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意思表达最清楚的语言(世界上那么多人表
一世界上另一个我表达的意思
叶嘉莹讲授
于家慧、林栋整理 张海涛审校
我今天要讲的是中国诗里边很重要的一派,而且是中国诗独特的一部分。
“妙悟”文字之外的感发力量
我们上次说,王维《辋川集》里写景的诗有一个特色,像是一种禅理的妙悟。中国传统文学批评有一种说法,说中国诗里边有一种禅理的妙悟。最早是宋朝时的严羽,自号沧浪逋客,世称严沧浪,他写了一本论诗的书《沧浪诗话》,说禅是“贵在妙悟”,就是说你忽然间得到了一种非常超妙的觉悟。
佛教书籍《传灯录》里记载了一个故事,我们之前讲过,说有两个和尚在水边散步,看到很多人用网打鱼,有的鱼被网在网里边,可是它又跳出去了。其中一个和尚就说“俊哉,透网金鳞”。“俊”是说真是美。“透网金鳞”,金鳞是鱼鳞上有一种金色的闪光,一般说来,有金色闪光的鱼是鲤鱼。表面上看,和尚只是赞美他看到的一个现象,鱼被网住又跳出来,但他是从“透网金鳞”这种现象,得到了禅理上的妙悟。
从佛家来说,世俗的世界是一张尘网,不管是物质的、感情的,你都被网在里边,千丝万缕、纠缠矛盾,如何能够不被网住而跳出来?和尚偶然看到人事界的、自然界的一种现象,可是他忽然间觉悟了一种佛教禅宗的道理,这是禅的“贵在妙悟”。不管你背下多少经书,如果精神感情上没有真正的觉悟,那么文字只是文字,对你不发生任何作用。所以禅宗是“不立文字”,你不需要背那么多经书,那是知识不是觉悟。所以禅宗说“不立文字,直指本心”,有东西一直打动、深入到你内心之中,使你忽然间觉悟了,这是禅宗,“贵在妙悟”。
于是《沧浪诗话》就说了,禅宗是“贵在妙悟”,诗也是“贵在妙悟”,说诗最可宝贵之处,也是你要有一种真正的精神感情上的觉悟,而不只是外表的文字。严羽还举了一个例证,他说比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羚羊两个犄角很弯曲很长,他说羚羊有的时候休息,是把角挂在树上,身体离开地,所以“无迹可求”,在陆地上没有它的行迹。其实他这个“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的意思,跟禅宗说的“不立文字,直指本心”一样,就是说你读了这首诗以后,有一种感觉,有一种体会,而不只是外表的文字上讲的东西。一个字有一个意思,现在有文字之外的东西,给你内心的一种打动,一种体会,一种觉悟。
用禅理来说诗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1970年代写了一本书叫《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里边讨论了这个问题。严羽说禅是“贵在妙悟”,诗也是“贵在妙悟”。好,什么样的诗?《沧浪诗话》又说了,“汉魏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他说汉魏跟盛唐的诗,都表现了禅宗“妙悟”的一种最高道理。
汉魏的诗有什么“妙悟”?盛唐的诗有什么“妙悟”?中国文学批评的缺点就在于,它不是用很有逻辑、很理性的论说来说,它都是只比喻,比如说“羚羊挂角”。禅宗、佛教也是这样子。到底中国诗的好处何在,汉魏盛唐的诗是禅宗妙悟的最高道理又是怎么个好法?他都说得不清楚。我现在是把严羽的《沧浪诗话》比较系统地整理出来了。先说诗跟禅一样是“贵在妙悟”,然后说汉魏盛唐的诗就是禅宗妙悟的最高一层道理,再讲汉魏盛唐的诗究竟是怎么好,为什么是第一义。
他说,盛唐诸公的诗在于有“兴趣”;他又说,汉魏之诗是“不假悟也”。表面上看起来,他是彼此矛盾的。他说诗是“贵在妙悟”,那么汉魏盛唐的诗既然是“第一义”,那就是说,汉魏盛唐的诗都应该是有“妙悟”的。可是他又说汉魏的诗是“不假”,不用借“妙悟”就达到了最高的一层道理。于是我们就要解释这个道理。
