祠都有来龙去脉,丰富内涵。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想成为一个“文化”人,即使你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是沧海一粟。
图片说明 公元前1042年,周文王第十子聃季载在安徽省临泉县建立“沈子国”。
2021 04 04清明节于合肥绩溪路1518
一、清朝的开国皇帝到底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呢?
优质答案1
个人认为清朝开国皇帝是皇太极。
努尔哈赤只是金(后金)的开拓者和清朝的奠基人。皇太极后来把金改为清,把女真族改为满族,算得上是清朝的开国君主。
不过清朝的后继之君都是以努尔哈赤为开国皇帝,这个从庙号也能看得出来。
优质答案2
感谢邀请。欢迎关注猫叔说历史。
清朝的祖先起源于白山黑水之间。女真族其实历史悠久,只是在历史发展中一直没有强大起来。明朝早中期,中央王朝对东北地区的掌控力还是说得过去的,女真在明朝治下,常常遭到不公平的待遇。这个属于正常,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向来比较强硬,所以,这也给女真后来的反叛埋下了伏笔。
努尔哈赤起初只是明朝军队里面的基层军官而已,只是此人八面玲珑,很会讨领导的欢心,与明朝将军李成梁有不浅的交情。
后来,明朝国势大衰,尤其是万历后期,国家财政困难、吏治腐败,整个帝国陷入了空前的危机中。努尔哈赤看准机会,从军营逃回了老家,开始创业。经过多次的战争、兼并,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个部落,他本人也当了部落的联合长官。此时,明朝已基本无力插手。
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国号“大金”(史称后金),成为后金大汗,年号天命。也就是说,努尔哈赤建立的是“大金”,而非“大清”。1626年,努尔哈赤身患痈疽,后来,病情恶化,一发不可收拾,不久病逝,享年68岁。终其一生,他建立的政权都成为“金”。
1626年,努尔哈赤去世后,按照遗命,皇太极继承汗位,此时国号依旧是“金”。皇太极上台之后,开始模仿中原政权对女真各个部落进行改革、整合。那时候,金国其实更像是一个松散的联邦,经过皇太极的一系列整顿,金国才逐渐像了一个国家。他重用汉人,听从汉人的建议,逐步削弱明朝实力。可是,皇太极比他老子的野心大,他的目的是取明朝而代之。所以,10年后,也就是1636年,皇太极迁都到盛京(也就是沈阳),宫殿就是个山寨版的故宫,可见他对中原政权的模仿有多痴迷。皇太极从此不再称汗,而是称“皇帝”,改国号为“大清”。
也就是说,“大清”这个国号是皇太极即位10年以后才改的,所以,大清的开国皇帝是皇太极无疑,努尔哈赤只能说是大金的开国君主,连皇帝也不能称。他的帝号是后期子孙为他加上的。
好了,不知是否表述清楚了呢?如果有不同意见或者补充意见,欢迎留言讨论,但谢绝语言攻击。
二、6岁登基,24岁去世,小透明的顺治皇帝庙号为何可以称“世祖”?
