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奇秘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马球的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龙年间,唐朝和结束了多年武装摩擦,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吐蕃派出使者到长安迎亲。
唐中宗酷爱打马球,邀请吐蕃使者观看大唐马球队表演,看完之后,意犹未尽的中宗提出和吐蕃使者来一场友谊赛,吐蕃使者欣然同意。
双方各派十名队员上场,但主场作战的大唐马球队竟然连输几局,吐蕃使者得意洋洋,中宗脸上挂不住了,表示我们要换人,让大唐真正的马球高手上场。
于是,中宗钦点了四个人上场,然后以四敌十,只见唐朝马球队员“东西驱突,风回电激,所向无前”,吐蕃队员毫无还手之力,最终,唐朝。
上场的四名唐朝球员,全部大有来头,他们是宗室虢王李邕、驸马杨慎交(丈夫)、
驸延秀(丈夫、侄孙),而一位更是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临淄王,即后来的!
马球运动据说起源于波斯,何时传到中国,尚有争议,一说时期就已经流行,一说为初期传入。
马球在尚武的唐朝极为流行,有学者考证从开国的高祖到末代的哀帝,唐朝21个中(不含武则天),竟然有10多人是马球运动的爱好者,而且还有两人死于这项运动。
《 ·唐纪六十九》记载了唐朝的马球规则“各立马于球场之两偏以俟命。
吏读赏格讫,都教练使放球于场中,诸将皆觫马趋之,以先得球而击过球门者为胜 。先胜 者得 第一筹,其余诸将再入场击球,其胜者得第二筹焉。 ”
唐玄宗李隆基更是马球的狂热粉丝,年轻时在长安就呼朋引伴,打球消遣。
长安百歌谣唱道“三郎少时衣不整,迷恋马球忘回宫”,李隆基在家中排行第三,被人们称为三郎,歌谣反映了李隆基对马球的痴迷程度。
登基之后,李隆基对马球依旧痴迷,不仅在大明宫东内苑新建鞠场和观球赛的“亭子殿 ”作为马球馆,而且在华清宫观风殿外也建有球场
,经常与宗室诸王进行马球友谊赛。
武则天族孙、著名文人武平一曾写诗称赞李隆基的马球技术,诗曰“骖霹回上苑,蹀躞绕通沟。影就红尘没,光随赭汗流。”
唐朝初期名臣曾经奉唐太宗之命创作 了一首舞曲“打毯乐 ”,精通音乐的李隆基,将其改编为“羯鼓曲”,用于为马球比赛奏乐助威。
开元年间起居郎蔡孚作了一首《打球》,描述了李隆基打马球的情形“德阳宫北苑东头, 云作高台月作楼。金锤玉蓥千金地,宝杖雕文七宝球 。 ”
唐朝藩属国于阗国王听说唐玄宗喜欢马球,特意派使臣献上两匹专门用于打马球的良马。
打马球并非一无是处,也有增强军队战斗力的作用。
难度较高的马球运动可以锻炼士兵的体魄、反应和骑术等,所以,到了天宝六年(公元747年),李隆基还特意下诏规定军队练马球,各地唐军纷纷建造马球场,进行马球比赛
。
天宝年间,华清宫举行了一次马球比赛,当时已经年过花甲的李隆基,兴致不减当年,跃马挥杖,参加了比赛。
比较有意思的是,唐朝后来还发展出“驴鞠”
,所谓驴鞠就是用骑驴打球,乐趣和锻炼的功效依然保存,还降低了风险,所以,“驴鞠”成了很多妇女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