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在秦统一六国中有什么样的贡献?

历史人物 2023-03-07 19:31www.188915.com历史故事

  大家好,说起秦国将领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在一个国家集团的运行中,明君和贤臣这两个要素,空有明君没有贤臣的朝廷就犹如一叶孤舟浮在浅水之上;空有贤臣而无明君的朝廷便如一潭死水不会有丝毫波浪。

  我们知道“奋六世之余烈,吞二周而亡诸侯”,但事实上,如果空有那六世明君,秦国也做不到一统天下。所有,我们可以看到,秦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多忠臣良将,有文治武功兼备的、有损伤六国根基的杀神、有连灭五国的……这些人都是名动天下的将才。那么这些人中,谁的功劳最大呢?

  有人说,为秦统一六国做出最大贡献的是白起王翦,确实,他们的功绩很是显眼。但做出贡献最大的还是另有其人,此人便是连灭巴蜀两国的司马错。

  司马错这个名字可能很多人没听说过,确实,他并不如白起王翦那么耀眼,他所做的事情也不如白起他们那般能震动六国,他却为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立下了不朽功勋。

  一、巴蜀之地

  巴蜀之地(即今天的四川盆地)物产丰富、地势优越,可谓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加上后来在此修筑了让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此国的国库更是充裕,国力更加强大,也为后来一统天下奠定了物质基础。

  我们所熟知的,这场秦赵两国打的是中国最大规模的一场大仗,秦国之所以能够胜利,有一部分巴蜀人民的功劳。长平之战那一年,天下大旱,粮食颗粒无收。而在大战之前,秦国已经拖了三年,赵国几乎所有青年壮士赶赴战场,,赵国田地荒芜,到了第三年,许多将士连饭都吃不饱。两军之所以能对峙,想必秦国那便也是几乎所有的男丁都上了战场,那为什么秦国没有出现像赵国一样的现象呢?这就是巴蜀人民的功劳所在,那时虽然天下大旱,可巴蜀之地的粮食收成并没有受太大影响,这也就从物质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所以在此不得不赞叹一句,当初提议攻下巴蜀的人确实深谋远虑。这个提议拿下巴蜀的人正是司马错!

  二、朝堂争论

  司马错早年学习纵横家理论,后成为秦国国尉之后,与当时的秦相有过一次激烈的朝堂争论。在这次朝堂争论中,司马错的主张正是“得蜀即得楚”。

  九年(前316),巴蜀两国相斗,得了个两败俱伤的结果,但这两个小国谁也不服谁,于是他们都向秦国求援。但秦惠文王却不想理会这件事情,因为自变法时起,秦国的目标就是东出一统天下,哪有闲工夫去理会这两个边陲小国。所以面对巴蜀两国的求援信号,秦廷分成了两派以张仪为首的一派主张不救和以司马错为首主张救的一派。

  在张仪看来,巴蜀两国偏远,如果此时出兵去插手巴蜀两国之事,就会让国内空虚,会给其他国家。加上这偏远小国即便拿下了对秦王东出与列强争霸也没啥大用,而且还劳民伤财,总体来说并不划算。所以张仪给出的建议是攻打以震慑其他诸侯国。

  而司马错却不这样认为,他是个实在人,观点也很实在“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简单来说就是蜀国这个地方地理优越物产丰富,得到之后不仅不会成为国家的拖油瓶还会成为战争的大后方补给;,韩国哪怕再弱也是七大诸侯国之一,若贸然灭国剩下的五国便会产生危机感,打着灭暴秦的名头攻秦。灭个小国就不一样了,大国纷争谁管小国死活,列国吞并的小国都不少,所以哪怕列国想要借此事来攻秦也是师出无名。《》中又记载,司马错在辩论中说“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

  秦惠文王的一生都为了大秦东出谋划,听到这里时,他非常高兴。当即同意了司马错灭蜀的主张,而在司马错灭了蜀国之后又顺道灭了,从此巴蜀之地纳入秦国的版图,秦国面积得到了大幅扩大。

  事实证明,司马错当年的提议非常具有战略远见,攻下巴蜀不仅扩大了秦国版图,在后来李冰修都江堰后,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其粮食产值支撑起了天下大旱时的,让他们不必为粮草问题担忧。长平之战后,多年纷争割据的局面也随之走向尾声。而对于后世而言,巴蜀宝地也成了许多君王的发家之地。

Copyright © 2016-2025 www.188915.com 奇秘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