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补习班事件(最近的补课班)

社会奇闻 2023-03-14 17:32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最近的补习班事件,我们不难发现,教育部门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家长们的焦虑却越来越严重。尤其是现在的中小学生,他们面临的压力更大,因为们面临升学的压力,还有就是他们面临的就业压力。所以说,中小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那么,如何解决这个问问题呢?,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减负”。这个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它的意思是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单亲家庭的孩子本应得到更多温暖和关爱,她却遭老师辱骂导致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从此学业荒芜,至今仍在求医问药路上。

女生拒绝班主任校外补课遭孤立辱骂?

曾抱母亲哭到凌晨1时拒绝上学

这名女生叫谢羽(化名),出生于2002年7月,家住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某小区。

母亲关女士告诉记者,女儿9岁那年她与丈夫离婚,女儿判归她抚养。

她说,女儿自小学三年级开始,一直在沈阳私立实验学校上学,读的是住校,“她初中班主任姓纪,30多岁,博士,教数学。”

关女士介绍称,2016 年女儿读初二年级时未能参加纪老师举办的课外补习班,多次遭当众辱骂、嘲笑,还要求同学孤立她,不许和她来往。

她对记者回忆说,2016年5月26日晚上930左右,她突然接到纪老师电话,要她快去把谢羽接回家,说她在学校要死要活的。

她说,把女儿接回家后了解到,当晚女儿与同寝室最要好的一名同学发生矛盾,但双方很快就和好了,后来纪老师把谢羽带到班上,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对她进行嘲笑、侮辱,引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当时谢羽情绪十分激动,心里非常恐惧,哭得很伤心,喊着要找妈妈。”

关女士称,当晚女儿回家后抱着她一直哭到凌晨一点多钟,第二天拒绝上学,“后来我第一时间找到校长说明情况,女儿当着校长的面哭述了事情经过,校长给我们鞠躬道歉,说要调查处理。”

班主任提水果登门道歉称错了

女生要求母亲帮找心理医生疏导

几天后,纪老师提着水果来到她们家,哭着给她们道歉,“她还把谢羽搂在怀里,说老师错了,原谅老师吧。”在母亲关女士的耐心劝说下,谢羽最终同意继续上学。

关女士称,这样平静的日子才过4天,女儿又打电话说发烧了,再一次要求带她回家。

谢羽回到家后,关女士发现她开始上火,咳有血丝,不喜欢交流,只喜欢吃东西、看电视,不去上学,“我急得没办法,找班主任、找校长,女儿还是不去上学。”

后来,她再三追问,女儿才道出实情,说班主任曾告诉她那位要好的同学,称她俩不是一路人,以后不许她俩来往,“这话是谢羽那位要好同学告诉她的。”

“经历这件事之后,女儿变得特别敏感,根本无法接受老师说的那些话,她每天焦虑不安,逃避恐惧,总说闹心,头发也开始脱落,主动要我找心理医生帮她疏通。”关女士说,2016年6月21日,她给学校校长写了一封信,陈述相关事实,希望解决此事,不要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那么,事情经过是否如关女士所言?

记者拨打纪老师手机打算进一步求证,提示称其号码系空号。记者又多次致电当事的这家学校校长办公室,电话始终无人接听。有知情人士称,纪老师早已离职不知去向。

记者注意到,此前该校在给关女士的一份书面答复中曾称,“关于此事,学校有责任,学校责任必须通过司法判定,司法机关判定的责任,学校一律承担。”

女生诊断有心理疾病甚至想轻生

母亲辞职回家专门照顾

令母亲关女士没有料到的是,此后女儿更加烦躁不安,经常做关于被老师和同学嘲笑、孤立的恶梦,不断否定自己,认为自已是“窝囊废”,整天暴饮暴食,几乎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