我在《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里,就用自己的话对严羽所说的意思加以解释。我以为,诗里边主要传达了一种感发的力量。所以我一开始就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是什么东西使你要作诗?你为什么想作诗?你把它按照平仄凑出来就是诗了?一点儿诗的意思都没有。怎么样你想要作诗?一个是自然界的物象给你的感动,我们以前说过,你看到春天的草木生长就欣喜,看到秋天的树叶黄落就悲哀,自然的物象使你感动。呢?还有就是人事界的事象。“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这些都是,“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所以我们一开始就讲,是自然界的物象和人事界的事象使你内心有一种感动。可是你内心感动,你有了诗的感情,你没有写出诗来,你不是个诗人。所以你要把这些东西用文字表达出来,文字能够传达出你内心的这种感发的力量,就是一首好的诗。
我个人以为,严羽所说的“妙悟”,就是文字以外要使读者感动才是好诗,光有文字不是好诗。怎么样光是有文字不是好诗?我可以给大家举两句,“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一条鱼跳出来了,在水面上,这个水面像一匹白色的绸子,所以是“练川”,“练”是一匹白色的丝绸。“抛玉尺”,鱼也是白色的,像玉尺丢在一片白绸子上,所以是“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黄莺鸟在穿飞。在什么地方穿飞?在柳条之间。柳条像什么?像一条条的丝线,黄莺鸟在柳条的丝线里面穿飞,好像是用黄金的梭子在编织一样。那么这个你看起来很美,平仄都是对的,而且是对偶,“鱼”跟“莺”是两个动物,“跃”跟“穿”都是动词,“练”跟“丝”都是丝线,“川”跟“柳”都是名词,“玉”跟“金”都是形容词,“尺”跟“梭”都是名词,“抛”跟“织”都是动词。看起来对得很工整,这里边没有诗人的感发的生命。既然是“感发”,它使你感动,它使你生发。就是说,你读了这首诗以后,这首诗要在你的心里产生一种作用,要让你的心里生出一个东西来,所以我一直说,诗歌就是要“生生不已”,感发的力量是一直不死去,一直不停止,使得千百年后的读者都要受感动。
我以为,诗,要有文字之外的东西,要有一种感发的力量,这才是基本的。这就是严羽所说的那个“妙悟”,就是说不只是文字。“鱼跃练川抛玉尺,莺穿丝柳织金梭”只是文字,没有妙悟,因为它不给你文字以外感动你的力量。如果从这个讲下来,我们就可以知道,严羽其实有很仔细的分别,有很好的对于中国诗的认识。这种感发的力量从何而来?我们从开始讲诗,说诗要有感发的生命,你看到自然界的物象,花开花落,你感动了;看到人事界的事象,生离死别,你感动了。你怎么写出来带着这种感发?所以就有不同的情形,使你写出来的诗带着感发的力量。
一种情况,是与“意象”结合。诗歌使你感动,是因为使你内心的感情跟外在的一些自然界景物的形象结合了。举个例子,我们刚讲完的孟浩然的诗,“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他说的是,我失去了“隐”的生活,求仕的生活也失败了,茫茫世界宇宙之中什么地方是我的归宿?我要问一问“迷津”,可我只看到远海那一片茫茫,已经是黄昏日暮,已经是来日无多,茫茫的大海上什么地方是我的归宿?“迷津欲有问”,只剩下“平海夕漫漫”。“平海夕漫漫”写的是形象,是景物的形象,可是孟浩然把自己的情意跟形象结合了,所以就带着感发的力量,我们就体会了孟浩然的那一份失落的、茫然的、悲哀的感情。所以,这就是严羽说的,盛唐诸公诗的好处,是“惟在兴趣”,就在于“兴趣”。
什么叫做“兴趣”?我现在就要把过去所讲的诗的理论串通起来。我们开始就讲了赋比兴。什么叫做“兴”?“见物起兴”,就是用大自然的物象来传达我的感动。所以,孟浩然从“木落雁南度”一直写到“平海夕漫漫”。“木落雁南度”是大自然景物,“平海夕漫漫”也是大自然景物,他所有内心的感动,他内心情感的活动,都结合了大自然的景象表现出来。这是中国盛唐诗的一个最大特色,就是把你的情意跟大自然的形象结合起来。而且我还说过,盛唐的诗有一个特殊的长处,就是他所结合的大自然形象都是开阔博大的。就算是写悲哀,你看“平海夕漫漫”,多么开阔博大!这是盛唐诗的最大好处,就是把感情跟自然界的形象结合,而大自然的形象都是开阔博大的。“盛唐诸公,惟在兴趣”。