优质答案1
谢谢邀请,关于在位仅18年的少年天子顺治帝,为何死后会被称为世祖的问题,在当时确实是有过争议的,但最终还是被认定为祖,具体是由当时的内外形势、顺治本人为政举措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一、为何会产生争议之根源在分析顺治为何会被称为世祖之前,我们先来分析分析关于为他定庙谥为何会产生争议。之所以百官会产生争议,主要还是因为在此之前,其父皇太极已经被定庙号为“清太宗”,所以作为他的儿子,按照惯例,顺治再如何彪炳千秋都应当遵守成宪也定为“宗”,而另一派的大臣却主张改宗为祖,由此而引发一场热议。
顺治帝画像
二、浅析内外形势关于顺治帝为何能被称为祖的第一原因,便是当时的内外形势。表现在大众认知上,虽然按照正常的清朝起国号的时间来算,是1636年(崇德元年),但实际上,现今我们普遍认可的都是以1644年(顺治元年)为起点,到1912年(宣统三年)为终点,凡历268年。至于为什么这么判定,就是因为1644年发生的清军入关,由位于东北的偏安一隅,转为驻守中原的全国性政权。按照这样分析,虽然在皇太极在位时期就定为清朝之名,但在顺治朝完成了质的变化,在主张定“祖”的一派人心中,这是等同开国创基之大举,功大于德,所以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庙谥之法,理应尊为“祖”。
可能在此有朋友会说,入主中原一事实际上在其父皇太极在位时期就已经将准备工作都已打好,但可惜在八月初九猝然崩逝于盛京,所以计划不得不戛止。而6岁的顺治继位后,又有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在长达七年的时间里,顺治虽然贵为皇帝但如同傀儡一般,而入主中原一事又是多尔衮亲自操持,所以在政权性质改变一事上,顺治并未出力。
多尔衮雕像
话虽如此,但不论对内知情者有多少(顺治的前七年“傀儡”生活),对外,不可否认,顺治继位后就是大清的九五之尊,而追尊其为“世祖”则是对其皇帝的尊贵身份和拥有实权的最佳辅助。
三、顺治本人为政举措,世祖实至名归如果说在第一点分析当中,清军入关实际上由皇太极和多尔衮二人更多助力,顺治追封世祖有些牵强,那么关于他之后的一系列举措,则充分证明了其世祖之名实至名归。
1、突破束缚,重用汉臣
在顺治之前,由于明清两朝的紧张关系,所以努尔哈赤与皇太极即使接纳了明朝的降将,在正式派发具体任命之时,还是有诸多顾虑和戒心的。而顺治在1651年(顺治八年)亲政之后,突破传统开始大力任用汉臣,诸如范文程、洪承畴等人都受到了顺治的重用,这不仅可以在全天下面前树立一个贤君的形象(毕竟还是汉人多),而且也能使降将更加心悦诚服忠心指数暴涨。
顺治帝剧照
2、大力复兴农业经济
由于常年的战乱,导致清朝初期面临农业疲颓的状况,顺治帝听从范文程等人的建议,不仅设立了兴屯道厅,鼓励倡导屯田之策,颁布《赋役全书》,令农业窘境得到实质性的好转。
3、整顿吏治
顺治帝亲政之后,吸取了明亡之教训,向七品以上的大臣政绩革除吏治弊端之策,在群臣群力自己详加思虑之后,以甄别之法来进行各级官员自查,优良的举荐,不端者淘汰。为了将此政策更显权威化,顺治甚至自己亲自上阵,亲选官员求贤能。自1653年(顺治十年)三月之后,定京察(在京对全国各级官员普查)之策为三年一度,就此成为定制。
皇太极画像
4、在位期间基本实现统一
前面说到,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代表清朝的权利中心由关外迁到关内,但当时尚不能算作统一,直到1659年(顺治十六年),才基本实现全国性统一,而此时距离顺治亲政已经8年,所以作为掌握实权的皇帝,清朝的统一自然少不了他的英明决策。
小结正是由于有内外形势、在朝为政举措等方面的综合影响之下,在1661年(顺治十八年)正月三十,也就是顺治帝驾崩后的第23天,由安亲王岳乐等人向继位的康熙上奏,建议以“神武止戈、崇文劝学、化行教洽、远治迩安”等为由,得出大行皇帝“德固懋昭,功尤隆著”的结论,故根据“祖有功而宗有德”的传统庙谥之法,理应定为祖,而世又有“开创新时代”之意,而这恰恰与顺治本人十分贴近,虽然不是王朝的创建者,但却是新时代的开创者,故“世祖”之名合情合理,实至名归。
康熙帝画像
行文不易,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大家!
优质答案2
谢谢邀请!
