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进入文庙与武庙的杜预在文学与武事方面分

历史人物 2023-03-11 19:35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今天奇秘网小编来说说的故事。

  如果读者朋友们读过《·传》会记得第一句是说“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杜甫的祖籍是襄阳,其实也就是他祖先杜预长期工作生活的地方,荆州刺史的军镇所在地。杜甫曾经不无骄傲地说“诗是吾家事。”颇以自己家族的文章儒雅之风为骄傲,这直接说的是杜甫的祖父唐初大诗人。其实杜预虽然常年习任武事,也颇有文章儒雅之风。

  杜预在羊祜去世之后,接任其为荆州刺史、镇南大将军,全权掌握对东吴作战的大局,杜预“身不跨马,射不穿札”,虽然明于军事,却喜好经书文学,尤其在东吴平定立功之后,天下晏安,就更加耽玩史籍,,尤其酷爱《左传》,以为其中有天下兴亡的道理。当时有个叫的,擅长相马,有个叫和峤的,喜欢聚敛钱财,杜预常常取笑他们,说“济有马癖,峤有钱癖”。这话传到武帝耳朵里,武帝也来打趣,就问杜预“你说他们一个有马癖,一个有钱癖,不知道爱卿你有什么癖好?”杜预回答的更妙“臣有《左传》癖。”果然是爱得深沉。

  为了自己的《左传》癖,杜预还专门为其作注解,写了一本《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又参考众家谱第,谓之《释例》。杜预到底是将军,而且喜爱其中的兴亡道理,对文采不甚看重,正是说的“质胜文则野”,西晋我们知道,太康文学那都是以华美绮丽相高尚的,当时人看到杜预的这本《左传集解》文章质朴,都不太看重。只有秘书监的挚虞大加称赏“昔日,左丘明为《春秋》左传,是为了注解而已,因为写得好,《左传》反而单行起来不与《春秋》合并。如今,杜元凯的《释例》本来也是为了注解《左传》而写,但依我看,杜元凯的发明隐微,何止于《左传》?将来必定也可不依附而孤行。”

  应当说,挚虞的欣赏是对的,《左传》后世多少注本,惟杜预所注通行至今,流传最广,学者允为最佳。顺便说一句,这位挚虞同学也是个了不得的学者,他的《文章流别论》也是古代文学理论著作的里程碑作品之一。

  关于武事,我们都知道杜预是最终平定东吴、统一中国的大将军,功业不可谓不大。不过我们这里想要澄清一个历史小误会。熟悉杜预的朋友可能知道,他在历史上还有个响亮的别名,叫“”。虽然杜预军事成就很大,但“杜武库”这个称号可不是褒扬杜预的,而是人们对杜预处理政务赞襄朝务的国家治理水平的赞扬。所谓“武库”,也就是无所不包、样样都行的意思。

  杜预没去荆州以前,在朝任职七年,推动了西晋王朝多方面的政务革新。礼制上,元皇后去世,建议恢复“皇太子宜复古典,以谅闇终制”,褒扬传统的孝道。律令上,杜预和等人一起制定了新的律法,成书之后,杜预为之注解,下诏颁行天下。历法上,杜预因为当时所用历法舛错很多,不利于农事,奏表上《二元乾度历》,又行之于世。仪制上,周代君王庙中会有欹器,就是放在君王座位右边的一种倾斜容易倾覆的盛水之器,水少则倾,中则正,满则覆,以此可以为君王警戒提醒,一秉大公。这种仪制到了御座上都还有,但汉末丧乱就再也找不到了,后世人也不再做得出来。杜预觉得欹器确实有讽谏君王的作用,于是遍查书籍,自己再亲自动手,把欹器再创制出来了,奏上皇帝,朝野都嘉尚其行。农事上,杜预也曾针对蝗灾、霖雨等延误农事,而上疏详论,切中肯綮,被记载在《·食货志》。等等之类,,可知杜预的实际政务水平也是很高的,而且还算个多面手,怪不得被称赞为“杜武库”。

  杜预可谓儒家理想下的贤臣,题目称其为“科举的发明者”,是源于《晋书》里的一段记载“今科举优劣,莫若委任达官,各考所统。在官一年以后,每岁言优者一人为上第,劣者一人为下第,因计偕以名闻。如此六载,主者总集采案,其六岁处优举者超用之,六岁处劣举者奏免之,其优多劣少者叙用之,劣多优少者左迁之。”

  不过,此“科举”非彼“科举”,不是那个我们熟悉的科考选官的制度,而是官员课考制度,所谓“三年一小考、六年一大考”嘛,就是看官员是否称职。杜预针对当时课考的弊端,提出了新的课考制度的设想,就是不要三年、六年一考,这样很容易通过贿赂等蒙混过关,而一年一考然后以六年为单位查看每年的情况,计其优劣总数而定升迁,更容易避免“贵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不公正局面。应当说,杜预的设想是更合理的。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