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翻译成英语翻译?

社会奇闻 2023-03-12 20:35www.188915.com奇闻趣事
1905年,为了办复旦大学,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在大街上乞讨求资助,,大家却骂他“走狗”“汉奸”,这是怎么回事?
 
这位“汉奸”就是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那他为什么会被当成是汉奸呢?这事还得从1895年说起。
 
1895年,甲午战争惨败、洋务运动的失败,导致清朝政府一蹶不振,被迫签订了很多条约。因为马相伯精通7国语言,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翻译,跟着李鸿章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为此,他一度被外人,甚至家人误解,被骂为“汉奸”“走狗”。
 
马相伯在事业上没有起色,家中也不太平。妻子和大儿子回老家时死于海难,自己的母亲也因病去世。
 
备受打击的马相伯,沉寂了很久,他回想起自己12岁那年,走了两百多里到上海只为了求学,经过18年的学习,他精通7国语言,对数学、哲学、神学等等都有着极深的研究。他想着,政治救国看不到希望,那自己能否通过教育改变中国,拯救早已满目疮痍的国家。
 
于是,58岁的马相伯回到余家汇,并做出来令世人震惊的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家产全都捐给耶稣教,这笔钱主要是用来创办大学,不仅如此,某马相伯还将一部分的钱当作助学金,用于资助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
 
很快,马相伯的名气就传开了。当时在南洋公学任教的蔡元培找到他,去告诉他自己想学习拉丁文,但马相伯却说“学习拉丁文,你一个中年人学来有什么用,还不如找一些年轻人学习。”
 
言下之意就是让蔡元培多找一些年轻人一起学,而蔡元培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当即就找来了24名学生跟随马相伯学习拉丁文。
 
马相伯不仅仅教大家拉丁文,还将教数学、哲学、逻辑学、数学等学科,可谓是倾囊相授。而这些学生后来都成为和他一样有名的天之骄子。其中就有蔡元培,张元济,黄炎培,李叔同等人。
 
就这样,马相伯所任教的班级出名了,很多学子纷纷前来求学。这时他捐赠给教会的“中西大学堂”基金就有了办学理由。
 
很快,震旦学院成立了,马相伯任院长,这是我国第一所由私人创办的近代私立大学。
 
三年后,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便将其改为震旦大学。马相伯希望这所大学,能够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国之栋梁,从而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
 
就在学校却办越有起色的时候,教会企图将大学改变为一所教会学校,这就与马相伯的办学理念不一致了。
 
为此,教会借口马相伯因病需要静养为由,罢免了他院长一职,委任法国神父南从周为总教习。
 
这举动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愤怒,震旦大学采用的是学生自治制度,他们大部分来自敢于抗争的南洋公学,岂能容忍外国教会的人如此糟蹋他们的恩师,从而爆发了赫赫有名的“震旦学潮”,全校132名学生,有130名学生签字退学。
 
学生派出七名代表,找到马相伯,对他说“我们已经没有学校读书,但我们还想读书。”马相伯看着满满的学生签字表泪流满面,下定决心与教会割裂,重新另办新的学校。
 
可是,捐给教会的钱拿不回来了,办学需要资金。为此,白发苍苍的马相伯带领着他的学生走在上海的街头,到处求人募捐办学。
 
终于,在张謇、严复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1905年,这位66岁的古稀老人,再一次办起了他的第二所大学复旦公学,也就是今天的复旦大学。而起名“复旦”寓意为重建震旦,振兴中国。
 
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自己洗清了身上背负的“汉奸”“走狗”骂名。之后的马相伯,致力于他的教育事业,应蔡元培邀请,任过北大校长,参与筹办辅仁大学。
 
马相伯不仅是一名教育家,他还是一名抗日爱国人士。“九·一八”事变时,已91岁高龄的马相伯愤然写下《为日祸告国人书》,主张国民党立刻停止内战,共同抵御外地敌。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上海失守,马相伯只好与家人撤退到桂林,后来借道越南来到谅山。此时,他的身体已经虚弱无比,但没有一人敢告诉他这是在异国他乡。
 
1939年11月4日,湖北大捷的消息传来,兴奋不已的他猝然长逝,享年100岁的马相伯至死不知道自己身在他乡,很幸运的是他含着微笑,怀着中国胜利的消息,永远离开这个世界,离开他所热爱的土地。
 
而他自认为叫了100年未醒的中国,其实早在他教授第一批学生开始已经觉醒。现在的中国必不会令他失望。
 
作者宝贝俊
编辑可爱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