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见深已经是太子身份了,于谦还拥立朱祁钰是

历史人物 2023-03-14 07:18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你真的了解吗?奇秘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在中被俘,按照当时的礼法应该由太子继位登基,当时的朱见深只有两岁,这么小的一个孩子怎么能担当起重整朝纲,抵御强敌的重任呢?根本不可能。

  那个时候,瓦剌的大军俘虏了明英宗,气势汹汹的要进攻北京灭亡明朝。明王朝就像巨石下的核桃,随时有可能分崩离析。当时朝中就有大臣主张迁都,这就是没有担当的表现,这个人就是侍讲学士、苏州人,他的理由就是“荧惑南斗”,星象极凶,强烈建议大明朝廷南迁。

  还有于谦这样的派大臣,还有一些力挺于谦的大臣。从整体上看,这恰恰表明大明朝廷已经分裂了,已经不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了。

  这就像《演义》里之前,率领大军征讨一样,东吴的文臣武将有要投降的,有要抵抗的,还有两面派。整个朝廷人心惶惶,谁来下这个的决心——战或者降?只有孙权,在等人的坚持下,孙权下定决心坚决抵抗,结果取得了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这时候的大明朝就很像东吴当年面临的形势,只有两条路可选——抵抗或者投降。,谁来下这个决心?大明王朝这时候需要一个像孙权一样雄才大略的领袖,而不是一个襁褓之中的婴。

  这个皇帝必须能做出决策——不管是迁都还是抵抗。那么能做出决策的是谁?不是那个2岁的婴儿,而是受命监国的。

  所以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必然的,如果选择朱见深,那等于没有选择。朝廷上分裂的局面还会继续,这样下去形势更加危急,大明王朝肯定没救。所以只能选一个有判断力的成年人来当皇帝,这时候的朱祁钰正好是监国的亲王,于是就被历史给推上了前台,推上了皇位。

  其实,他一开始是不情愿地,因为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敌军大兵压境,搞得不好他就是第二个明英宗。在于谦等人的坚持下,他还是上位了。

  可以看出这个时候的抗战派是有优势的,是掌握主动权的。抗战派的首领是个,而且又特别清廉,和世俗格格不入,这也就注定了不可避免的失败。

  由于于谦的坚持,朱祁钰的登基而得以进行,而且打退了敌军。这时候,被战争的危机压制的大明王朝,内部的夺权斗争开始浮出水面。

  而在抗战期间于谦对武将要求很严,这使得这些骄兵悍将对他很是不满,军队内部的腐败行为都是公开的,于谦偏要纠治,这等于是断将领的财路。于是这些人开始密谋馋陷于谦。最终,后,于谦被处死。

  于谦当时如果不坚持抗战,如果不扶朱祁钰上台,而是让那个婴儿继位,大明朝的江山可能就丢了,而且肯定会导致天下大乱。于谦是对天下苍生负责,是对大明王朝负责。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传统,始终把天下苍生摆在封建专制政权之上,所以后人也把这些壮怀激烈的民族英雄。“日月双悬墓”,不就是对他们的最好褒奖吗?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