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有什么讲究?为什么有时候单字多有时候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古人名字的字数都挺有意思的,会在某一个时间段内集中出现单字或双字的名字,就比如乱世三国都是单字,曹操、董卓、张飞等,而后来比如唐宋时期就没那么集中,双字的也非常多,李世民、辛弃疾、房玄龄与杜牧、王勃、杨炯,都是这一时期的。那么,这又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的呢?
《汉书 王莽传》中记载,王莽新政倡导的一条就是“去二名”的政策,就是说,国家有规定,谁都不允许取两个字的名,如果你之前是两个字,那就必须去掉一个,如果你犯了罪,那么会恢复你之前的两个字,用以表示处罚。所以,在那个时候,如果有一个士族出身的人叫做王某某、张某某,那么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犯过罪,要么是自己偷偷地没有改名。毕竟律法如此,没有改的情况可能性比较低。
而在此之前,单字或双字是通行的,比如商周时期人们喜欢用天干地支作为人名,比如太甲、沃丁等。春秋战国则是习惯于在姓与名中间加一个“不”,吕不韦、申不害等,而这个习惯一直到东汉还有,除此之外,春秋时期还有加“之”的,烛之武、介之推(又称介子推)。那段时期,人们取名其实是非常随意的,根本不会像现在这样翻字典查古籍,基本上看到什么就叫什么,像是孔丘、墨翟、李耳,很随意的。
而从王莽实行的律法开始,一直到隋朝时期,基本上人们都是单字的名,但这其实是史书上记载下来的人名中看出来的,还有很多史书无法记录的平民,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是不是也叫两个字。王莽那道律法针对的是士族,要取单字名,双字表字,可以说是将阶级很明显地划分开了。三国的吕布、郭嘉、孙权、周瑜,都是单字,魏晋南北朝的嵇康、卫阶、山涛等,但也有王羲之、刘义龙、祖冲之等三个字的,这些都是在原本一个字的基础上加了一个字,有之、玄、法、道等。毕竟王莽时代已经过去,最初为了避讳采用的这条规则,也被五胡乱华给打破了。
再后来,基本上都是单字双字并行的年代了,只是在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双字居多,采用双字名的人数逐步上升到了六七成,朱允炆、蒲松龄、黄宗羲等。王莽时期,为了避免人们随意取名犯了先人的名字,制定了只可取一个字的规定,只是最终随着时代的结束,人们还是逐步恢复到了单双并存的时代,现在甚至还有取三个字四个字的。
中国历史
- 三叔世界真相到底是什么求解为什么说三叔,
- 九儿歌曲原唱韩红唱的九儿歌词
- 高加索山犬品种的特点和养护是什么
- 纪南言的人物原型是谁 背后的故事
- 介绍颐和园游览攻略:如何轻松获取并读懂园区
- 无比滴可以驱蚊吗?无比滴有驱蚊效果吗?
- 关于无功功率,它对电力系统有哪些影响
- 臀桥伤害膝关节吗?臀桥对膝盖有伤害吗?
- 如何定制个性化礼品 定制独特礼物的技巧有哪些
- 电视剧底线开机 硬汉黄志忠为国“守门”
- 开窗通风能减少房间虫子吗 开窗通风最佳时间
- 电影秋之白华明日揭幕 郭家铭“重友轻色
- 影帝成泰燊华表红毯国际范儿 大地夺奖呼声
- 如何评价超时空同居的电影情节与表现
- 味精会致癌吗 这个是不会的
- 贵阳出境旅游(贵阳出境旅游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