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称呼的由来:春秋战国之前叫王姬
恐怖故事 2025-01-24 12:06www.188915.com恐怖故事
《“公主”称呼的起源与演变》
在远古的时代,人们如何称呼皇室中的女性成员呢?最初,它们被称为“王姬”。这一称呼的起源,要追溯到周朝时期,“姬”本是周天子的姓氏。由于其尊贵和高雅的性质,使得周天子之女与其他王族女性相比更显尊贵,因此以“姬”作为美称,称之为“王姬”。
随着时间的推移,“王姬”的称呼逐渐演变为“公主”。这一转变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当“王姬”需要结婚时,由于周天子地位尊贵,无法亲自担任主婚人,于是聪明的古人选择在比天子低一级的诸侯中挑选主婚人。而诸侯中的最高级别者被称为“公”,因此这些需要由“公”主持婚事的女子就被称为“公主”。《春秋指掌碎玉》中提到,“公”亦指的是“三公”,在周代,“三公”包括太师、太傅、太保。
后世对于“公主”的称呼逐渐固定,并衍生出了一些新的称谓。如皇帝的姐妹在汉代、明代被称为“长公主”,而皇帝的姑姑则被称为“大长公主”。唐代开始出现“郡主”的称呼,最初指的是太子的女儿,到了明清时期,这一称呼则用于亲王的女儿。
在清代,为了区分皇后与妃子所生的女儿,更是特别制定了不同的称呼。前者被称为“固伦公主”,后者则称为“和硕公主”。这些不同的称呼反映了皇室成员的不同地位和角色,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对皇室成员的尊敬与崇拜。
“公主”这一称呼的演变,不仅反映了皇室成员的地位变化,也体现了人们对皇室、对贵族女性的认知与尊重。这一过程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文化演进的见证。