她带女儿到沈阳当地一家知名医院检查,被确诊为“创伤后应激障碍”。

谢羽在进行检查治疗

关女士感到伤心不已的是,2017年1月份的一天晚上,女儿说有些饿了,让她到楼下去买面包,“我回家撞见她在用水果刀割腕自杀,幸好发现及时,否则后果难料。”

关女士说,为防止女儿出现自伤自杀行为,她无奈辞职看护女儿,还带她辗转到北京等地看病治疗,花掉大量的治疗费用。

在北京一家医院看病时,谢羽除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碍”外,还伴有“分离性遗忘,抑郁焦虑状态”等病症,北京安定医院对她的初步诊断结果是情绪冲动、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医生建议住院治疗。

母亲关女士痛苦地说,有一天凌晨3时左右,母女俩睡得正香,女儿突然病情发作爬窗要跳,“我冲过去拉她时,被她哭着咬了一口,后来我不断安抚她,直至天亮。”

至今,谢羽的病未能痊愈,母亲仍带着她跋涉在求医之路上,学业更是遭到荒芜。

学校支付30万治病要求写借条

事后起诉归还,母女败诉房子遭查封

关女士说,事发后她多次与学校沟通,要求承担相关的赔偿责任,学校也多次表示对谢羽的“创伤后应激障碍”负有责任,表示会积极配合负责到底全力救治。

随后不久,经协商,关女士陆续收到学校支付给谢羽看病的30万元,并要求她写下借条。

沈阳私立实验学校

2017年6月的一天,她接到沈北新区法院的开庭通知,得知学校起诉她要求归还那30万元。

当事的这家沈阳私立实验学校在起诉状中称,当初关女士的女儿谢羽因与同学发生矛盾产生厌学情绪被她领回家,后来关女士找到学校说女儿患上忧郁症,原因是学校造成的,遂向学校借款,经学校研究决定,先后3次借款共计30万元,请求法院判她偿还那笔借款。

沈北新区法院审理后认为,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该案借条均由关女士书写,能体现其真实的意思表示,从内容来看,借款意思表示明确,虽然她提出了之所以写借条是因为校方要求的,由于学校制度原因,必须写借条,以及这些钱是校方给女儿看病的,不是借款等主张,但她并未提交有效证据予以证明,在她不能提供其他证据予以反驳的情况下,该证据应当予以采信。

后来,该院判决称,关女士偿还学校借款30万元。

一审宣判后,关女士不服,向沈阳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被维持原判,她又向辽宁高院申请再审被驳回。

关女士告诉记者,当初学校支付给她的那30万元是赔付款,是用来给女儿谢羽治病用的,当初之所以写下借条,是因为校方告诉她那样做是财务制度的需要,是一种财务流程,“如果我不写借条,学校就不支付钱给女儿治病。”

“这此年来,为给女儿治病,不仅花光了那30万元借款,我还向亲朋借了许多钱,如今早已债台高筑。”关女士痛苦地说,事后学校申请强制执行,她与女儿居住的那套房子被查封,银行卡也遭冻结。

反诉学校获赔37万余元

申请强制执行法院已受理

关女士说,当年女儿在这家学校学习期间正值14岁,处于青春期,是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自我评价常处于不稳定状态,作为班主任老师,本应当尊重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发展,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事实证明女儿的班主任非但未尊重她,反而故意当众侮辱、嘲弄、孤立她致其被嘲笑孤立,她不断否定自己并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该教师的行为既违反法律规定,又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其行为不仅侵犯了女儿的名誉权和健康权,更给母女俩今后的生活造成了不确定的无法预计的经济损失,更让女儿在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失去了正常读书学习的机会,失去了健康成长成才的机会,失去了人生出彩的机会。

关女士认为,当事学校未尽到管理职责,对学校老师侮辱、嘲弄、孤立女儿致其严重心理障碍的侵害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2021年6月,她以女儿谢羽为原告,一纸诉状将该校告上沈阳市沈北新区法院,请求判令该校在沈阳市主流媒体上公开向谢羽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判令该校赔偿女儿医疗费、交通费、护理费、误学费等共计65万余元。

