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搞怪的糖果 世界有名的糖果

社会奇闻 2023-03-15 08:55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世界上最搞怪的糖果,一起来看看吧!第一个就是小黄人了,这个糖果看起来非常的可爱,上面有一个小黄人的头像,还有一个小黄人的眼睛,真的是非常的的卡哇伊了。第二个就是哆啦a梦了,这个糖果看起来也是非常的好看,里面有一个哆啦a梦的口袋,还有一个大大的口袋,真的是非常的可爱了了。

零下40度也能存活,冰淇淋味的水果你吃过吗?盘点世界上最奇葩的6种水果,你可能一种都没有吃过。

印加豆

这个看起来像毛豆的东西叫做印加豆,也被称为冰淇淋豆。这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水果,属于含羞草科。

印加豆

豆荚表面有很多褶皱,虽然看起来不大好看,也完全没有正常水果的颜色和质地。不过它在秘鲁、巴西和委内瑞拉这些地方很受欢迎。“印加豆”这个名字也是取自拉丁语,意思是“可食用”。

据说它吃起来质地细腻,香甜可口,所以才有了“冰淇淋豆”这样一个称呼。

印加豆常年生活在20到30摄氏度的地方,平均降水量也很多,而且在贫瘠的土地上也能快速生长。

印加

树身可以用来遮阴,种皮能制作酒精饮料,叶片和根还能入药,在当地很受欢迎。

云莓

云莓被称为水果界的松露,又叫兴安倒悬子,多生长在北极圈内,哪怕是零下40度都不影响它开花结果,是北欧童话中最难寻找的水果精灵。

云莓

它的果实近似球形,由一个一个小瓣组成。颜色多为橙黄色,很漂亮,有人说这是蕴含着夏日阳光的金色果实。味道没什么特别,就是酸酸的,维生素含量很丰富。

古时候的北欧人会把云莓做成果酱,用它的酸味来掩盖肉的腥味,也能让肉吃起来嫩一点,有一道经典的瑞典菜就是用驯鹿肉搭配云莓做成的。

云莓

虽然现在已经实现了人工培育,在我国东北也有分布。但人工培育的大多还是用来做观赏植株,不能用来当水果吃,云莓的价格依旧是不便宜。一些护肤品和果酒里也会有添加,很受北欧人喜欢。

木苹果

印度木苹果,学名叫象橘,或者是三叶木橘。你可能在很多美食视频中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印度小哥拿着破伤风之刃,不停地刮着一个灰不溜秋,看起来像烂土豆一样的东西。这其实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木苹果。

木苹果的果皮十分坚韧,就像皮蛋表面包裹的石灰壳一样。吃的话需要用小刀剜开果皮,把里面的果肉给一点点刮出来。

木苹果

新鲜的果肉吃起来又涩又苦,直接吃谁也受不了。但印度人认为这种水果吃了对身体有好处,还把它视为圣果。于是呢,他们就在木苹果中加入秘制酱料,掺一点柠檬汁和玛莎拉,干净又卫生啊朋友们。

言归正传,用科学的角度来看,木苹果的确有一定的食用价值。木苹果的果肉里含有一种生物碱,可以促进肠道蠕动,有助于消化,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果实和叶子晒干后还能入药。包括台湾省在内的很多地区都在尝试栽培。

阿基果

这种水果原产于西非地区,也被称为“西非荔枝果”。但其实它和荔枝只能算得上是近亲,是无患子科的不同下属。

阿基果虽然看似鲜艳,也是牙买加的“国果”,但这玩意儿吃不好的话可能就会中毒。

要注意,它红色的外皮是不能吃的。只能等到每年的1月份和6月份,阿基果完全成熟以后,红色的外皮变成鲜红色时,用当地人的话说,果皮就会像打哈欠一样裂开,这时就可以采摘了。

阿基果

阿基果裂开后会露出三个奶黄色的的果肉,果肉连着黑色的大种子。更奇葩的是,明明是水果,果肉却不能生吃,必须搭配其它的食材一起做成料理。不过牙买加人却以此为荣,用它招待来自世界的游客。

马鲁拉果

马鲁拉果又被称为大象果,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外号,是因为一到每年的两三月份,你就会在非洲草原上看到一群大象像喝醉了一样,横七竖八地倒在地上。

马鲁拉果看上去像李子,原本是碧绿色,成熟后变为黄色,并且伴有非常浓郁的果香。味道也很不错,甜中带酸。

马鲁拉果

非洲的大象和狒狒很喜欢吃这种水果。呢,马鲁拉果含有一定量的酒精,而大象的食量又大。大量的果实会在大象的胃里不断发酵,最终的结果就相当于喝下去了一大桶啤酒,很快就会出现出醉酒的模样。

醉醺醺的大象会下意识地大量喝水来缓解,结果只能是越喝越醉,睡上两三天才会醒来。

猫屎瓜

猫屎瓜分布在秦岭和巴中地区的深山里。它还有一个渗人的名字,“死人手指”。

这种水果即使你看到了也不会喜欢吃,猫屎瓜通体呈蓝色或蓝紫色,从进化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一般会很排斥这种颜色的食物。

猫屎瓜

即便你强忍着不适把它的外皮剥开了,里面的果肉也是黏黏糊糊的,并且夹杂着粒粒分明的种子,看起来就像一条恶心的毛毛虫。

不过虽然长相奇特,这种水果的味道却是十分美味。微甜入蜜,口感比较倾向于香蕉,放到古代也是皇室的贡品。

猫屎瓜富含果胶、糖和维生素,一般被用于加工成糖或果酱。并且它的种子也有很高的出油率,果皮能用来提炼橡胶和入做中药。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