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史学三大名著分别出自谁手,他们的治史原
三大史学名著指的是《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廿二史考异》,分别出自赵翼、王鸣盛、钱大昕之手。
赵翼作品
清代赵翼(1727年—1814年),江苏常州府阳湖县人。字云崧,一字耘崧,号瓯北。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赵翼治史,要参校诸史,考证异同,辨证谬误,然后发现问题,对史事进行综合分析,发表史论。赵翼注重正史,轻视其他史籍,但又不全信正史。作为考据学家,赵翼的见解往往非同常论,他的种种见解与当时流行的观念完全相反。他生前的史学著作也因与时风不同而未受重视。死后多年,却声名大涨。梁对赵翼的评价很高,认为他“用归纳法比较研究,以观盛衰治乱之原”。
王鸣盛
王鸣盛(1722—1797年),清代江苏嘉定人。字凤喈,号礼堂、西庄,晚年改号西沚居士 。擅长经学、史学、小学、目录学等多种专门学问。王鸣盛强调“求实”, 治史时注重考辨史书记载真伪,反对,反对史家主观褒贬予夺和驰骋议论,提出了以求真为最高目的的史学宗旨。他考史一般是先对一部正史作总体评价,然后考证各种具体问题,论及与此相关的其他史书。王鸣盛了自己一生的治学经验,提出了一套如何读书、如何校书、如何考辨史书记载之真伪的方法。
钱大昕
钱大昕, 江苏嘉定人。字晓微,一字及之。号辛楣,又号竹汀居士,晚年自称潜研老人。钱大昕博闻强识,对经学、史学、文学、天文、地理、历算、音韵、训诂、金石等领域都颇为精晓。史称“博极群书,不专治一经而无经不通,专攻一艺而无艺不精”。其学以“实事求是”为宗旨,虽主张从训诂以求义理,但不专治一经,亦不墨守汉儒家法。乾嘉时期,首重经学,大力提倡治史,钱大昕主张把史学与经学置于同等重要地位,以治经方法治史。
中国历史
- 三叔世界真相到底是什么求解为什么说三叔,
- 九儿歌曲原唱韩红唱的九儿歌词
- 高加索山犬品种的特点和养护是什么
- 纪南言的人物原型是谁 背后的故事
- 介绍颐和园游览攻略:如何轻松获取并读懂园区
- 无比滴可以驱蚊吗?无比滴有驱蚊效果吗?
- 关于无功功率,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影响
- 臀桥伤害膝关节吗?臀桥对膝盖有伤害吗?
- 如何定制个性化礼品 定制独特礼物的技巧有哪些
- 电视剧底线开机 硬汉黄志忠为国“守门”
- 开窗通风能减少房间虫子吗 开窗通风最佳时间
- 电影秋之白华明日揭幕 郭家铭“重友轻色
- 影帝成泰燊华表红毯国际范儿 大地夺奖呼声
- 如何评价超时空同居的电影情节与表现
- 味精会致癌吗 这个是不会的
- 贵阳出境旅游(贵阳出境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