庭审时,作为被告的学校辩称,该案已过诉讼时效,法院应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辩称,被告已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对原告尽到了教育、管理、保护义务,对原告的损害不存在过错,不承担原告受损的赔偿责任。被告不是学生家长,不是行政机关,对其学生既无法定监护权也无委托监护权。被告仅是一个从事教育服务的社会公益性单位,其与在校学生的法律关系是依《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而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而不是民事上的监护关系或委托监护关系,原告要求被告承担责任既没有法律依据,也没有事实和证据依据。

该法院审理认为,学校存在未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情形。事发时原告作为未成年学生无法直接证明自身权益受到损害,其提供的诊疗记录等证据可以达到证据高度概然性标准,可以认定原告因老师及同学不当言语一定程度上造成她精神疾病的后果。

还认为,老师的不当言语,当时并未对其身体健康造成直接损害,但对她心理造成了伤害,对未成年学生,又有学习压力大,同学瞧不起等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卑心理,无疑是雪上加霜,逐步向忧郁状态发展,进而患上“创伤后应激障碍”。老师的不当言语是致其患病的原因力之一,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侵权人应当承担一定的民事责任。由于涉案老师是在履行教学职务而实施的行为,产生的后果应当由学校对外承担民事责任。原告“创伤后应激障碍”经过一定时期的治疗,并且多次和学校交涉赔偿问题,并没有超过诉讼时效。

法院称,该案系发生在原告寄宿被告学校期间,学校对未成年人具有教育、管理和保护义务,尤其是对待寄宿的未成年学生,更加注意要尽到管理和保护义务,学校管理、保护不严,造成伤害发生在寄宿学习期间,依据相关法律规定,被告对造成该案纠纷负有管理失职责任。关于责任大小,原告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自身性格特点、学习压力也是对她有影响的。,被告需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法院根据老师不当言论行为与其他因素,综合对诱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原因力的大小,确定侵权行为应承担的比例,被告承担原告合理损失的70%责任。

法院称,该案中原告主张的她在学校学习期间因被老师辱骂而导致精神疾病的事实,予以认定。

法院判决,作为被告的这家学校赔偿原告谢羽各类费用共计37万余元。

法院判决

一审宣判后,该校不服,向沈阳市中级法院提起上诉,被维持原判。

“从2022年11月终审宣判至今,该校一直没有支付这笔赔偿款。”关女士说,目前她已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学校有校舍等固定资产,希望法院能早日将这笔执行款执行到位,女儿的病情耽误不得。

2月17日,记者从一审法院获悉,他们已受理关女士的强制执行申请,目前正在进一步加紧处理中。

新闻延伸

“创伤后应激障碍”自杀率大概系正常人的6倍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主任医师陈俊称,“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中临床症状严重、预后不良、可能存在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指个体在面临异常强烈的精神应激后出现的应激相关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创伤再体验症状、警觉性增高症状以及回避或麻木症状。

创伤再体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断出现突如其来的回忆或者脑中重现创伤性事件的场景;睡梦中不停出现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噩梦;面对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导致触景生情,从而产生严重的精神痛苦或者生理应激反应。

患者通常入睡困难、容易被吓醒以及噩梦较多,治疗比较困难,即使其他症状经过治疗得以缓解,睡眠困难也难以得到改善,成为残留症状,使患者不能完全治愈。

“创伤后应激障碍”在普通人中终身患病率大约为4% , 其中超过1/3的“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因为疾病的慢性化而终生不愈,超过半数合并物质滥用、焦虑及抑郁性障碍,自杀率大概为正常人的6倍。

目前,由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机制并没有完全明确,治疗方法还是以经验性治疗为主,包括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物理治疗。

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申晓渡 编辑 董琳

(如有爆料,请拨打华商报大风新闻热线029-88880000)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