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在古时候是什么意思 也是贬义词吗
现在很多词语的用法已经经过变化之后和以前不一样了,失去了原本的意思,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词大家都觉得是贬义,在以前,却是一个很正常的词语,这是怎么回事呢?里面肯定有他相应的故事存在,今天让我们来解密一下。
如今,一提起“衣冠禽兽”这个词,大家都知道是个贬义词,其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败坏,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一般。但在上,“衣冠禽兽”一词虽不能说是褒义词,至少曾是一个体面的令人羡慕的词语。
这还要从明朝的官服说起。(清朝也沿袭了明朝官服的一些特征)明朝品级官员服饰有个重要特征——补子,系补缀于品官补服前胸后背之上的一块方形织物。不同等级的官员补子的图案不同,而文官和武将的补子又不同。文官的补子的图案用飞禽,武将的的补子用猛兽。
文官绣禽,以示文明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音xichi),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武官绣兽,以示威猛一品麒麟,二品狮子,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罴,六品彪,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杂职练鹊;风宪官獬豸。“衣冠禽兽”由此而来,本意指朝廷官员。
明朝中晚期,由于宦官专权,官场腐败,某些官员的作为实在令人不满,“衣冠禽兽”这个词渐渐地就演变成贬义词。
作为贬义词,最早出自明末文人陈汝元的明传奇《金莲记·构衅》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音yu)。另一说出自明代文史学家宋濂《燕书》中的故事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
在明朝以前,形容那些道德败坏、行为卑劣之人,本有个成语叫做“衣冠枭獍(音jing)”,出自北宋孙光宪笔记小说集《北梦琐言》河朔士人目苏楷为衣冠枭獍。“枭”,是一种恶鸟,传说它为了存活,竟不惜吞吃母亲。“獍”,古书上说的一种像虎豹的兽,也叫“破镜”,传说它饥不择食,长大后食其父,也有生来食其母之说。
明朝之前“衣冠枭獍”所处的位置,就如现在的“衣冠禽兽”。后随着的发展,语境的变化,“衣冠禽兽”的原义渐渐消亡,衍生出了新的词意,遂成贬义。
中国历史
- 三叔世界真相到底是什么求解为什么说三叔,
- 九儿歌曲原唱韩红唱的九儿歌词
- 高加索山犬品种的特点和养护是什么
- 纪南言的人物原型是谁 背后的故事
- 介绍颐和园游览攻略:如何轻松获取并读懂园区
- 无比滴可以驱蚊吗?无比滴有驱蚊效果吗?
- 关于无功功率,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影响
- 臀桥伤害膝关节吗?臀桥对膝盖有伤害吗?
- 如何定制个性化礼品 定制独特礼物的技巧有哪些
- 电视剧底线开机 硬汉黄志忠为国“守门”
- 开窗通风能减少房间虫子吗 开窗通风最佳时间
- 电影秋之白华明日揭幕 郭家铭“重友轻色
- 影帝成泰燊华表红毯国际范儿 大地夺奖呼声
- 如何评价超时空同居的电影情节与表现
- 味精会致癌吗 这个是不会的
- 贵阳出境旅游(贵阳出境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