王维诗中的“妙悟”
“妙悟”就是文字之外的感发力量。用英文说就是potential affect,潜在的一种能力。情意与大自然的形象结合,传达了一份感发的力量。可是不同类型的诗,传达感发的方式是不同的,不是所有的诗都用大自然的形象来传达。所以他说汉魏的诗是“不假悟也”,汉魏的诗不需要透过景物来传达这一层感发。唐诗要借着景物来传达这一层感发,所以它是从景物引起你言外的意思,是“妙悟”。一个现象像禅宗的“妙悟”,从一个现象你觉悟了,这是盛唐诸公。汉魏的诗呢,不需要这个现象,就使你觉悟了。那么,汉魏的诗好处在哪里呢?在句法跟结构。
《古诗十九首》是汉魏的诗,“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它说景物了吗?说开花了吗?说山说水了吗?没有,开头就不是用“兴”,而是用“赋”。“赋”就是直接叙述,不假借景物。写离别是“行行重行行”,一个人走了,“重行行”,不是走一走就停下来了,而是不停地走。所以他所写的分离是一直在进行。“与君生别离”,如果是两个相爱的人,一个人走了,而且这个分开是不断在扯开,所以我就与你“生别离”。“生别离”有两层暗示。一个是跟“死别”对举的,是“生离”。为什么跟“死别”对举呢?我们说,如果是死别的话,那么这是天命,人力无可奈何。可是现在不是死别,是生离,如果是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要分别?所以《古诗十九首》上还写过一首诗,“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既然是“同心”,就应该同居在一起,同心可是离居,只好“忧伤以终老”。所以这个被扯开的力量,是人可以挽回的,这是生离跟死别的区别。还有一种说法,生别离,就是硬生生地离别,本来连在一起的,你要硬生生地把它掰开,叫“生别离”。
所以他不要大自然的景物形象,不要花草,不要山水,就是他的叙述口吻,他的句法,他的结构。“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去”是距离的意思,我们距离彼此那么遥远,“各在天一涯”。所以就“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它使你感动,不假借形象,所以说汉魏之诗,“不假悟也”。汉魏的诗跟盛唐的诗都有一种感发的力量,可是盛唐的诗是跟景物相结合来传达的,而汉魏的诗是借着叙写的口吻、句法、结构来传达,总而言之,都是好的诗。汉魏跟盛唐的诗都是传达了一种感发的力量,可是传达的方式不同。
严羽提出来一个“禅宗”,又提出来一个“妙悟”,后来就引起评诗的人误会,他们以为诗歌里边要表现一种真正的佛教禅宗的“妙悟”,才是好的诗。这并不真实,汉魏的诗哪有禅宗的妙悟?没有。就是孟浩然的诗也没有禅宗的妙悟。可是后来的人有一种误会。谁有了这个误会?清朝的王渔洋,他原名是王士禛,别号“渔洋山人”。他说“严沧浪以禅喻诗,余深契其说”,王渔洋说严沧浪用禅宗的“妙悟”来比喻诗,我非常同意他这些话。他后面接着说,“而五言尤为近之,如王、裴辋川绝句”。这是我讲王维辋川绝句要讲这一大段话的缘故,因为它代表中国诗很特殊的一种好处。王渔洋说“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后面举了一些诗句,“妙谛微言,与世尊拈花,迦叶微笑,等无差别”。