顺治帝是皇太极11个儿子中,排名第9的儿子,叫爱新觉罗·福临。皇太极过世后,长子豪格与多尔衮争位不下时,在孝庄皇后的帮助下推顺治即位。在顺治帝短暂的18年在位时间,其中前7年差不多是傀儡皇帝,因为这七年是摄政王多尔衮摄政时期;在后面的11年里,是顺治帝亲政的时期。
纵观顺治帝一生的功绩主要有如下几点:定都北京保护故宫,中国历代王朝更迭,胜利者几乎都毁掉原来帝皇所建的宫殿,造成不可挽救的损失;攻占南京,统一中原;废除三饷减少农民负担,兴利除弊,使用汉人;亲善蒙古,治理西藏,加强民族团结;惩治贪官,整顿史治使国家繁荣富强;崇文兴教,倾心汉化,促进国家人才强化发展。
作为少年天子的顺治帝,通过十多年对国家的整顿吏治,向高度集权目标迅速迈进。可他在感情上显示出的,却是帝王罕见的唯一痴情——为一位妃子董鄂妃而逆母、出家,对前段控制自己,杀害自己胞兄的多尔衮恨之入骨——挖墓鞭尸,全程否定。顺治爱妃董鄂妃因痛失爱子悲伤而终,顺治遭遇连失两位亲人打击,郁郁而终才24岁,是位爱憎分明的皇帝。
顺治帝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是正式入关的第一位皇帝。努尔哈赤谥号“太祖”,皇太极是“太宗”,顺治18年顺治帝过世时,很多大臣讨论时多数人同意用“世祖”为庙号的。
三、大清第一位中原之主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
优质答案1
第一位入主中原的中原之主那就是大清实际上的掌权人多尔衮了。
第一位入主中原的皇帝是顺治。
爱新觉罗.多尔衮
生于1612年11月17日 死于1650年12月31日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
成就
征战漠南蒙古与李氏朝鲜,率军入关、统一全国
重点事迹与决策
一:
进入北京后的第三天,多尔衮以为明朝崇祯皇帝讨贼复仇为旗号,命官兵、人民为崇祯皇帝服丧三日,还命礼部等部门准备以皇帝的礼仪厚葬崇祯皇帝。这些表面的工作无疑“收买”了很多人心,让很多明朝官民放松了对清朝和多尔衮等的戒备心理,甚至以为清朝真的只是来为明朝复仇而已,并没有占据关内的想法。增加认同感,这是多尔衮的第一步棋,事实证明效果很好。
二
继续任用原明朝政府和大顺政权的官员,而且官职只升不降。令在京内阁、六部、都察院等衙门官员,俱以原官同满官一体办事”,这一举措很好地保留了原来明朝的行政体系,能够帮助满族的官员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对弈稳固清朝的统治大有帮助。
三
颁布剃发令,所以清朝汉人都留牛尾辫就是他颁布的法令。
结局
在皇太极崩逝,他和皇太极长子豪格争夺皇位,因双方僵持不下,转而扶持年幼的福临,多尔衮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福临继位,称摄政王,后来顺治帝还要称其为皇父,多尔衮的各项规格用度,直逼顺治,这也为日后顺治清算多尔衮,留下了隐忧。多尔衮在顺治七年冬死于塞北狩猎途中,刚开始还被厚葬,被追封为“清成宗”。两个月后,于顺治八年剥夺多尔衮的封号,并掘其墓。多尔衮身前荣耀,死后遭遇了极大的屈辱。直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为其平反,恢复睿亲王封号,评价其“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
优质答案2
清朝第一位正式入主中原称帝的是清世祖福临(也就是顺治皇帝),至于顺治结局有不同的说法
①据清史稿记载顺治帝是在1661年因为得了天花医治不好驾崩的,在顺治帝驾崩了以后,他的棺椁停放在了景山的寿皇殿。
②出家之说,该说法认为顺治因心爱的女人董小宛被自己的母亲孝庄皇后害死,心灰意冷剃发出家,遁入空门。
至于原因如果是第一种,那么就是当时医术不发达。如果是第二种,那么就是为情所困。
天下奇闻
- 世界各地奇闻异事 世界各地奇闻异事大全
- 世界各地奇闻趣事 世界各种奇闻轶事
- 世界发生的4大未解之谜 世界发生的4大未解之谜
- 世界第一高人是谁 世界第一高人照片
- 世界99大未解之谜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事件大全
- 奇闻异事大全500例 十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 七种人容易招鬼 七种人容易招鬼身上有鬼的人面
- 七鳃鳗恶心图片 七鳃鳗原图
- 葡萄牙车祸灵异事件 葡萄牙车祸灵异解密
- 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 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帖子
- 盘点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_有几个
- 欧洲杯比赛时间确定 欧洲杯比赛结束时间
- 女娲吃人的照片可怕 女娲吃人的样子
- 女孩肚子里有老鼠 肚子里的肚子里有老鼠
- 农村真实鬼故事 超恐怖真实农村鬼故事
- 蒙古是怎么灭亡的 蒙古是怎么灭亡的视频讲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