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僧孺的孝道故事,王僧孺抄书养母
王僧孺是南朝时期人。他的祖上是贵族,历经魏晋数百年,可是到了他父亲王延年的时候,因不善于经营,家道中落,生活贫苦。由于父亲没有钱供他读书,他就只好在家中自学。王僧孺3岁时,有一天,当地一个很有学问的老者见他勤奋好学,就问他“你想不想学《孝经》啊?”王僧孺听后眼睛睁得大大的,说“《孝经》是什么书呀?我怎么没有听过。”那老者答“天下的书多得像河里的鱼一样,你怎么能每一本都听说过呢?《孝经》就是讲孝敬父母长辈的书。”王僧孺高兴地点点头,说“我想学《孝经》,您现在就教我吧!”老者听后就答应了下来。第二天同一时间,老者给王僧孺送来了一本《孝经》。从此,王僧孺不分黑夜和白天,开始苦读《孝经》。由于王僧孺天资聪颖,,不到半个月,就把《孝经》中的内容记得差不多了。有一天,王僧孺正在家门口背《孝经》,那位送书的老者刚好路过,就停下来问王僧孺“你背得很熟练,可是你知道你背的是什么意思吗?”
王僧孺被问得一头雾水,半天说不出话来。这时老者又说“你能记住还不是真正的学会,只有你能按照书上面讲的去做,才证明你真的会了。”老者说完就离开了。
之后,王僧孺不仅更加努力地背诵《孝经》,也开始思考书中的意思,并在脑海中一遍遍回想。这天,父亲的友人送来了一筐红彤彤的李子,李子很新鲜,看上去非常好吃。当时父母都没在家,只有王僧孺一人看守家门,父亲的友人就说“这李子是刚从树上摘下来的,非常甜,你先吃几个尝尝吧!”说着就抓了一把,递到了王僧孺的手里,而王僧孺却怎么也不肯要。这时,父亲的友人就说“你是嫌少对吧?我再多给你抓一些。”
王僧孺听后赶忙制止,说“谢谢,我不是嫌少。《孝经》里面说过,好吃的东西一定要先给父母品尝,然后自己才能吃。”
父亲的友人被王僧孺的纯朴言语和孝心打动了,说“真是个好孩子,将来长大了一定有出息。”
王僧孺长到6岁的时候,就已经会写文章了。7岁的时候,一天能读上万字的书籍,写得一手好字。可就是在这一年,他的父亲去世了,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王僧孺就常常替别人抄书,把抄书挣来的钱给母亲买好吃的,而且好吃的东西买回来后,一定要先让母亲吃,母亲吃好以后自己才会吃。王僧孺“抄书养母”的事迹很快传了出去,听说的人无不交口称赞。
中国历史
- 三叔世界真相到底是什么求解为什么说三叔,
- 九儿歌曲原唱韩红唱的九儿歌词
- 高加索山犬品种的特点和养护是什么
- 纪南言的人物原型是谁 背后的故事
- 介绍颐和园游览攻略:如何轻松获取并读懂园区
- 无比滴可以驱蚊吗?无比滴有驱蚊效果吗?
- 关于无功功率,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影响
- 臀桥伤害膝关节吗?臀桥对膝盖有伤害吗?
- 如何定制个性化礼品 定制独特礼物的技巧有哪些
- 电视剧底线开机 硬汉黄志忠为国“守门”
- 开窗通风能减少房间虫子吗 开窗通风最佳时间
- 电影秋之白华明日揭幕 郭家铭“重友轻色
- 影帝成泰燊华表红毯国际范儿 大地夺奖呼声
- 如何评价超时空同居的电影情节与表现
- 味精会致癌吗 这个是不会的
- 贵阳出境旅游(贵阳出境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