王渔洋说,严沧浪用禅理来比喻诗,我非常同意他的话,特别是五言的诗,能够接近这种禅宗的妙悟。所以你就注意到了,王渔洋所说的诗歌理论,已经有了一个限制。而其实严沧浪的本意是,中国诗的好处无非是几种现象。与自然景物相结合属于“比兴”。只靠着叙写的口吻来传达属于“赋”。所以严沧浪所说的,是包括所有不同风格种类的诗。可是王渔洋把这种体会理解错了,他把它限制在一个小的范围里边。他说特别是五言的短小的诗才接近于禅宗的“妙悟”,那么中国有那么多好诗,都不是五言的短小的诗,那些诗好不好?所以他现在有了局限,所以他说“如王、裴辋川绝句,字字入禅”,“裴”是王维的一个朋友,名字叫裴迪,我们上次介绍过,王维在辋川隐居的时候,曾经请他的朋友裴迪来游赏辋川的风景。两个人都是写辋川的五言绝句,一共二十首诗,编成诗集《辋川集》。《辋川集》都是短小的五言的绝句小诗,这样的小诗他才说是“字字入禅”,这个“字字入禅”怎么样呢?他说这里边传达了“妙谛微言”,有一种最神妙的道理,“谛”就是精华的道理,“微”是“隐微”,它有一种隐微的语言,不明白说出来,传达了一种“妙义”。他说这种传达的方法就跟“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没有分别。什么是“世尊拈花、迦叶微笑”?据说这就是禅宗最初的缘起,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跟所有的弟子说法传道的时候,就拈起一枝花来,弟子们不懂,说他拈起花来是什么意思?只有大徒弟迦叶微微地一笑,释迦牟尼佛知道,他体会了自己的意思,就把法传给迦叶。所以禅宗不用讲道,不用说道理,拿一枝花给你一看你就觉悟了,所以王渔洋说王维他们的辋川绝句有这样一种禅理的妙悟。
我们拿王维的诗来说,有诗为证“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我说过这是押“马”韵。“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他什么都没有说啊,他说飒飒风声、飒飒秋雨之中,山石上面的石块,有浅浅的泉水,哗啦啦流过去有很多的水声,水流下来有很多水珠溅起来,“跳波自相溅”。是你让它“相溅”的吗?不是,自然就有水珠溅起来,不是你叫它溅的,也不是带着什么目的溅的。飒飒秋雨,天色是阴沉的,一片灰蒙蒙,忽然间有点白色在茫茫宇宙之中飞起来了,有一只白色的鹭鸶鸟,被水声惊起。它惊起来就有白色在空中盘旋,“复下”,又落下来了。王维把大自然的景物写得真的是美,我上次举一个例证对比,像谢灵运的“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蘋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他好像是个照相机,咔嚓就拍下了,景物就在这里了。可王维所写的不是,王维所写的大自然景物是动态的景物,有声音有动作,声音是动的,是不断的,形象也是动的。“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在这灰蒙蒙的宇宙之中,你看到一点白色,白鹭的飞起,在空中盘旋了一圈又落下来,你心里边有什么感动?是欣喜还是悲哀,是快乐还是忧愁,你都说不出来。你的心动了没有?你的心动了一下子,这就很妙。所以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俳句说“青蛙跳入古池中,扑通一声”,青蛙跳入古池中,与你何干?扑通一声,与你何干?就是忽然间在静的宇宙之中,声音的响、形象的动,引起来你的心一动。禅宗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是你这个有感觉的人,你的心动了这么一下子。
王维在安史之乱中
王维少年时就有求仕的心意。他其实一直在做官,从来不是真正的隐居,他一方面有官职,拿薪水,可是他又表示自己的清高,不问世事。他希望能够避难远过,洁身自保。所以他其实是既仕且隐,就有了辋川闲居这些诗。后来,像王维这些头脑比较清醒的人都洁身自保,明哲保身,让那些卑鄙龌龊的人去做贪污腐败、贪赃枉法的事情,无所不为。这样就把国家送上了败亡的路子,所以不久就出现了“安史之乱”。但这个责任不是王维一个人的,我只是说历史上的背景。
