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遗憾,雍正拆台后,从而阻碍御稻种普及全
有一天,在宫内丰泽园察看他所种的稻田时,忽然发现一株的稻子,长得比其它的稻要高,谷子已经成熟。这片稻田种的是玉田稻种,一直以来都要到农历九月份才成熟。,这株稻子提前两个月多的时间就早熟。对水稻颇有研究的,自然是惊喜万分。
康熙小心地将它取摘下来,并收藏。第二年春天,他亲自进行播种,育苗,除草除虫,施肥等。六月的时候,稻子又成熟。就这样,经过一年又一年的积累,康熙终于培育出早熟的新稻种。
这种稻米,米色微红,颗粒圆润,晶莹剔透。煮成的米饭,香气扑鼻,松软可口,味道极佳,尤宜适合煮粥。由于是康熙在宫内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将它取名为“御稻种”或“御稻米”。
康熙很重视稻米的品质,没有急于向外界宣扬、推广御稻种。他继续在皇宫内种植。种了十年,他才向大臣们透露这件事。由此可以看出,康熙办事踏实,态度端正。
公元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将御稻种移植至承德避暑山庄,试种成功。承德位于长城以北,白露以后种稻,无成功先例。御稻种是在白露之前成熟,故能够种植成功。把水稻的种植推广至长城以北,这是康熙在农业方面作出的贡献。
1715年(康熙五十四年),康熙决定向南方推广御稻种,以便向全国推广,解决国人的吃饭问题。他选中苏州、江宁作为试种基地。有两个人在完成这项重要的任务中表现很活跃,一个是苏州织造李煦,一个是江宁织造曹頫(的父亲)。
李煦是康熙的亲信,与康熙关系密切。每个官绅商人一般都种两到三亩田,李煦积极试种御稻种子,种了一百亩,是最大的实验基地。曹頫同李煦是亲戚关系,也是康熙的亲信,在种稻这件事上自然不甘落后。从试种成绩来看,御稻种成长期明显缩短,可以连作双季稻,且每亩产量明显增加。照此看来,御稻种如果能够在全国推广,那么,国民吃饭问题真的能解决了。
康熙驾崩后,即位,李煦名义上因巨额亏空而被抄家,后被流放;曹頫也被革职抄家,全家迁回到北京。以“无须耕种”为由将李煦种的稻田和御稻米全部交给地方官吏变卖,一粒种子也不留。
时期,御稻种尚未完全消失,南方仍然有人种植。高润生在《尔雅谷名考》里把御稻种称作是“近世最优之良种”。
御稻种最终没能在华夏大地上扎根,繁衍。究其原因有种种,比如康熙的死,还有李煦、曹頫这两位热心于种稻者的结局,都让御稻种的推广、流传遭受巨大的影响。,如果雍正皇帝也支持御稻种的推广,那么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遗憾的是,雍正拆台,从而阻碍御稻种普及全国。
中国历史
- 三叔世界真相到底是什么求解为什么说三叔,
- 九儿歌曲原唱韩红唱的九儿歌词
- 高加索山犬品种的特点和养护是什么
- 纪南言的人物原型是谁 背后的故事
- 介绍颐和园游览攻略:如何轻松获取并读懂园区
- 无比滴可以驱蚊吗?无比滴有驱蚊效果吗?
- 关于无功功率,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影响
- 臀桥伤害膝关节吗?臀桥对膝盖有伤害吗?
- 如何定制个性化礼品 定制独特礼物的技巧有哪些
- 电视剧底线开机 硬汉黄志忠为国“守门”
- 开窗通风能减少房间虫子吗 开窗通风最佳时间
- 电影秋之白华明日揭幕 郭家铭“重友轻色
- 影帝成泰燊华表红毯国际范儿 大地夺奖呼声
- 如何评价超时空同居的电影情节与表现
- 味精会致癌吗 这个是不会的
- 贵阳出境旅游(贵阳出境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