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有多厉害?杀退诸葛亮,剿灭曹爽
今天奇秘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
《演义》中的司马懿,给我们的是一个智谋高、性格多疑、能隐忍的“奸臣”形象。
但不知各位看官是否了解过《》中的司马懿,《晋书》中的司马懿可是光正伟岸的大英雄形象。
《晋书》成书于唐朝贞观年间,是唐太宗李世民命房玄龄等人编撰的,其中司马懿的形象最起码是符合唐朝统治阶层对司马懿的印象的。
毕竟弄权的不是司马懿,而是他的俩个儿子与。
司马师废掉了,司马昭杀掉了。这兄弟俩一个比一个恶劣,司马懿的劣迹不多,诛杀算是他唯一的“劣迹”了。
好了,我们继续说《晋书》中的司马懿。
注以下内容均来自唐朝的《晋书》,其中观点仅代表《晋书》作者,不代表本人。
少年时期的司马懿在家熟读儒家经典,等待着匡扶汉室天下。
《晋书·宣帝纪一》,伏膺儒教。汉末大乱,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听说了司马懿的名声,决心征辟司马懿。
但司马懿则认为曹操并非汉室忠臣,不是个值得辅佐的主君,于是决心装病推辞掉。
不欲屈节,辞以风痹,不能起居。
风痹就是中风,司马懿这病选的真好。既能拒绝曹操,因为中风的人行动不便。又给自己留了条后路,中风的病并非绝症,随时能好。
不得不说,司马懿真是啊。
曹操能忍受的拒绝吗?曹操可是出了名的疑心重,便暗中派人刺探司马懿是否装病。
司马懿虽然没接触过曹操,十分了解他,知道曹操会派人来刺探,于是“坚卧不动”,躲了过去。
这是建安六年的事情。
建安十三年曹操当上了丞相,他还没忘了司马懿拒绝征召的事情,于是派人去刺征召司马懿,并嘱咐使者“若复盘桓,便收之”。
司马懿要再不来替我干活,就把他抓起来。
司马懿吓得赶紧去给曹操打工去了。
写到这里,我不得不替曹操说两句话。一个小小的司马懿真的值得曹操如此上心吗?
曹操当初能当上洛阳北部尉,还是司马懿他爹举荐的,司马懿的哥哥司马朗更是早早就跟着曹操干活,曹操怎么可能如此“压迫”司马懿?
《晋书》为了抬高司马懿,真是在编故事吗?
曹操费劲心机得到了司马懿,却没有重用他,而是将司马懿留给了。
曹丕是很看重司马懿,“每与大谋,辄有奇策”。
什么奇策?不知道,反正《晋书》里没提,不过既然记到史书了,那么大概应该是有的吧。
曹丕是把司马懿当做了自己的。曹丕出征,司马懿留守洛阳。曹丕对司马懿真是信任与器重。
等到曹丕去世,又把司马懿设为辅政大臣之一。
而司马懿呢,为曹魏办事。
司马懿不仅治国有方,在军事更是优秀。
我们的智近乎妖的诸葛武侯,在《晋书》中完全不是的对手。
公元213年,出祁山北伐曹魏。曹魏其他武将面对武侯是“皆惧”,都被诸葛亮打怕了。
司马懿胸有成竹,主动率兵迎击,果然“亮望尘而遁”。
诸葛亮怎么会是我们司马大军师的对手呢。
我们来看看《晋书》中司马懿对阵诸葛亮的战绩
与亮相遇,帝(司马懿)列阵以待之。使将牛金轻骑饵之,兵才接而亮退,追至祁山。
司马懿还没发威呢,诸葛亮就败退了。
帝攻拔其围,亮宵遁。追击,破之,俘斩万计。
司马懿在军事完虐诸葛武侯啊!
不仅如此,我们的司马懿还“料敌先机”,不仅算出了诸葛亮兵发五丈原,还算准了诸葛亮必死。
我们再看看《晋书》中如何记载的。
先是曹爽乱政,“迁于永宁宫,专擅朝政,兄弟并典禁兵,多树亲党,屡改制度”。至于曹爽有多乱?
洛阳的老百看不下去了,编了歌谣来数落曹爽“何、邓、丁,乱京城。”
何、邓、丁便是、邓扬、丁谧,都是曹爽的亲信。
至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完全是因为曹爽要谋逆啊。不信?看看《晋书》的记载
九年春三月,黄门张当私出掖庭才人石英等十一人,与曹爽为伎人。爽、晏谓帝疾笃,遂有无君之心,与当密谋,图危社稷,期有日矣。
曹爽不仅私自收纳曹芳的妃子,而且对外宣称曹芳病重。这曹爽不是要谋反,还能是干什么?
我们的大忠臣司马懿自然得“潜为之备”。为了躲过曹爽的怀疑与迫害,大忠臣司马懿不得不装病躲过了一劫。
果然,上天还是不忍心让忠臣遇害的。
我们的大忠臣司马懿最终消灭了奸臣曹爽。魏天子曹芳为了感谢司马懿的功劳,让他当上了丞相,赐予其九锡。
对了,类似司马懿这样待遇的忠臣,前面有曹操,后面有。
中国历史
- 三叔世界真相到底是什么求解为什么说三叔,
- 九儿歌曲原唱韩红唱的九儿歌词
- 高加索山犬品种的特点和养护是什么
- 纪南言的人物原型是谁 背后的故事
- 介绍颐和园游览攻略:如何轻松获取并读懂园区
- 无比滴可以驱蚊吗?无比滴有驱蚊效果吗?
- 关于无功功率,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影响
- 臀桥伤害膝关节吗?臀桥对膝盖有伤害吗?
- 如何定制个性化礼品 定制独特礼物的技巧有哪些
- 电视剧底线开机 硬汉黄志忠为国“守门”
- 开窗通风能减少房间虫子吗 开窗通风最佳时间
- 电影秋之白华明日揭幕 郭家铭“重友轻色
- 影帝成泰燊华表红毯国际范儿 大地夺奖呼声
- 如何评价超时空同居的电影情节与表现
- 味精会致癌吗 这个是不会的
- 贵阳出境旅游(贵阳出境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