“安史之乱”,“安”是安禄山,“史”是史思明。他们都是唐代的军阀,安禄山一个人兼任了三镇的节度使。节度使是一个藩镇军政两方面的长官,而安禄山身兼河东镇、平卢镇和范阳镇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是胡人。唐朝的时候中原与胡人既有商业的往来,又有军事的交战,所以唐朝任用了很多胡人,特别是在北方边疆带兵的将领,很多人都是胡人。安禄山很会讨好唐玄宗,据说他非常胖,到长安来朝见玄宗,玄宗就问他说你这么胖这么大的肚皮,里面都是什么东西?安禄山说,我肚子里面都是一片忠心。而且安禄山很会逢迎,不但讨得玄宗的欢喜,还讨得杨贵妃的欢喜,被杨贵妃认为义子。唐人有记载,说有一天内宫之中一片欢笑,因为杨贵妃认了干儿子,今天给这个义子“洗三”。什么叫做“洗三”?在中国小孩子生下来三天给他洗澡,就是“洗三”。这么胖的一个胡人,是军阀、将领,杨贵妃认了他当义子,给他“洗三”。你要知道小孩子洗完澡以后,要把他包起来,安禄山这么胖这么大的一个胡人,也被裹起来抬着在宫里面走,以为欢笑。
所以安禄山慢慢地野心越来越大,后来就起兵反叛,引发战乱。玄宗早年的政治是不错的,他本来的年号是“开元”,一共29年,后来就改了年号叫“天宝”。天宝三年开始,纪年就不称“年”了,称“载”,天宝多少载。天宝十四载的冬天,安禄山就从河北起兵了。到天宝十五载的时候,长安就被安禄山占领了。
长安快要陷落前不久,情况已经很危险了,所以玄宗事实上是出奔,就是逃走了。逃到哪里去呢?逃到四川。因为四川那个时候是“蜀道难”,多山,很不容易打进去。皇帝无论到哪里都叫“幸”,所以是玄宗“幸蜀”。玄宗出奔幸蜀的时候,王维、李白、杜甫,这三位最有名的唐代大诗人都生活在这个历史背景之中,他们的反应是完全不同的。
据说玄宗西出长安百余里,就走到马嵬坡。马嵬坡有个车马休息的驿站,然后“六军不发无奈何”。“六军”出于周朝,周朝是主张以礼治国的,一切礼节礼仪都规定得非常严格。那个时候周朝天子军队的编制是“六军”,一般的诸侯拥有三军。“六军不发”,不肯前进了,玄宗没有办法,所以“六军不发无奈何”。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边的句子。你要知道,王维、李白、杜甫都是亲身经过了这一次变乱。白居易是作为后来的人记述当年的一个故事。当时玄宗宠爱杨贵妃,把杨家一门都分封了很高的地位,杨国忠做了宰相。本来玄宗开元之治的时候,姚崇、宋璟,都是当时的名相。后来就是我们讲到的诗人宰相张九龄。再后来张九龄被李林甫给打压下去,李林甫当了宰相。而李林甫是一个奸佞小人,他对于那些忠直的大臣迫害得非常厉害,凡是跟他意见不合的比较中正的人,都被贬谪被杀戮。当时政治上的迫害非常厉害,这也是王维虽然是做官,但表示了隐居的态度,他有不得已的原因,我们可以谅解。李林甫以后,就是杨国忠,所以就把唐朝送上了败亡之路。当时“六军不发”,就提出一个口号,杀死杨国忠来谢罪于天下。说国家落到首都沦陷的下场,都是因为这些宰相,就把杨国忠给杀了。杨国忠死了,六军还在鼓噪,不肯前进,说杨贵妃也要杀死。玄宗虽然贵为天子,但连他所爱的一个贵妃也不能保全。杨贵妃是被勒死的,以白绫勒死。这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故事,真的是一个悲剧。
玄宗幸蜀了,把太子留下来抵抗敌人。太子后来做了皇帝,就是唐肃宗。本来说是太子留守,当时长安已经即将不保了,肃宗就到了甘肃灵武,之后他自己主动继位成为皇帝了。
长安城里面,天子逃走了,文武百官有的没有跟他走,就陷入贼中,沦陷在长安城里,包括王维。安禄山就逼迫这些人做官,让他们侍奉“伪朝”。王维消极地抵抗过,他不是真有勇气去牺牲,也不甘心趋炎附势,所以王维就是一个在矛盾之中的人。当逼迫他侍奉伪朝的时候,历史上记载说王维就服药,吃了药以后假装哑了。所以当时叛军就把王维囚禁在菩提寺里。那么安禄山进了长安,做了皇帝,就要庆祝。于是就在宫中一个叫做“凝碧池”的池边大宴群臣。有些文武官员是附逆的。后来肃宗收复长安的时候,当时是“陷贼官三等定罪”,按照罪名的大小分为三个等级给他们定罪。杜甫最好的好朋友,就是因为当时陷入贼中,接受了伪朝的任命而被定罪。这个人在历史上也很有名,叫做郑虔,号称“三绝”,诗写得好,字写得好,画画得好。郑虔本来在朝廷里做官做得很低,因为他家贫,需要俸禄,需要养家,所以郑虔接受了伪职。后来就定罪,把他贬谪到台州,死在台州,没有回来。杜甫写过很多很好的诗,都是送郑虔的。
