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动物最胃酸,胃酸浓度最高的动物

社会奇闻 2023-03-15 08:58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世界动物最胃酸的一种动物,这种动物就是我们熟知的老虎。老虎的胃酸可以达到十分恐怖的程度,一般的猫科动物根本无法承受。在非洲大草原上,却有一只猫咪,它的胃酸比老虎还要厉害,甚至可以将猎物吃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吧。非洲大草原上的猫咪为何此厉害?原来它的胃酸比老虎还要厉害!网友不敢相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哪种动物胃酸最强大

1、 凶猛的斑鬣狗

非洲大草原有两个顶级猎食者,一个是狮子,另一个竟是斑鬣狗。之所以诧异,与斑鬣狗长期吃食动物的腐肉大有关系,印象里只有弱者才吃食别人的“残羹剩饭”。

其实不然,斑鬣狗咬合力不输于猎豹,又讲究团体作战,除了畏惧雄性狮子外,压根不把其他动物放在眼里,所以斑鬣狗又有“非洲二哥”的称号。除了非洲二哥的称呼外,当地土著人还送斑鬣狗一个“掏肛者”的称呼,本文着重介绍“掏肛者”的由来。

斑鬣狗是鬣狗的一种,还有棕鬣狗、土狼、条纹鬣狗三个兄弟,后者基本全靠吞食腐食生存,斑鬣狗75%以上食物通过捕杀获得,无疑是它们中间最有“出息”的一个。斑鬣狗体长90-160公分,体重40-85公斤,雌性斑鬣狗比雄性体积明显偏大,单是体重就高出15%。

正如网友所料斑鬣狗群落属于典型的母系社会,雌性斑鬣狗支配所有的食物资源,雄性则处于最底层,地位不及刚出生的雌性斑鬣狗幼崽。

斑鬣狗善于奔跑,最高时速达50公里,再配合性情暴躁、善于攻击的习性,捕食猎物成了它唯一的乐趣。资料显示,成年斑鬣狗一次可连皮带骨头吞食15公斤的猎物,足足占体重的1/4。

问题的关键是斑鬣狗并非每天都能果腹,部分斑鬣狗顺势养成藏匿食物的习惯。经过几百年的演化,斑鬣狗和秃鹰一样练就了吞食腐肉的本领。当草鱼食物匮乏时,或和其他动物抢食、或吃掉遗弃的腐肉。

斑鬣狗多选择夜间捕食猎物,白天吞食腐肉,腐肉散发的腥臭味常把附近嗅觉敏锐的秃鹰吸引过来,纪录片中斑鬣狗和秃鹰一起出现,则是对非洲草原最真实的写照。

腐肉里含有大量的细菌,甚至病毒,斑鬣狗却照吃不误,这与它强大的消化系统密不可分。网友知道人的胃酸PH值在1.5-3之间,斑鬣狗的胃酸PH值竟接近于0,这点和它的老朋友秃鹰如出一辙。强大的胃酸下,别说刚滋生的细菌,就连消化整个猎物也不在话下,包括猎物的牙齿、骨头、犄角及皮肤、毛发统统不放过。

事物总有两面性,强大的胃酸、消化系统,使斑鬣狗和秃鹰两种动物拥有不错的免疫系统,一般的细菌、病毒都不会感染它们。也正是强大的消化、免疫,它们不断从斑鬣狗、秃鹰身体的其他部分吸取能量,以至于它们的皮毛总是呈短小、杂乱的状态,外貌更是成为非洲草原动物中的丑陋典范。

2、奇葩的吞食方式

狮子、老虎多采用锁喉的方式将猎物颈脖咬断,接着从伤口处扯裂到腹部再吞食。斑鬣狗不同,它和非洲野犬的捕猎方式类似,不断追逐猎物直至一个较长的距离部分动物因体力不支而倒地;部分动物则因无法承受心脏剧烈跳动而倒地。

遇到大型难对付的猎物,它们也会选择先围捕、再撕咬尽快结束战斗。吞食大型动物时,斑鬣狗会选择从动物的下体(肛门处)开始,并撕开动物的腹部,所以斑鬣狗又有“掏肛者”之称。那么为何斑鬣狗选择从它的肛门处下嘴呢?

