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种一粒粟下一句(春种一粒粟的后一句)

社会奇闻 2023-03-15 08:58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春种一粒粟下一句话,秋收万颗子下一句话,冬藏万颗子下一句话,人生一世不容易,一句话说得好,福气满门来。”这是我们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名句,也是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的一句话。

本文目录一览

  • 1、
  • 2、
  • 3、
  • 4、
  • 5、
  • 6、

春种一粒粟,下面一句是什么,有谁知道

春种一粒粟的下一句是秋收万颗子,出自诗人李绅的《悯农》二首其中之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文赏析】

春种秋收,农民们四季忙碌。四海的田地都结满了果实,那些劳动者还是两手空空。强烈的对比带给了人们沉重的思考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呢?

诗人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集中刻画了一个不平等的社会所带来的矛盾,道出了百姓之声。诗文亲切感人,概括却不抽象。诗中虚实结合、相互对比、前后映衬,增强了诗的表现力。所以,这首诗虽然通俗明白,却不单调浅薄,让人常读常新。

春种一粒粟下一句是什么?

秋收万颗子。

悯农

【作者】李绅 【朝代】唐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翻译: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这首悯农诗,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和对浪费粮食的愤慨。在盛夏的正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锄地,汗水淌滴在庄稼地里。可是谁又知道,碗中的每一粒饭都包含着农民的辛苦啊!

李绅不懂得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道理,,我们从几十年之后唐末农民起义的「天补平均」的口号中,便不难看出这两首诗在客观上是触及到了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的。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下一句是什么?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李绅《悯农》

1.悯怜悯。

2.粟(sù)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春种一粒粟,下一句

春种一粒粟,下一句秋收万颗子。出自《悯农》其一。

《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这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全诗风格简朴厚重,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并运用了虚实结合与对比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这两首诗不仅在民间广泛流传,在文学史上亦有一定影响。

词句注释

⑴悯怜悯。这里有同情的意思。诗一作《古风二首》。这两首诗的排序各版本有所不同。

⑵粟泛指谷类。

⑶秋收一作“秋成”。子指粮食颗粒。

⑷四海指全国。闲田没有耕种的田。

⑸犹仍然。

原文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春种一粒粟,下一句是什么?

“春种一粒粟”是摘自李绅的《悯农》其一,拼音版如图。

全诗的意思是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悯农》其一

春种一粒粟的下一句是什么

全诗 悯农

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3. 犹还。

4四海泛指全国各地。

译文

春天,农民把一粒粒谷子种下,秋天就可以收到很多粮食。虽然全国各地的土地都被农民耕种,但农民还是因为粮食全被佞官夺去而饿死。

赏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这是小学的课文,意思都写了,希望能帮到你,最好采纳最佳答案。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