王维当时也是陷入贼中,当安禄山大宴群臣,文武百官在凝碧池庆祝胜利的时候,召集了很多乐师,就是音乐家。你要知道玄宗是懂音乐的,他成立了一个训练音乐的官署,叫做“梨园”。在这里边学习音乐、歌唱的叫做“梨园子弟”或者“梨园弟子”,是天子的子弟或弟子。那么当时安禄山胜利了,就召集梨园所有乐师来演奏。有一个会弹奏琵琶的乐工,名叫雷海青。说安禄山大宴群臣的时候,让他开始演奏,你要知道他们是梨园子弟,跟玄宗有那么密切的关系,而且玄宗这个人真的懂得音乐,所以这些梨园子弟“举声泪下”。就是说弹奏的一弹奏、唱歌的一开口,都流下了眼泪。声音一发出来,回想当年,我们是为玄宗演奏的,现在为这样的一个叛贼演奏了,所以“举声泪下”。有的人虽然泪下可毕竟演奏了,雷海青不肯演奏,把琵琶摔在地下。雷海青当场就被杀死了。当时王维被囚禁在菩提寺,并没有参加这个宴会,后来他听人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很感慨,就写了一首诗。他不敢用笔写下来,有一次裴迪来看他,他就把这首诗念给裴迪听了。裴迪就记住了,因为诗是很容易背的,以后就传诵出去了。
王维的矛盾与亏欠
这首诗是怎么写的呢?“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万户伤心生野烟”,“万户”是千门万户的人家。从唐太宗贞观之治,到唐玄宗的开元之治,唐朝已经很富庶,城里边的人家、商店是非常多的,可是现在都在战乱之中被焚烧杀掠了,一片杀伤焚烧过后的青烟燎绕。文武百官在敌人的控制之下,什么时候能够再朝见我们自己的天子,所以“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深宫里”,秋天的时候,安禄山在凝碧池宴会,槐树的叶子落在长安的皇宫之中,一片凄凉。“凝碧池头奏管弦”,在天子逃亡的凄凉背景之下,凝碧池头管弦演奏的是什么,是敌人、叛贼的庆功宴会。这个诗很能反映当时一般人的悲慨,所以广为流传,还流传到四川,连玄宗也知道王维作了这样一首诗。
后来到肃宗收复了长安,玄宗还没有死,就是太上皇,他们都回到长安来了。你要知道,王维虽然有消极的抵抗,但还是接受了安禄山的官职。陷贼官要三等定罪,王维是应该定罪,可是因为他写了这首诗,人家认为他对于自己的朝廷还是非常忠爱的。而且王维有一个弟弟王缙,没有陷入贼中,参加了收复长安的战争,是有功的。正因为王维的弟弟是有功的,王维自己也写了诗,表达了对朝廷的忠爱,所以王维就特别得到原谅跟赦免,不但没有被定罪,还给了他一个新的官职。王维乱后授官,被授予太子中允,是中央政府的一个官职,没有被贬出去,所以王维就写了一个谢表。
这个谢表在王维全集里有,他说“当逆胡干纪,上皇出宫,臣进不得从行,退不能自杀,情虽可察,罪不容诛”,“秽汗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岂不自愧于心?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当逆胡干纪”,安禄山是叛徒,是逆贼,“干”就是冒犯的意思,“纪”就是法纪,“干纪”就是犯法,就是叛乱。就是说当这个逆贼叛乱的时候,“上皇出宫”,玄宗出奔到了四川。王维说我那个时候,进不能跟随,你如果真的对国家忠爱,就应该随着皇帝走。可皇帝通知你了吗?皇帝逃走之前通知文武百官了吗?没有,玄宗是偷偷摸摸深更半夜跑掉的,他不能带那么多人。
你要知道,有人追随啊,比如杜甫。可是,吃饭是问题,交通工具也是问题,怎么逃走呢?长安陷落的时候,杜甫不在长安,在奉先县。杜甫一听说长安陷落,玄宗出奔,肃宗到了甘肃灵武,杜甫马上就要去追随,在国家危难之中,我一定要跟政府在一起。抗日战争的时候我在北平,我的老师、同学多少人离开日寇占领的北平,到后方去。中间被日本人抓住了,有的被杀死了,有的被关起来了。杜甫也一样,杜甫要从奉先跑到大后方的灵武去,经过沦陷区的时候被截留了,陷入了长安,而长安那个时候是安禄山控制。杜甫虽然是一个贫穷落魄的人,可决心要追随肃宗,就从长安逃出去,九死一生来到了大后方的灵武。