斑点鬣狗有Wildebeest角

是种群里的激烈竞争。斑鬣狗食物量大,意味着吃得多,否则难以果腹。当遇到食物后争夺成为了必然。斑鬣狗和其他动物不同,它们争夺时一般不会发生激烈的对抗,包括撕咬,而是比谁吃得快。肛门处无疑是最柔软的地方,再加上有豁口方便牙齿的撕扯,自然成了最佳选项。

斑鬣狗

猎物肛门处味道是最“浓郁”的地方。斑鬣狗吞食腐肉的缘故,对这些气味怪异、强烈的东西格外敏感和偏好。除了肛门外,内脏也是斑鬣狗争夺的对象。

则是强大的消化、免疫系统为斑鬣狗提供了保障。肛门处柔软易撕扯不假,但也是细菌、病毒最容易滋生地方,稍有不慎反倒“引火烧身”,但斑鬣狗却因强大的胃酸照吃不误。

事实上腹部、内脏是几乎所有肉食动物的最爱,包括老虎、狮子把猎物咬死后,也是尽快找到腹部。毕竟这部分肉质软嫩且有味道。没有哪个动物傻到费劲蛮力朝着骨头使劲。

原创老高

二动物胃酸排名

鸟的消化能力最强,鸟的消化过程最快,它们吃浆果,从吃下去到排泄出来,只需30分钟,吃蝴蝶之类的昆虫只要15分钟.更有趣的是,浮鸥鸟吃鱼时,当鱼尾还露在嘴外时,鱼头已经在它的胃里消化了.扩展资料

消化系统发育过程脊椎动物的消化系统虽因动物的种类不同而有一些差异,但其基本形态非常相似。个体发生胚胎发育到一定时期,扁平的胚盘便卷折成圆筒形,内胚层被卷入筒状的胚体内,成为一个盲管,从而形成了原始的消化管。原始的消化管一般可分为3个部分头端部叫前肠,尾端部分叫后肠,与卵黄囊相连的中段叫中肠。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前、中、后肠又分化成各消化器官。一般在胚胎发育的第四周,前肠衍化为咽、食管、胃和十二指肠三分之二的部分;中肠衍化为十二指肠的后三分之一部分以及空肠、回肠、盲肠、阑尾、升结肠和横结肠的前三分之二;后肠衍化为横结肠的后三分之一以及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和肛管上段。在前肠头端的腹面,有一个由内外胚层直接相贴而成的圆形区域,叫做口咽膜。口咽膜的外周高起,中央凹陷,叫做口凹。在胚胎发育的第四周,因为口咽膜破裂,口凹与前肠相通,所以原始的口腔与鼻腔是相通的,一直到胚胎发育的第八周末,由于腭的形成,口腔和鼻腔才被分隔开来。腭的形成是由两侧向中线生长愈合而成在胚胎发育中,如果两侧腭突未能在中线合并,便产生腭裂的畸形。后肠末端为一膨大的部分,叫做泄殖腔。在胚胎的第七周,由间充质形成的隔将泄殖腔分为背侧的直肠和腹侧的尿生殖窦。直肠末端由肛膜封闭,肛膜外周突起,中央凹陷,叫做原肛。第八周时原肛破裂,肠腔与外界相通,直肠的末端部分叫做肛管。肛管下部由原肛形成,其上皮属于外胚层。原始消化管分化为上述各段的,胰、肝和牌也从原始消化管上皮中分化出来。肝和胰都是从肠的内胚层发生的,它们的原基都出现于胚胎发育的第四周。脾是从胃背侧系膜的间充质团发生的,以后完全独立而与胃无关。消化管 有两处膨大——胃和降结肠,它们分别具有贮存食物和粪便的功能。人消化管总长约6~7米,其中从门齿到胃出口部约长75厘米,小肠长4~5米,结肠约1米,直肠约20~25厘米。组织解剖消化管壁的构造,除口腔外,一般可分4层,由里向外,依次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外膜。黏膜经常分泌粘液,使腔面保持滑润,可使消化管壁免受食物和消化液的化学侵蚀和机械损伤。消化管有的部位上皮下陷,形成各种消化腺,大部分消化管黏膜均形成皱褶,小肠黏膜的皱褶上还有指状突起——绒毛。这些结构使消化管的内表面积大大增加,有利于吸收,故黏膜层是消化和吸收的重要结构,黏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其中含有较大的血管、淋巴管和神经丛,有些部位的黏膜下层中没有腺体。消化管的肌层除口腔、咽部、食管上1/3以及肛门等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分消化管的肌层均为平滑肌。

鸟的消化过程最快,它们吃浆果,从吃下去到排泄出来,只需30分钟,吃蝴蝶之类的昆虫只要15分钟.

更有趣的是,浮鸥鸟吃鱼时,当鱼尾还露在嘴外时,鱼头已经在它的胃里消化了.

三胃酸浓度最高的动物

蛇的胃酸最强大排等一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