这就是每个人的作风不同。总而言之,王维是陷入贼中了。可是肃宗原谅他,这个是可以原谅的。后来有人就讲到生死之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前人说“人生一死谈何易”,“千古艰难唯一死”。所以王维说,我本来“进”应该追随皇帝到后方去,不能的话,我就应该自杀。我进不能追随,退又不能自杀,所以我是“秽汗残骸”,我真是污秽,我想起来就惭愧得要出汗了,我是残留的一个形骸,“死灭余气”,我早就该死,而我还留着一口气,居然还活着,所以是“秽汗残骸,死灭余气”。“伏谒明主”,他说我要低头拜见这么贤明的君主,拜见肃宗,因为肃宗原谅了他,“岂不自愧于心”,我难道心里不惭愧吗?“仰厕群臣,亦复何施其面”,“厕”是列,排列,如果我排列在文武大臣百官之中,我的脸面又往哪里放?人家这些文武大臣,有的是跟随政府打回来的,有的是当年表示了忠贞,没有投降敌人的。而我是投降的,是接受了敌伪官职的,我有什么脸面跟他们站在一起?所以他晚年依然过着亦仕亦隐、半仕半隐的生活,妻子死了也没有再娶,生活非常简朴。
王维心理上有一种矛盾,有一份亏欠,有他自己觉得最耻辱的一件事,可是他不敢面对。所以他的诗可以在艺术上有很高的成就,可是在心灵感情上,他有一段落空的地方,因为他不敢面对自己。这个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未完待续)
本文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委托项目“‘中华诗教’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项目编号18@ZH026)的成果之一。
二世界上不存在的歌表达什么意思
《世界上不存在的歌》是由杨庆作词,赵英俊作曲并演唱的歌曲,亦是杨庆执导电影《火锅英雄》的主题曲,于2016年3月30日发行。2017年3月27日,该曲获得第二十四届东方风云榜最佳电影原创歌曲奖。
有一首老歌曾经陪着我上课
来自草蜢组合叫做失恋阵线联盟
有一个女孩总是把歌名记错
每次问我都说成失败者联盟
我们再也没见过可我一直都记得
这首世上并不存在的歌也许你已经忘了
这个无心的过错却在我心里
也许真的有这首歌如果你听过
会不会想起我我们再也没见过
可我一直都记得这首世上并不存在的歌
也许你已经忘了这个无心的过错
我们再也没见过你现在哪里生活
是谁送你回家听怎样的歌也许你已经忘了
临别羞涩的沉默就像一阵风
也许真的有这首歌如果你听过
赵英俊在该曲中化身讲故事的人,清扬婉转的曲调、字里行间尽显缱绻的动情歌词配合他磁性的声线,勾勒出一幕幕人生美好的回忆,使听众在在静谧的音乐伴随下陷入回忆之中。
,该曲音调舒缓而伤感,唱尽了电影中陈坤与白百何曾经错过青春爱恋的遗憾思念,和二人重逢后渴望再续前缘的内心倾诉。
该曲MV开头,于小惠(白百何饰)的一段独白讲述了该曲诞生的缘由,戏中于小惠错把刘波(陈坤饰)等三人喜爱的的歌曲《失恋阵线联盟》记成了《失败者联盟》,成为两人青春记忆中一个重要的符号。
百度百科—世界上不存在的歌
天下奇闻
- 世界各地奇闻异事 世界各地奇闻异事大全
- 世界各地奇闻趣事 世界各种奇闻轶事
- 世界发生的4大未解之谜 世界发生的4大未解之谜
- 世界第一高人是谁 世界第一高人照片
- 世界99大未解之谜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事件大全
- 奇闻异事大全500例 十个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
- 七种人容易招鬼 七种人容易招鬼身上有鬼的人面
- 七鳃鳗恶心图片 七鳃鳗原图
- 葡萄牙车祸灵异事件 葡萄牙车祸灵异解密
- 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 彭加木双鱼玉佩事件帖子
- 盘点世界十大未解之谜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_有几个
- 欧洲杯比赛时间确定 欧洲杯比赛结束时间
- 女娲吃人的照片可怕 女娲吃人的样子
- 女孩肚子里有老鼠 肚子里的肚子里有老鼠
- 农村真实鬼故事 超恐怖真实农村鬼故事
- 蒙古是怎么灭亡的 蒙古是怎么灭亡的视频讲解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